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神经信息学是中医学、神经科学、信息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其目的是借用现代神经科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有关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中医的学术优势,使之促进中医脑科学的发展,促进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使中医脑研究真正融入到现代科学的模式中,为人类了解脑、保护脑、创造脑寻找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医脑病学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脑病学是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系统阐发脑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等内容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对脑病的论述,及对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有效方剂等的探讨,促进了中医脑病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多学科、多途径的研究,更使中医脑病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扬中医特色,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断加强中医脑病的探索、研究、创新,必将推动中医脑病学规范、有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立足中医基本理论发掘中医治脑特色──谈《中医脑病》专栏郑国键关键词:中医脑病近年来,尽管现代神经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许多临床医学方面的棘手问题还远未解决。例如,有报告估计美国有五千万人因脑受侵袭而患病者致残,治疗和康复费用高达3050亿美元。显然...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段青  康小梅 《光明中医》2011,(10):2152-2155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情志学、中医工程学、中医思维方法 学等一些中医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应用及发展进行归纳概括,以期能给中医药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思路,使中医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促进中医学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脑血辨证是王新陆教授提出的一种以脑血为主轴,针对“现代病”、“富贵痛”等,尤其是中医脑病、血病新的辨证体系。该理论的提出为脑病的临床证治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脑血辨证脑病证候与中风病证候的比较,试图验证脑血辨证脑病证候对中风病证候的良好适用性,为中风病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脉学是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参考手段,它将中医学和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突破了经典脉学侧重于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表达脉象,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脉学的发展。脉诊是中医精准定位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中医学今后发展中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本文主要从金氏脉学、许氏脉学、寿氏心理脉学、系统辨证脉学的主要脉学理论窥探现代脉学发展成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医神经信息学是中医和现代脑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互相交叉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利用脑功能成像、神经电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和行为医学等技术,从整体功能水平、分子细胞水平、行为水平3个方面,对人体和实验动物进行研究,寻找与中医脑病相关的的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针灸、中药方剂等的实质,并且获得和建立中医脑病数据库,构建中医神经信息学研究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内经》中对脑的形态,解剖位置,功能及病理变化和治疗的描述,从而说明传统医学中包含着大量对急危重症的研究,应该纠正中医治慢,西医治快的错误思想,积极推进中医急诊学的建立,从而促进中医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正骨学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在古今都占有着重要的医疗地位。文章针对中医正骨学的古代和现代教学特点进行讨论,并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模式的变化特点,以便更好地保持我国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正骨学保持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走在科技的前线,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促进其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传统医学和信息论的观点,重新认识腧穴和针刺的丰富内涵,明确阐述腧穴是生物信息流产生的基础,针刺是生物信息流产生的关键,中枢神经系统在针刺腧穴所产生的生物信息流中居于重要地位。在这个新的思路和模式指导下,借用现代生物学、神经科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及技术手段,最终揭示针刺机理。  相似文献   

13.
孰主神明之论争及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中医界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及心脑共主神明论之论述概况。认为心主神明论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心脑共主神明论实质还是倾向于脑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中医脑病学的理论基础,符合中医脑病的临床实践,应该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脑为命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锋 《光明中医》2008,23(8):1063-1065
命门学说是中医藏象学中争议较大且又比较重要的学说之一,至今尚无定论,为了探明命门学说的准确内涵,发挥命门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古代命门学说的渊源、命门的位置、生理功能和命门为先天的相关探讨,对照脑(脑髓)的位置、生理功能和脑是人体最早形成的器官,可以看出二者极其相似,故提出了脑就是中医藏象学中的命门,是人体的主宰。  相似文献   

15.
试论脑在藏象与脏腑辨证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成科 《新中医》1999,31(5):6-8
确立“脑”在藏象与脏腑辨证中的地位,就是根据历代尤其是现代的中医诊疗实践,结合现代医学的有关知识对“脑”的生理、脑病的辨证加以充实和发挥,使脑自成一脏。其意义在于提高诊断辨证的准确性,使今后对脑系疾病的治疗用药更有针对性,并为开发中医治脑病新药提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临床中医脑病学的开展以及世界范围内有关脑及脑病研究的兴起,中医脑理论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兴趣。本文拟从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中医睡眠医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刘艳骄(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人类生活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研究睡眠与睡眠障碍是千百年来医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中、西医学概莫能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神经科学的发展,睡眠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该文肯定了以"心主神明观"为指导的传统中医脑病学说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同时从脑主神明观探讨中医脑病生理病理特点、证治思路及防护思想,认为脑主神明指导下的新中医脑病学是对传统认识的继承和发扬,符合临床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光声成像是生物医学应用领域中的一种新兴的功能型成像方式,其基于光声效应发展而来。光声成像技术可以对生物组织中的结构,功能和分子异常进行无创检测,可对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多尺度信息进行检测。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神经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方法之一。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是通过四诊合参的方法直接根据宏观病症信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了解病理机制和制定治疗方案。但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缺乏现代意义上物质化证据的支持,使其研究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并阻碍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光声成像技术能从微观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变化提供诊断信息,为中医药辨证施治提供体内外变化的依据。有利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0.
洪学滨主任医师是我院著名的中医按摩专家,他在继承前人手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手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尤其对于脑性瘫痪的中医手法治疗颇有研究,与康复结合更有明显疗效。洪学滨老师治疗脑性瘫痪手法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深透柔和,其诊疗思想和治疗思路具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本文简要分析了洪老治疗神经科疾病的学术经验特点,以供同道飨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