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飞龙  邢学锋  汤庆发 《中药材》2012,(8):1270-1273
目的: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凉粉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凉粉草挥发油,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40个成分,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34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21个。结论: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相近,但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银线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银线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银线草地上部分的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得率为0.83%,鉴定了62种化学成分并分别确定其相对含量,其含量占总峰面积的98.2%.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银线草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类型大部分为萜烯类和萜醇类,主要成分为银线草内酯(27.05%).  相似文献   

3.
剑叶耳草的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剑叶耳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剑叶耳草进行显微鉴别。结果根部皮层中散有草酸钙砂晶。茎中内皮层明显,呈环状;偶见石细胞和草酸钙砂晶。叶上下表皮外被角质层,呈细齿状,海绵组织疏松,细胞内偶见砂晶和针晶。粉末中可见石细胞及草酸钙结晶。结论以上显微特征对剑叶耳草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倩  徐文晖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50-2251
目的:分析蛛丝毛蓝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种主要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557%。结论:脂肪酸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百分含量为73.484%,其中十六烷酸的含量最高,为65.57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西产冰糖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杞叶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冰糖草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0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3.97%,主要成分为植酮(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19.75%)、石竹烯(caryophyllene,15.33%)、α-石竹烯(alpha.-caryophyllene,10.14%)、1S-(1,3a,3b,6a,6b) -十氢-3a-甲基-6-亚甲基-1-异丙基-环丁烷-[1,2,3,4]并二环戊烯、(cyclobuta[1,2:3,4]dicyclopentene,decahydro-3 a-methyl-6-methylene-1 -(1 -methylethyl) -,[ 1S-(1.alpha.,3a.alpha.,3b.beta.,6a.beta.,6b.alpha.)],6.53%)、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4.90%)、表双环倍半水芹烯[(+)-Epi-bicyclosesquiphellandrene,4.69%]、芳姜黄酮(Ar-tumerone,4.57%)、十七烷( heptadecane,4.13%)、肉豆蔻醛(tetradecanal,2.33%)、邻苯二甲酸异丁基十一烷酯(phthalic acid,isobutyl undecyl ester,2.11%)等.结论:广西产冰糖草挥发油中含脂肪酸、酯类、醇类、醛类、烃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可为冰糖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为提高冰糖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同草麻黄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山西大同草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开展麻黄的性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麻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的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图谱解析共鉴定了53个化合物,己鉴定化合物占总馏出组分的90%,其中含量较大的组分有α-松油醇(萜品烯)醋酸酯(Terpineol acetate)(17.05%)、萜山西大同品烯(Terpinen)(4.04%)、蓝桉醇(Globulol)(3.68%)、芳樟醇(Linalool)(3.26%)。结论:山西大同麻黄挥发油组分主要为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程满环  兰艳素 《中药材》2016,(10):2256-2260
目的:研究黄山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山松松针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通过两种不同方法从黄山松松针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104种成分,其中水蒸气蒸馏法分离鉴定得到68种,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1.33%;超临界提取法分离鉴定得到65种,占其挥发油总量的72.81%,两者共有成分29种,含量最高的均为β-石竹烯。结论:黄山松松针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烯烃类化合物,其中多种成分在医药、食品、香料等行业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倒地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南宁产倒地铃挥发油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0.82%,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7.50%)、亚麻酸(11.19%)、甲氧基肉桂酸乙酯(6.96%)、亚油酸(5.05%),烷烃类化合物占的比重为23.74%;柳州产倒地铃挥发油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9.4%,主要成分为1-二十六(碳)烯(12.71%)、甲氧基肉桂酸乙酯(8.53%)、棕榈酸甲酯(6.17%)、叶绿醇(5.90%)、棕榈酸乙酯(5.79%),烷烃类占的比重为37.92%。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南宁产地倒地铃主要成分以棕榈酸、亚麻酸、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和亚油酸为主,柳州产地倒地铃主要成分以1-二十六(碳)烯、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棕榈酸甲酯、叶绿醇和棕榈酸乙酯为主,两种不同产地倒地铃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GC-MS测定超临界流体CO2萃取竹节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节草Polygomun aviculaneL·为蓼科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主要用来治疗细菌性痢疾,腮腺炎等症,也可用作妇科止血剂[1]。作者在应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竹节草挥发油的基础上[2],又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SFE-CO2),通过加入改性剂来萃取竹节草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与水蒸气蒸馏法作了比较。1仪器、试剂与材料HP-7680T超临界流体萃取仪;HP....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美人蕉叶的挥发油。方法:运用气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海南美人蕉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5种成分,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25.38%。美人蕉叶挥发油主要有1,1-二乙氧基乙烷(5.56%),二甲基氰膦(4.53%)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3.61%)。结论:该研究为美人蕉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脱皮马勃的挥发性成分,为脱皮马勃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9个化学成分,鉴别出4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0.713%,其主要成分为苊(16.836%);芳-姜黄烯(7.800%);丁香烯环氧物(5.448%);β-姜黄酮(2.814%);β-杜松萜烯(2.771%).结论: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脱皮马勃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小飞蓬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用GC-MS分析小飞蓬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飞蓬挥发油,利用GC-MS对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小飞蓬挥发油成分中26个化合物,占所提取挥发油总量的98.25%.主要成分为:柠檬烯(58.30%)、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2-庚烯(8.7%)、β-蒎烯(6.28%)、2-甲基-6-(4-甲基苯基)-2-庚烯(5.13%)、棕榈酸(5.07%)、月桂烯(4.52%)、1,3,5-三亚甲基-环庚烷(2.05%).结论:小飞蓬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脉紫菀叶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三脉紫菀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4个组分,鉴定了其中7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67.52%,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18.38%),环氧化蛇麻烯II(12-oxabicyclo[9.1.0]dodeca-3,7-diene,1,5,5,8-tetramethyl-,[1R-(1R,3E,7E,11R)]-,8.01%),石竹烯(caryophyllene,3.57%),十六烷酸(n-hexadecanoic acid,4.59%),蛇麻烯(humulene,3.16%),植酮(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2.51%),柏木脑(cedrol,2.35%),β-榄香烯(1-ethenyl-1-methyl-2,4-bis(1-methylethenyl)-,[1S-(1(,2β,4β)]-cyclohexane,2.28%),2,5-二甲氧黄樟油精(apiol,1.85%),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1.32%]等。结论:三脉紫菀挥发油中主要含萜类、酯类、醇类、醛类、烃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可为三脉紫菀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0个不同产地来源防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防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仪检测不同产地防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产地防风挥发油均含有人参醇、9,12-十八碳二烯酸、十六酸、油酸、匙叶桉油烯醇、肉豆蔻醚、庚醛、辛醛、壬醛、2-壬酮、桉油脑等11种化合物,其中防风挥发油中的特征成分人参炔醇以10号黑龙江的相对含量最高(60.87%),2号云南的相对含量(59.15%)次之,8号内蒙古防风相对含量(6.69%)最低.结论:不同来源防风挥发油中共有11个共有成分,但各成分含量在不同来源的防风挥发油中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泰国大风子的挥发性成分,为泰国大风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泰国大风子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ane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μm×250μm×30 m),进样量1μL,气化室温度250℃,柱温50℃,保持2 min,然后以4℃·min-1升温至230℃,保持20 min,柱前压15.08 psi,载气流量2.0 mL·min-1;载气为高纯度氦气(99.999%),分流比40∶1。结果:共分离出63个化学成分,对其中49个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3.48%。其主要成分为1,8-桉树油(17.28%),茴香烯(9.28%),异硫氰酸丙酯(7.76%),双环[7.1.0]癸烷(4.73%),丹皮酚(3.25%)。结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泰国大风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阳春砂仁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阳春砂仁完整果实、果皮和种子团3个部位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结果: 从阳春砂仁果实、种子团和果皮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9,20,31种化合物,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4.82%,93.99%,87.39%。三者共鉴定化合物出40种,其中共有成分13种。 结论: 阳春砂仁完整果实与种子团挥发油化学成分相似,果皮挥发油与二者化学成分差异较大。阳春砂仁果皮的药理作用和功效尚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提取青蒿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提取,研究提取过程的优化条件,并对所得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GC-MS分析,用于指导制药。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和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实验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约为1∶7.8,提取时间为3 h。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为1∶7.4,蒸馏时间为5 h。索氏提取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1,直接蒸馏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2。青蒿油-1对黑曲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菌刺孢属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5.0%,马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蒿油-2对4种细菌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北京棒状杆菌:0.023 5%,枯草芽孢杆菌0.023 5%,四联球菌0.005 9%,普通变形杆菌3.75%。进行GC-MS分析,青蒿油-1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出48个化合物,青蒿油-2中分离出48个峰,鉴定出39个化合物。结论:青蒿油-1抗真菌作用好于抗细菌作用,可能与青蒿油-1中酮类、醚类、有机酸类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共占总量的8.25%)有关;烯类是挥发油中重要的抗菌成分,青蒿油-2的抗菌作用好于青蒿油-1,可能与青蒿油-2的烯类含量(烯类65.42%)远远高于青蒿油-1(26.49%)有关。  相似文献   

18.
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GC-MS方法对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兜铃饮片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马兜铃生品及蜜制品中共鉴定出1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马兜铃蜜制后有新化合物产生,并且总化合物数量减少,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GC-MS联用适用于马兜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马兜铃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薯莨块茎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测定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块茎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的含量及种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结果:从脂肪酸组份中分离出50个峰,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有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21.59%)、十六酸(棕榈酸,16.22%)等;挥发油组分中分离出32个峰,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中间甲基苯酚、苯酚、2-甲基苯酚含量较高,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6.92%,18.95%,12.12%.结论:对薯莨块茎中脂肪酸、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测定,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薯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金花葵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微波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金花葵花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结果: 微波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35%左右,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81%左右。 结论: 所用方法为金花葵花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