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斛酚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石斛酚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对AR的抑制作用及抑制类型;采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17.3中的FlexX预测二者作用残基及结合方式.结果 石斛酚对AR的IC50=2.12 mmnol/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并呈显强烈的量-效关系;二者作用残基为Trp111,His110,Tyr48,Trp20,主要结合方式是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得华力.结论 石斛酚对AR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抗白内障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抗白内障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2O2致离体培养的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模型,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晶状体的透明度的影响;D-半乳糖致糖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裂隙灯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在体大鼠晶状体透明度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考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抑制AR的结合位点、结合方式及其药效团。结果:离体及在体实验均表明石斛酚和丁香酸组合具有良好的抗糖性白内障活性,且优于单一组分石斛酚和丁香酸及阳性对照药物白内停,表现良好的协同效果;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表明二者协同抑制AR的氨基酸残基为Asn160,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形成共同药效团。结论: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具有良好的抗白内障活性,其作用机制在于二者对AR呈现良好的协同抑制性。  相似文献   

3.
7种药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应用酶动力学抑制实验,观察了7种药物对牛睾丸纯化的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sorbinil,tolrestat,水飞蓟宾,黄连素酶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常数分别为:1.08,0.12μmol/L;3.5,2.7μg/ml。另外我们认为,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可以进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等中药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7种中药提取物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对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3.44×10-7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体外对醛糖还原酶(AR)的影响。方法:取正常SD大鼠晶状体制备醛糖还原酶,以依帕司他1×10-7mol/L为阳性对照,观察二氢杨梅素1.0×10-5、4.0×10-5、1.4×10-4、6.4×10-4mol/L四个浓度体外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二氢杨梅素浓度的增加,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终浓度为6.4×10-4mol/L时,其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率为54.3%。结论:二氢杨梅素在体外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马齿苋不同提取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体外酶动力学抑制实验,以槲皮素为阳性对照,比较其与马齿苋不同提取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可达107.0%,明显优于阳性对照品槲皮素;此外发现乙酸乙酯部位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的Frl、Fr2、Fr3三个部位及水提部位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得到的Fr7部位的抑制率也都高于阳性对照组槲皮素。结论:马齿苋的乙酸乙酯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鬼针草不同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鬼针草中发现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的天然物质,对鬼针草5种不同提取物对人醛糖还原酶筛选实验结果表明:EtOAc提取物对人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20种天然降压化合物对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的防治高血压伴糖尿病的高效低毒的天然降压药物.方法:在构效分析的基础上查阅文献,利用体外酶动学方法测定醛糖还原酶(AR)活性,研究天然降压化合物对牛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芥子碱硫氰酸盐、金丝桃苷、水飞蓟素、丹参酚酸、川芎嗪、黄连素、黄芩素、茶多酚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活性最强,IC50值分别为36.9、37.6、39.3、35.9、36.9、35.4、36.8、37.9和39.6 μmol/L.结论:高效低毒的天然降压药物具有较强的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可以用来防治高血压伴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有效成分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从正常SD大鼠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以槲皮素为阳性对照,在含有还原型辅酶Ⅱ(NADPH)、醛糖还原酶、DL-甘油醛的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10种成分单体,通过340nm处光密度的下降值计算各成分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丹酚酸B、丹参酮Ⅰ、隐丹参酮、黄芪甲苷、哈巴俄苷、槲皮素的IC50分别为:0.180、0.109、1.01、0.15、0.799、0.0652、0.0742、0.00385、0.315、0.205μmol/m L,人参皂苷Re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有效成分对醛糖还原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别将续断(Dipsacus japonicus Mip)等50种中药水提取液加入猪晶体醛糖还原酶(AR)反应体系中,测定AR的活性,发现续断、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对AR有较强抑制作用。IC_(50)分别为57μg/ml、102μg/ml。提示可能对糖性白内障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云海  郭咸希  吕正松  谢委 《中药材》2003,26(11):798-801
目的:研究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成分丁香酸的体内单剂量静脉注射动力学及腹腔注射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经兔耳静脉和腹腔注射给药后,在不同时间经耳缘静脉取血,用RP-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及腹腔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结果:静脉给药后,丁香酸在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腹腔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86.27%。结论:这一结果对板蓝根抗内毒素新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筛选的细胞模型,避免中药对传统离体筛选方法的干扰,并对筛选所得药物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效应和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选用肾小球系膜细胞,确定最佳孵育条件,采用酶促微量反应法测定细胞内山梨醇含量,建立细胞-酶法-多元醇通路活性评价体系,以此方法筛选所得的具有明显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的葛根、知母组成葛知汤,用DN大鼠模型评价葛知汤改善DN的效应.结果 细胞模型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含30 mmol·L~(-1)葡萄糖培养基孵育4 h.葛根和知母能明显抑制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的多元醇通路激活,也能纠正模型动物的氧化还原失衡,改善肾脏功能,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结论 该细胞模型能够有效排除中药对酶法测定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干扰,模拟体内的反应情况,筛选所得的中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改善DN模型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祛瘀明目中药复方贞芪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血糖及视网膜中醛糖还原酶基因(Mdose Reductase,A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后采用脲链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大鼠腹腔诱发糖尿病。在糖尿病大鼠病程3个月出现DR病理变化后用贞芪胶囊治疗,连续灌胃3个月,通过血糖的测定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探讨贞芪胶囊对DR大鼠血糖及视网膜中醛糖还原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后3个月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模成功;造模后及治疗前STZ大鼠血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贞芪胶囊高、中、低剂量组AR mRN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贞芪胶囊可降低DR大鼠视网膜中醛糖还原酶基因mRNA表达,同时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六味地黄丸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我院诊断为早期DN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患者72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即口服糖适平或注射胰岛素)和治疗组(41例,常规治疗加六味地黄丸),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DN的症状与体征;测定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红细胞AR活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善情况。结果(1)六味地黄丸可使DN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善;(2)六味地黄丸使红细胞AR活性受到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AER,血β2-M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对血糖、血脂、平均动脉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明显抑制早期DN红细胞AR活性,改善DN各项指标,有助于早期DN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别嘌醇(A)、丙磺舒(P)以及两者联用对马兜铃酸肝肾毒性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关木通模型组(M组)、别嘌醇组(A组)、丙磺舒组(P组)、剐嘌醇+丙磺舒组(A-FP组)。C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后4组灌胃给予7g·kg-1·d-1的关木通水煎剂。给药4天后停药3天,持续4周;各给药组从第3周起在给予造模药的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即A(70rag·kg·d。)、P(360rag·kg-1·d-1)、A(70mg·kg-1·d-1)+P(360mg·kg-1·d-1)。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记录左肾、左睾系数。结果:与M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Cr、BUN、ALT、AST水平,其中A+P组各指标改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A和P对马兜铃酸所致肝肾损伤都具有保护作用。且两药联用的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测定脑梗塞体积、血清MDA含量、SOD和GSH-Px的活性。结果:迷迭香酸能够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行为障碍和减少脑梗塞体积,可以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DA的生成,明显升高SOD和GSH-Px的活性。结论:迷迭香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是其发挥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艾灸合用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单纯性肥胖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9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顺序随机法分为单纯电针组49例,艾灸合用电针组47例,单纯电针组治疗以腹部电针为主,艾灸合用电针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隔姜灸。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脂肪百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脂肪百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以艾灸合用电针组效果更显著。结论:艾灸合用电针组和单纯电针组在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上都是有效的,在对以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脂肪百分率为指标的体征综合疗效比较上,艾灸合用电针组的疗效更加优于单纯电针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