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暗是指两目昏暗,视物不清,或伴有眼前黑点浮动的症状,为眼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眼睛所以能发挥其视觉功能,是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络上行灌注于目,使眼睛得到营养的结果。所以《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这后一个“精”字,便是指的视力精明。但在诸脏腑中,与目视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肝、肾两脏。肝能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养,方能视物正常。因此《内经》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肾藏精、主水。眼的瞳视(又称水轮,包括瞳孔及其后方眼骨组织,如晶状  相似文献   

2.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枢·脉度篇》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肝与目在生理上有密切关系。临床上,目有病又多宜从肝着手治疗,故有“肝开窍于目”之说。这一论点,在眼科临床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就个人体会,对这一论点略抒管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七、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内眦外。”考“睛”,意指眼睛,《玉篇》:“睛,目珠子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明”,《说文》:“照也”,《左传·昭二十八年》:“照四方日明。”此穴在目内眦角,《甲乙经》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  相似文献   

4.
古人对命名穴位,或是 以穴位所在部的特征,予以 象形比喻;或是以经脉循行 的特点,寓意于中;或是以 脏腑所属,采用脏象学说; 或是以该部、器官的功能及 穴位的适应证等等。笔者发 现,眼周围的穴位是以眼的 特殊功能、作用、局部特征, 以及穴位的适应证等来予以 命名的。兹将管见提出,供 同道参考,并望指正。 一、睛明“睛”,《玉篇》:“目珠子也。”即指眼的黑珠部分。《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说:“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说明《内经》时代  相似文献   

5.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眼外肌麻痹而引起的双眼复视、眼位偏斜、眼球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早在中医眼科文献中有记载。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目偏视》云:“目是五脏六腑之精气,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睛不正则偏视。”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睑废》云:“此证视目内如常,致使上下左右两睑日夜常闭,攀开而不能眨。”这与动眼神经病变时引起上睑肌麻痹合并上睑下垂的症状颇类似。  相似文献   

6.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认知,认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 上注于目而为明”,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肝病及眼”“眼病及肝”的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论基础和诊疗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和眼两大脏器之间在生理、病理诸方面存在着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这些生物学联系印证了“肝开窍于目”理论。因此,“肝-眼生物轴”的提出,既得益于“肝开窍于目”中医脏腑理论的启示,具有深厚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又是人体脏器与眼部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通路与靶点和复杂而紧密的生物学关系的客观判断。“肝-眼生物轴”的提出和不断丰富完善,必将为提升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眼为视觉器官,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灵枢、五癃津液别》中又说:“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滲于目”。可见眼为五脏六腑之精气所注。眼的正常生理,是脏腑之气血精液不断上升滋充的结果。《索问、六微旨大论》说:“人之眼……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人之通利也”。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维持眼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升降是眼的生理物质来源和动力。脾生则健,胃降则和。脾气不升,则诸阳不升,而清  相似文献   

8.
翻开《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该书在介绍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时,指出“眼、耳、鼻病重点为‘内障眼论’”。考“内障眼论”,见诸《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列于“诸脉者皆属于目论”之后。原文曰:“凡心包络之脉,出于心中,以代心君行事也,与少阳为表里。瞳子散大者,少阴心之脉挟目系,厥阴肝之脉连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目火之势盛也。……药中云茺蔚子一味辛及主益精,辛者是助火也,故去之。乃加黄芩、黄连,泻中焦之火……。  相似文献   

9.
试论“肝开窍于目”阎振立,孙刚,邬国龙(河南省商丘县公疗医院,467300;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强调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但就其脏腑的生理功能与临床病理变化对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肝开窍于目”是中医眼科发展史上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它强调目的生理病理由肝所主,目病从肝论治。但从根本上讲,其视瞻活动由肾所主宰,所谓“眼虽属五脏,而五脏之中肾最为贵”。本文就肾在“肝开窍于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探讨。1“肝开窍于目”的渊源和含义“肝开窍于目”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文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认为目是肝与外界相通的窍道。东方为阳气升腾之位,阳升而风生;目为人体阳气之会,所谓“清阳出上窍”,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11.
肝胆相关  肝 ,居于下焦 ,五行属木 ,为阴中之阳脏。肝有经脉“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肝胆经脉布于两胁 ,故两胁为肝之分野。故古人对肝和眼的关系论述颇多。如“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等。盖人以气血为本 ,肝有疏泄无形之气和贮藏有形之血、调节血流之作用。气属阳 ,血属阴 ;“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故有“肝以血为体 ,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之说。由此可知 ,肝经失和 ,可以引起多种目病。1 肝气与目相关  肝有疏泄气机之功能 ,肝气舒畅条达 ,则五脏之气机调畅、升降有…  相似文献   

12.
朱红梅 《肝博士》2005,(2):31-32
肝脏与眼睛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中脏腑学说指出“肝开窍于目”。因此肝功能正常时,眼睛能看清物体、辨别物体的颜色和长短大小,且眼猜光彩奕奕。一旦肝脏病变肝功能受损时,眼睛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眼病,如“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常有视物模糊或夜盲;肝阴亏损,常有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经风热,可有目赤痒痛,迎风流泪。  相似文献   

13.
五官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还有奇经八脉、经别、经筋等等,与五官也有联系。兹将五官与经络的具体联系及其临床应用,分别论述如下。目 (一)经络联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脉者,皆属于目。”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过目内眦。手少阴心经:其支脉系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至目外眦;其支者,至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至目锐眦。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其  相似文献   

14.
“泻白散”治疗白睛眼病的妙用于永明(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11)关键词泻白散,白睛眼病眼与脏腑有密切的联系,而脏腑在眼睛上又各有所属的部位。《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  相似文献   

15.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16.
眼底出血,属中医目衄范畴。根据其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视网膜浅层出血、视网膜深层出血、视网膜前出血和视网膜下出血(脉络膜出血)。《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审视瑶函》说:“大约轮标也,脏本也,轮之有证,由脏之不平所致”。可见眼底出血,虽然是眼的局部病变,但与五脏六腑气血关系密切。治疗时,须详审病机,仔细辨证,不能只注全身或局部症状,应二者参合,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7.
祛风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眼科用之尤广。一、风与眼病的关系《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为六淫的主要致病因素,许多疾病都可因感受风邪而引起。盖风属木,木为肝,肝之窍在目,本乎一气,同类相召,故风邪最易侵犯目窍而致病。《素问·太阴阳明论》又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目位手人之头部,在上,风邪侵袭,眼首当其冲,所以对眼病来说,风的症状殊为多见,尤其是外眼病。风邪易兼夹他邪致病,眼科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肝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之一,肝的生理功能、病理证候在机体生命活动及中医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六节藏象论》日“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上古天真论》);“肝气通于目”(《金匮真言论》);  相似文献   

19.
肝与目的生理关系,历代文献论述甚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肝开窍于旷,《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曰:"肝气通于目"、"肝脉上连日系"。所以,一旦肝脏失常,肝脏的病理变化则可从眼部反映出来;而观察眼部所显示的证状,也可推测肝脏内在的变化。故《仁斋直指方》云:"目者,肝之外侯"。概括了眼与肝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对指导临床辨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肝与目关系密切,风轮黑睛又内属于肝。故肝脏功能失常,往往容易引起眼部病症,尤以视觉异常和黑睛病变为常见,综合历代文献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中国医学或隋唐科技文化,孙思邈和他的《千金方》是不可跨越的.在医学史上,孙思邈和张仲景、李时珍并列为“三大医圣”;在药学史上,他还和扁鹊、桐君并尊为“三大药王”;在道教中,他又与葛洪、陶弘景荣列为三大道医.在先医庙、药王庙和道观中各享祭奉.孙思邈的一生,德高寿颐,资质雍容,博识多闻,精通医药,充满传奇,在他的诸多著作中,《备急千金要方》(下文简称《要方》)和《千金翼方》(下文简称《翼方》)最堪彪炳,被后世合称为《千金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