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冬兰 《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874-1875,1879
目的 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3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和60例健康女性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2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收集患者的相关暴露因素(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治疗方式、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有无配偶、有无子女、是否独居、医疗费用报销方式、焦虑和抑郁状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F、SF、RP、BP、MH、RE、VI、GH和平均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质量与病理分期(OR=0.427,95%CI 0.327~0.558)、保乳手术(OR=2.673,95%CI 1.852~3.858)、辅助化疗(OR=0.343,95%CI 0.236~0.499)、独居(OR=0.385,95%CI 0.267~0.555)、自费(OR=0.291,95%CI0.186~0.455)、焦虑(OR=0.428,95%CI 0.269~0.681)和抑郁(OR=0.411,95%CI 0.287~0.589)有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常人,并且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行全麻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全麻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的84例老年患者,手术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直肠癌患者行全麻腹腔镜术后POCD发生率为23.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糖尿病、SIRS评分及术后禁食时间与术后POCD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439,95%CI:1.155~1.792)、糖尿病史(OR=4.166,95%CI:1.607~10.800)、术后SIRS评分高(OR=3.337,95%CI:1.482~7.512)和术后禁食天数≥3 d (OR=2.872,95%CI:1.251~6.593)是老年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后早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行全麻腹腔镜根治术后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12年12月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单纯EVL治疗患者320例的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合并症、是否患肝癌、相关手术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等因素对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量至大量腹水(OR=60.21,95%CI 10.10~415.35,P<0.01)、结扎点数(OR=16.28,95%CI 5.05~76.28,P<0.01)、静脉曲张程度(OR=14.96,95%CI 3.84~77.49,P<0.05)和凝血酶原时间(PT)>18 s(OR=12.26,95%CI 1.85~67.65,P<0.05)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予积极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们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78人。根据腹腔镜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n=11)与对照组(n=6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手术时间(OR:1.036,95%CI:1.018-1.094)、血浆D二聚体(OR:1.203,95%CI:1.056-2.036)以及术后卧床时间(OR:2.106,95%CI:1.418-2.742)均是产生血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应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肠伤寒穿孔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回顾分析贝宁共和国纳迪丹古市医院外科自2006年1月- 2007年12月94例肠伤寒穿孔病例的治疗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行手术处理,其中在24h内手术14例,切口感染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4~72h内手术69例,切口感染17例,发生肠瘘6例,死亡2例;72h以上手术11例,切口感染6例,发生肠瘘合并肠间脓肿7例,死亡5例。早诊断早手术及术中彻底清理腹腔是减少肠伤寒穿孔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收集、分析310例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的方式,对两组(切口感染于无切口感染组)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及术中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生切口感染20例(6.45%),切口感染组年龄≥60岁、体重指数≥26kg/m2、白蛋白水平36g/L、主刀医生技术工作时间10年、切口长度≥5cm、切口类型探查切口、阑尾逆行切除、手术时间≥90min、化脓坏疽穿孔阑尾炎、开腹手术、腔镜手术使用标本袋高于无切口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化脓坏疽穿孔性(OR=4.42,95%CI:1.09-27.18)、患者年龄≥60岁(OR=4.05,95%CI:1.17-25.82)、手术时≥90min(OR=3.77,95%CI:1.22-21.49)、开腹手术(OR=3.11,95%CI:1.27-17.36)。结论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的重视,制定相应预防方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征对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评估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低下、吸烟史、术前辅助治疗、切除部位、血管袖状切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支气管残端侵入等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特征指标对手术预后影响。结果:(1)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4例(4.8%),术后并发症79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侵入(OR=2.17)、吸烟史(OR=2.19)、年龄(OR=2.46)、淋巴结转移(OR=3.40)、病理类型(OR=4.37)、免疫低下(OR=4.65)、切除部位(OR=5.63)等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免疫低下(OR=3.99)、切除部位(OR=4.62)、病理类型(OR=3.58)及淋巴节转移(OR=2.71)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与多因素相关,早期干预术后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患者预后以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评定:1-2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较好。结果患者预后较好43例,预后不良37例。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脑内血肿量、脑疝、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肺部感染、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10项与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疝(P=0.002,OR=9.000,95%CI 2.269-35.701)、术前GCS评分(P=0.023,OR=1.335,95%CI 1.040-1.71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主要有脑疝、术前GCS评分,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频发室性早搏与四级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衰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201例四级非心脏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衰,将其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其中出现心衰者20例,未心衰者181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频发室性早搏次数,随后经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心衰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组临床资料中性别、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手术危险性分级、BMI、血红蛋白、红细胞宽度、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值与非心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年龄大于非心衰组,胆固醇值、甘油三酯、室性早搏次数、术前肌酐水平均高于非心衰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00,95%CI:1.060~1.848)、胆固醇值(OR=4.318,95%CI:1.122~16.622)、甘油三酯(OR=12.889,95%CI:1.232~134.808)、室性早搏次数(OR=1.010,95%CI:1.001~1.020)、术前肌酐(OR=34.071,95%CI: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影响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功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5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状况,根据术后90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3分)和预后不良组(4~6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血管内治疗术后90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22例(40.7%),预后不良组32例(59.3%);术后72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3%,病死率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OR=1.091,95%CI:1.002~1.188,P=0.046)评分与良好预后呈负相关,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传统的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TIVV)与彻底的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RIVV)对2岁以上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其最适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13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收治的220 例初期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IVV组(95例)和RIVV组(125例)。对2组患者术后腭咽闭合不全发生率及腭瘘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TIVV组与RIVV组术后腭咽闭合不全发生率及腭 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RIVV组中,2~5岁组的腭咽闭合不全发生率低于≥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是手术效果重要的影响因素(OR =1.107,95%CI =1.037~1.181,P =0.002)。TIVV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均不影响其手术效果;RIVV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是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OR =1.102,95%CI =1.025~1.185,P =0.009)。结论:两种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对2岁以上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RIVV可能更适合2~5岁的学龄前期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PA)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后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66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分组,将复发的17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未复发的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共有17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率为25.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肿瘤大小、肿瘤侵袭性、手术方式和肿瘤切除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袭性肿瘤[OR=7.996,95%CI:1.050~60.880]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神经内镜手术方式[OR=0.081,95%CI:0.008~0.846]和肿瘤次全切[OR=0.044,95%CI:0.003~0.612]、全切除[OR=0.037,95%CI:0.002~0.655]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A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后复发风险较高,肿瘤性质、手术方式选择和肿瘤切除情况可能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行血管内治疗(EVT)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明确D-二聚体对AIS-LVO行E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LVO行EV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研究对象的ASPECT评分、NIHSS评分、mTICI分级、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IS-LVO患者行EVT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 共纳入143名AIS-LVO行EVT的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年龄、术前NIHSS评分、ASPECT评分、Glasgow评分、术后即刻mTICI分级、术前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OR=1.096,95%CI(1.007,1.193)]、术后即刻mTICI分级[OR=19.609,95%CI(5.354,71.815)]、术前D二聚体水平[OR=1.310,95%CI(1.128,1.521)]是AIS-LVO行EV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对AIS-LVO患者EVT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642(95%置信区间0.54, 0.745)。结论 术前NIHSS评分、术后即刻mTICI分级、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AIS-LVO行EV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AIS-LVO患者行EVT后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作为一类特殊手术人群,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效果不佳,且常伴有较高的术后不良结局发生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术前衰弱与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目的 了解住院待手术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骨科医院和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病房住院待手术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老年KOA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表(AKS),以面对面逐一询问并填写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患者术前膝关节屈曲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100.0%。230例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中非衰弱74例(32.2%),衰弱156例(67.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OR=12.598,95%CI(2.771,57.272),P<0.05;2 001~元:OR=5.972,95%CI(1.318,27.053),P<0.05〕、体质指数(BMI)〔异常:OR=3.007,95%CI(1.426,6.339),P<0.05〕、膝关节疼痛年限〔6~年:OR=2.447,95%CI(1.016,5.895),P<0.05;11~年:OR=6.072,95%CI(2.257,16.340),P<0.05;>15年:OR=7.638,95%CI(1.763,33.097),P<0.05〕、FPS-R评分〔>6分:OR=3.506,95%CI(1.672,7.354),P<0.05〕是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 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67.8%),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低收入、BMI异常、疼痛年限长及疼痛程度重的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及早对其进行术前衰弱评估及筛查,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护理计划,预防或减缓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幕上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HA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识别临床中并发HAP的高危患者。 方法 依照入组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20年3月发病的1 023例幕上sICH患者,并纳入“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与提前外科干预策略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Risa-MIS-ICH)”的回顾性队列。通过检索院内病历系统,收集HAP发生情况、人口学、影像学等信息,根据诊断标准,以是否发生HAP作为结局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更短的)发病至入院时长、体温升高、脉搏增快、意识障碍等18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1.607,95%CI:1.031~2.504,P=0.036)、意识障碍(GCS 9~12分vs 13~15分:OR=15.122,95%CI:4.400~51.973,P<0.001;GCS 3~8分vs 13~15分:OR=18.504,95%CI:5.201~65.831,P<0.001)、生活功能障碍(mRS评分:OR=1.618,95%CI:1.259~2.081,P<0.001)、药物降颅压治疗(OR=2.216,95%CI:1.160~4.237,P=0.016)、采用外科手术治疗(OR=2.445,95%CI:1.351~4.427,P=0.003)是幕上sICH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男性、意识障碍、生活功能障碍、采用药物降颅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是幕上sICH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进行重点监测,以便及早诊治,改善相关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96例喉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结果 96例喉癌患者发生SSI 15例,感染率为15.6%;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术式及术前气管切开是SS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临床分期(OR=0.273)和全喉术式(OR=8.085)是喉癌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临床分期较晚、手术范围较大的患者,应注意提高术中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正确及时处理术后感染,以减少SSI的发生,降低咽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2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术后HUA组98例,术后非HUA组123例)进行中医体质判定,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肾移植术后HUA患者易感体质与包括实验室指标在内的各项临床资料的关联性。【结果】(1)临床资料方面,2组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经校正后,术后HUA组与术后非HUA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中,术后HUA组的CD3^+CD4^+%低于术后非HUA组[P<0.05,95%CI(1.003,1.062),OR=1.032],且既往肾结石病史者术后更易患HUA[P<0.05,95%CI(1.032,30.540),OR=0.046]。(2)中医体质分布方面,与术后非HUA组患者相比较,术后HUA组患者的阳虚质有所减少(P<0.05),但仍为最主要的中医体质类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后HUA患者中阳虚质分布较多,为发病的易感体质因素,且呈正相关(P<0.05)。(3)肾移植术后HUA的危险因素方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CD4^+%[OR=1.032,95%CI(1.003,1.062),P=0.029]、阳虚质[OR=2.000,95%CI(1.120,3.570),P=0.019]是肾移植术后患者HU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阳虚质为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的易感因素,高尿酸、肾结石及免疫功能失调为发病的高危因素,也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目前对急救中心住院患者疾病谱、死因谱、出院预后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因此,在急救中心范围内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面了解急救中心住院患者目前流行病学特征,对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以及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急救中心近10年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预后影响因素,为提高急救中心诊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检索2007—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状况,包括性别、年龄、过敏史、住院天数、入院科室、出院科室、住院费用、30 d内再入院次数、手术次数、首次住院诊断、合并疾病及预后。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救中心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16年急救中心住院患者共计16 367例,生存15 686例(95.84%),死亡681例(4.16%)。2016年急救中心住院患者较2007年环比增长45.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26,95%CI(1.067,1.648)〕、入院科室〔OR=0.668,95%CI(0.564,0.790)〕、出院科室〔OR=1.608,95%CI(1.309,1.975)〕、住院费用〔OR=3.589,95%CI(2.826,4.559)〕、30 d内再入院次数〔OR=4.527,95%CI(1.023,5.183)〕、手术次数〔OR=3.353,95%CI(2.901,3.877)〕、合并心理障碍〔OR=2.988,95%CI(1.047,8.530)〕、心脏病〔OR=13.146,95%CI(3.647,47.371)〕、高血压〔OR=0.518,95%CI(0.258,0.941)〕、脑血管意外恢复期〔OR=1.805,95%CI(1.091,2.989)〕、肝脏疾病〔OR=1.938,95%CI(1.230,3.056)〕、慢性中毒〔OR=2.162,95%CI(1.261,3.691)〕、多种疾病〔OR=2.322,95%CI(1.270,4.250)〕与急救中心住院患者预后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急救中心诊疗患者逐年增多,诊疗质量及安全也引起重视,年龄、入院科室、出院科室、住院费用、30 d内再次入院次数、手术次数、合并疾病是急救中心住院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完善急救模式,干预可预防因素来提高急救中心住院诊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