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睿  周易 《海南医学》2009,20(7):28-31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输尿管结石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及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下行URSL。持续监测两组患者HR、MAP、RR,SpO2、PET CO2,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有无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术中呼吸抑制较B组少(P〈0.01),术后头晕也较B组少(P〈0.05),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B组高(P〈0.01)。两组病人麻醉后MAP均有所下降(P〈0.05),B组术中MAP低于A组(P〈0.05),B组于诱导后出现一过性心率下降(P〈0.05),A组RR、SpO2与PET CO2麻醉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B组麻醉后RR、SpO2较麻醉前下降(P〈0.05),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URSL麻醉效果确切,但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安全性不及七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2.
彭劲松  黄海清  陈建华  倪玉霞 《广西医学》2009,31(11):1607-1608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唤醒试验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0)和B组(n=20)。A组以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以吸入异氟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预计唤醒前30min停用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唤醒前10min停用丙泊酚和异氟醚。记录两组病人唤醒前30min、唤醒即刻、唤醒试验后加深麻醉10min等3个时点的心率(Ha)、平均动脉压(MAP),并观察比较两组的唤醒时间和苏醒质量。结果A组和B组唤醒时间分别为(10.2±2.3)min、(16.7±2.1)min,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质量:A组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0例,B组Ⅰ级11例、Ⅱ级6例、Ⅲ级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侧弯矫正术中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可控性良好,病人清醒快,唤醒质量好,可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且方法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瑞芬太尼、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在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中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及部分激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A队Ⅱ~Ⅲ级的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并维持的R组和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并维持的F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麻醉后即刻、气腹后即刻、气腹后15min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检测患者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15min血浆皮质醇(C0)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并记录术毕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后即刻和气腹后即刻R组MAP、HR显著低于F组(P〈0.05)。R组血浆C0和NE浓度,气腹后即刻和气腹后15min显著低于F组(P〈0.05)。[结论]以瑞芬太尼、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较以芬太尼、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在青少年脊枉侧弯手术中,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复合芬太尼的静吸复合麻醉的唤醒试验时间及苏醒质量。方法4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10~18岁患者,随机分入全凭静脉麻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异氟烷+芬太尼,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唤醒时间,唤醒时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患者的躁动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唤醒时间(9±3)min较B组(12±6)min缩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66)。A组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睁眼时间[(12±9)minvs(20±10)min]、手足活动时间[(13±8)min VS(23±9)min]和拔管时间[(13±8)minvs(20±9)min]较B组缩短(P〈0.05)。B组患者术中唤醒时出现躁动的例数增多(P=0.033)。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中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异氟炕/芬太尼的静吸复合麻醉相比,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案可以使患者在术中及术后更快苏醒,躁动发生较少,且不增加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丙泊酚静脉麻醉中循环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麻醉组(A组)、咪达唑仑丙泊酚麻醉组(B组)2组,每组20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A组给予芬太尼100μ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0.6-0.8mg/kg诱导,B组咪芬合剂(咪达唑仑2mg,芬太尼100μg),丙泊酚2.0mg/kg,阿曲库铵0.6-0.8mg/kg诱导,然后观察其麻醉过程循环功能及麻醉后苏醒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A组意识消失时间长于B组(P〈0.05),术中B组病人循环功能较A组稳定(P〈0.05),麻醉后苏醒时间较A组长(P〈0.05),两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优于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6.
秦旭 《西部医学》2009,21(2):266-267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支撑喉镜声带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声带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30例。麻醉维持:A组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和司可林维持;B组以芬太尼、异氟醚和司可林维持。观察记录麻醉前、后,气管插管和置入支撑喉镜后1、5min及术毕10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诱导前下降(P〈0.05)。气管插管1min和5min时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B组(P〈0.05),且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拨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置入支撑喉镜引起的应激反应,苏醒迅速,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麻醉方法中,明显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大肠癌手术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分成3组: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泵注维持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镇静)、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镇静,芬太尼镇痛)、全凭吸入麻醉组(C组,术中吸入笑气、氧气和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由健康体检者组成。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7和IL-23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前(T0)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相比,手术开始后60 min(T1)、术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其中上述指标T1时明显低于T2和T3时,T2时明显低于T3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T1、T2时间点A、B 2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且A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3时间点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麻醉方法均可明显抑制IL-17和IL-23释放,故对大肠癌有抑制作用,其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好于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好于全凭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凭静脉麻醉行LC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Ⅰ组以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4~5μg/kg行麻醉诱导;Ⅱ组以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2μg/kg行麻醉诱导。Ⅰ组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5μg/mL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μg/kg维持。Ⅱ组以血浆靶浓度丙泊酚5μg/mL和瑞芬太尼4ng/mL维持;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3、气腹后5min T4、气腹毕T5和术毕T6的SBP、DBP、HR、SPO2、拨管时间、清醒程度、离室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MAP、HR值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Ⅰ组的MAP值在诱导后、插管时及气腹后5min较Ⅱ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时点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的HR值在插管及气腹后5min均较Ⅱ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时点DBP、MAP、BP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Ⅱ组明显短于Ⅰ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高,麻醉深度可控性好等优点,适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需行腹腔镜手术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并维持的P/R组和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异氟醚吸入维持的I/F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后即刻、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min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AAI)及末梢血糖(Glu),检测病人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min血浆皮质醇(Co)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两组病人各时间点的AAI值无显著性差异。插管后即刻和气腹后即刻P/R组MAP、HR显著低于I/F组(P〈0.01)。P/R组血浆Co和NE浓度,气腹后即刻和气腹后30min显著低于I/F组(P〈0.05)。P/R组Glu气腹后30min、术毕显著低于I/F组(P〈0.01)。结论: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较以异氟醚和芬太尼为主的传统平衡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彭劲松  黄海清  陈建华  倪玉霞 《广西医学》2012,34(12):1629-1631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术中唤醒试验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脊柱侧凸矫正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A组)、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每组30例。唤醒前30 min停止静注阿曲库铵,唤醒前10 min,A组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B组停止吸入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记录两组病人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七氟醚时(T1)、唤醒即刻(T2)、加深麻醉后15 min(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观察两组的唤醒时间和苏醒质量。结果两组唤醒时间分别为(11.2±1.3)min和(10.7±2.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质量优于B组(P<0.05)。两组唤醒即刻的HR、MAP、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均高于唤醒前(P<0.05),但各时点A组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脊柱侧凸矫正术,患者术中唤醒时应激反应程度低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中,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的静吸复合麻醉的唤醒试验时间及苏醒质量。方法 4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10~25岁患者,随机分入全凭静脉麻醉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七氟烷+芬太尼+阿曲库铵,B组)。于相应时点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中唤醒时患者的躁动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术中唤醒时间较B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较B组缩短(P<0.05),B组患者术中唤醒时HR、MAP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中唤醒时出现躁动的例数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复合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案可以使患者在术中更快实施苏醒,且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躁动发生较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的影响,并对2种麻醉方式效果进行评估,为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青少年患者共60例,患者均需要采用脊柱侧弯矫形术进行矫正,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和B组(七氟烷-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血流动力学(患者各时点心率、各时点动脉压)、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成功率以及睁眼、拔管时间,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2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分析。 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t=0.15,P=0.87)、出血量(t=0.33,P=0.74)、MEP成功率(t=0.00,P=1.00)、SEP成功率(t=0.00,P=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较A组睁眼时间(t=4.47,P=0.00)、拔管时间缩短(t=3.60,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烷-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后苏醒快,可能更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使用0.4 μg/(kg·h)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择60例符合入选标准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且术中需作唤醒试验的儿童患者为观察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 ASA) 分级Ⅰ~Ⅱ,年龄5~1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右美托咪啶组,RD组,n=30)和对照组(R组,n=30),两组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采用吸入七氟醚和持续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气管导管置入后,试验组以0.4 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以同样的速度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在实施唤醒试验前的手术期间,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40~60,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60 mmHg;维持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在手术前水平,上下不超过2 mmH2O。记录两组在入室第10分时、唤醒试验开始(停药即刻)时至唤醒成功期间的每5 min有创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平均动脉压、心率(heart rate,HR)、BIS值以及唤醒试验的历时时间、唤醒质量、镇静评分及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总量,记录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入室HR和MAP与唤醒时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4,P=0.340;t = -1.449,P=0.161),而对照组的入室HR和MAP与唤醒时HR和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P=0.044;t=-2.352,P=0.026)。唤醒试验期间每5 min两组心率比较,试验组在各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唤醒试验中的镇静评分和停药至成功唤醒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6,P=0.052;t=0.392,P=0.697),唤醒质量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P=0.041)。术后随访,试验组无术中知晓病例,对照组有4例发生术中知晓。 结论: 使用0.4 μg/(kg·h)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能减轻唤醒试验期间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提高唤醒质量,减低术中知晓发生率,不延长唤醒时间,有效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丙酚乳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优缺点。方法:100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40例,硫喷妥钠组6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给药后1min、气管插管时、插管后5min、CO2气腹后3min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并观察停药后患者苏醒情况及麻醉副作用等。结果:异丙酚比硫喷妥钠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但也要注意异丙酚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应急反应的影响,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择期行开腹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年龄60岁,ASAⅠ或Ⅱ级,高血压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七氟醚组(S组)及异氟醚组(Ⅰ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手术开始前调整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1.0MAC。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mg/kg,瑞芬太尼1ug/(kg·min)静脉持续输注。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小时、术毕拔管后5分钟各时间点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2组患者血浆cor在拔管后5分钟均高于麻醉前、切皮时和切皮后1小时(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小时及拔管后5分钟Ⅰ组血浆cor均高于S组;2组患者血浆A-Ⅱ在拔管后5分钟均高于麻醉前(P<0.05),且Ⅰ组血浆A-Ⅱ高于S组(P<0.05);2组患者MAP和HR基础值无差异,切皮时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5分钟Ⅰ组高于S组。结论:采用七氟醚麻醉较异氟醚麻醉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应急反应轻,血流动力学变化小,老年高血压患者宜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全麻的特异性催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伟  刘喜文 《吉林医学》2002,23(5):266-267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全麻病人特异性催醒作用。方法 :选择 6 0例用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或芬太尼全麻病人 ,分A、B两组。A组 30例术终应用NX0 4mg~ 0 8mg催醒 ;B组 30例应用生理盐水 5ml作对照。结果 :A组RF和VT 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P <0 0 5 ;RF、VT 治疗后A组和B组比较P <0 0 5。 15min时清醒及拔管A组和B组比较P <0 0 1,A组为B组的 5倍。结论 :NX特异性催醒效应比较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择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手术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B组)。A组静脉给药后进行骶管阻滞,B组单纯静脉麻醉。分别观察诱导前(T0)、鞘管置入时(T1)、动、静脉轨道建立时(T2)、封堵器安放时(T3)、术后10min(T4)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全麻药氯胺酮和丙泊酚的使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5 h疼痛评分、术中体动例数、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A组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B组在T1、T2、T3、T4时间点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较诱导前升高(P<0.05);A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B组(P<0.01),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儿全麻药氯胺酮和丙泊酚的使用量少,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苏醒质量高,手术后5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手术期患儿血液动力学平稳,术中体动少,麻醉效果确切;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苏醒期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镇痛作用时间持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成功阻滞前(T0)、成功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的心率及血压,测定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肺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FVC与阻滞前FVC之比,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麻醉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血压及FVC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但T 1及T2的心率及血压、各时点FVC%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5-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对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低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意识状态监测作用,评价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30例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于术中切皮前10 min分别予七氟醚最小肺泡浓度(MAC)1.0、1.5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于切开硬膜即刻(T0)、切开硬膜1 h后(T1)、2 h后(T2)、关闭硬膜即刻(T3)各个时点分别采取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意识状态变化。两组患者每3分钟进行一次OAA/S评分,直至患者对轻推无反应(定义为意识消失)后停止给药。记录每次评分前即刻的BIS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BIS与OAA/S评分的关系并计算BIS预测镇静深度的概率(Pk),通过Pk评价BIS对神经功能状态的预测效果。结果随着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Ce)增加,两组患者BIS逐渐降低,两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A组(61.6±7.9),B组(72.9±5.9);Ce:A组(69.8±8.9)μg/L,B组(53.3±9.4)μg/L。同一镇静评分(OAA/S 4~1)时,B组的BIS值明显高于A组。两组BIS对于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Pk)分别:A组(0.883±0.034),B组(0.819±0.028)。目标控制输注(TCI)期间两组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与基础值比较,当OAA/S评分降至2以下时,血压下降(P〈0.05)。结论 1.0 MAC或1.5 MAC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BIS能准确的预测意识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李远强  王志刚 《四川医学》2011,32(8):1252-1254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给予布托啡诺对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80例,全麻诱导后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随机均分为4组:B1组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B2组在手术结束时给予布托啡诺0.02 mg/kg,B3组在气管拔管后给予布托啡诺0.02 mg/kg,C组为对照组静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结束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的时间,以及苏醒拔管后30min每隔10 min的疼痛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苏醒后30min内VAS评分≥5者视为镇痛失败。结果 4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拔管后30min内B2组VAS评分较低,且镇痛失败率明显低于B1、B3两组(P〈0.05)。结论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急性疼痛,手术结束时给予布托啡诺的效果优于提前30min给药和拔管后给药,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