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于扩张型心肌病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1)扩张型心肌病(DCM)细胞移植组(n=12);(2)DCM对照组(n=12);(3)DCM假手术组(n=12);(4)正常对照组(n=10)。分离培养DCM细胞移植组MSCs后,前3组动物用盐酸阿霉素建立兔DCM模型,第4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建立成功后第3周,将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MSCs自体移植到细胞移植组心肌内,对照组注射培养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注射。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各组动物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并取移植区心肌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另选部分心肌组织做HE染色查看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各组心功能明显受损。细胞移植4周后,可以在移植组心肌内找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且一部分表现为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染色阳性,一部分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阳性并参与形成新生血管,其他组中没有发现。且细胞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有明显改善。组织学检查示前3组均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DCM后有可能增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HSCs)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类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SCs)。目前研究表明,MSCs具有横向分化能力,尤其能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成了肝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也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报道肝脏疾病影响17.5%的人群,终末期肝病的治疗在临床尚没有可行的办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了骨髓MSCs在急性肝损伤环境中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在特定条件诱导下可向多系细胞分化.近年来,MSC向肝系细胞分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系列实验证明MSC在一定条件下可向肝细胞分化.其向肝细胞分化的机理以及诱导分化条件的优化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4.
邸军  李梓菲  陈艳  高丹  张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35-2836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M)定向诱导分化的机制.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体外获取大鼠B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45和CD105的表达率对其进行鉴定,以未加一抗只加二抗的BMSCs作为平行对照组.选用生长良好、纯度达到95%的P5代BMSCs,用5-氮杂胞苷(5-Aza)10 μmol/L进行诱导,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心肌特异性标志TroponineI的免疫组化检测.在诱导前及诱导2e以RT-PCR方法检测RhoA的表达变化.结果 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大鼠BMSCs,表达CD44、和CD105.经10 μmol/L 5-Aza诱导分化的B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TroponineI;RT-PCR的结果显示,诱导后的BMSCs表达RhoA.结论 BMSCs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5-Aza最佳诱导浓度为10 μmol/L.5-Aza体外可能通过RhoA途径在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瑾  王彬尧  陈颖敏  何奔 《心脏杂志》2007,19(3):262-265
目的采用2-脱氧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chymal stem cells,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阿霉素心肌病心衰大鼠中,探讨其向病损心肌趋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的MSCs,用0.3μmol/L的5-aza-CdR体外两次诱导第2代MSCs,然后将其用溴氮胞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植入阿霉素造模成全心衰心肌病的大鼠,同时以注射无血清培养基(DMEM)的实验动物为对照组。移植后3d和1月,分别处死部分大鼠,通过免疫组化研究MSCs向病损心肌的趋化情况及其在心肌局部分布特点。结果移植后3d,MSCs移植组大鼠心肌中发现BrdU(+)细胞,左室心肌中分布最多,右心室也有少量分布;并且阳性细胞与自身心肌细胞均匀分布。移植后1月,MSCs仍能在心肌中存活,沿心肌纤维方向排列,并且具有心肌细胞的核像,呈长梭形。结论经5-aza-CdR诱导的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阿霉素心肌病心衰大鼠,其能向心脏靶向性迁徙;可存活达1月并具有部分心肌细胞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8周龄F344大鼠的股骨和胫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纯化、扩增后,用5-溴-2’脱氧尿苷(BrdU)进行标记,然后注射到心力衰竭模型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生理记录仪测量3组大鼠的心功能,处死动物,心脏切片行免疫组化了解移植细胞在受体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细胞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大鼠死亡率为6.2%,明显低于假细胞移植组12.5%(P<0.01);在受体大鼠的心脏切片上有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心功能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LVSP)、心率(HR)、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LV±dp/dtmax)均明显下降(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DP)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VSP、HR、LV±dp/dtmax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LVDP明显降低(P<0.01);与假移植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HR、LV±dp/dtmax仍有明显下降(P<0.01),而LVDP明显升高(P<0.01)。结论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8周龄F344大鼠的股骨和胫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纯化、扩增后 ,用5-溴-2'脱氧尿苷(BrdU)进行标记,然后注射到心力衰竭模型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生理记录仪测量3组大鼠的心功能 ,处死动物,心脏切片行免疫组化了解移植细胞在受体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大鼠死亡率为6.2%,明显低于假细胞移植组12.5%(P<0.01);在受体大鼠的心脏切片上有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心功能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LVSP)、心率(HR)、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LV±dp/dtmax)均明显下降(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DP)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VSP、HR、LV±dp/dtmax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LVDP明显降低(P<0.01);与假移植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HR、 LV±dp/dtmax仍有明显下降(P<0.01),而LVDP明显升高(P<0.01).结论 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于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在体内的分布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心肌梗死后1周将标记的MSCs注射到大鼠舌下静脉内,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脏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通过心脏超声复查移植后3周、6周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MSCs 经静脉注射后各脏器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移植细胞在早期主要分布在正常心肌组织内,1周后主要分布在梗死及交界区内,正常心肌组织内很少见细胞存留。细胞移植后3周、6周实验组左心室没有进一步扩大,心功能没有进一步恶化。结论 静脉注射移植MSCs后细胞可以分布到重要组织器官内,并不影响其组织结构;移植细胞有向梗死心肌组织内迁移的趋势,能明显延缓左心室重构而导致的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后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当今一种极为先进的医疗技术,该治疗方法对于临床中某些疑难杂症的医治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而干细胞移植有着让人体组织细胞修复、重建的作用。MSCs在人体中属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可以对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有促进、支持等作用[1]。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在临床组织再生各方面应用广泛,但是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移植后有成瘤的风险,其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扩增和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变化,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MSCs细胞,用MesencultTM培养基和贴壁培养法培养、纯化和扩增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29和CD90分子表达率。采用20 ng/ml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 ng/ml新型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和20 g/L二甲基亚砜(DMSO)、5 mmol/Lβ-巯基乙醇(BME)分别诱导BM-MSCs;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表达情况。结果BM-MSCs细胞增殖迅速,3周可传代培养;BM-MSCs传十代扩增1-2×10^3倍。分离和扩增BM-MSCs CD29、CD90强表达率分别为95.02%、93.81%。药物诱导后的BM-MSCs发生轴突等神经元样细胞变化,阳性表达NSE、GFAP、VIM分子。结论人BM-MSCs能体外培养和扩增,并能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90%肝脏切除制备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实验组大鼠肝内移植2×106个BMSCs,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生存情况,RT-PCR检测BMSCs在肝脏的植入,血清检测肝功能确认BMSCs移植对肝脏修复的作用。结果移植BM-SCs的实验组大鼠存活80%,对照组大鼠仅存活20%。RT-PCR显示,BMSCs移植后定植于大鼠肝脏内。肝功能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BMSCs移植可以显著提高急性功能衰竭大鼠的生存率,促进其肝功能的恢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中的迁移及分化状况.方法 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的骨髓MSCs.按数字表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移植组、ANP移植组和ANP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L-精氨酸方法制备ANP模型.24 h后2个移植组大鼠经尾静脉输注MSCs.移植后72 h处死大鼠,取胰腺及心脏、肝脏、肾脏组织标本.胰腺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评分,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织Y染色体雄性鉴别基因sry片段的存在.结果 分离的MSCs在培养3~5 d内快速分裂增殖,形成集落,传代培养至第3代,CD29+CD44+CD45-细胞群达到95%以上.ANP组大鼠胰腺组织大片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病理分值为(10.31±0.85)分,显著高于ANP移植组的(7.30±0.79)分(P<0.05).移植组大鼠的心脏、肝脏、胰腺、肾脏均可检测到sry基因.正常移植组胰腺组织可见散在分布的sry阳性细胞;ANP移植组胰腺组织可见较多sry阳性细胞,且多聚集于损伤较严重的部位.结论 炎性损伤的胰腺组织可能具有招募MSCs的能力,并能减轻大鼠胰腺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移植组各40只。模型组和移植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方法制作SAP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翻动肠壁即关腹。造模成功后移植组经门静脉植入MSCs;模型组及假手术组采用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24、48、72 h每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对胰腺和肾脏损伤进行大体形态和光镜下观察,测定血清淀粉酶(AMY)、BUN、Cr、TNF-α和IL-6水平。结果模型组胰腺和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各时间点血清AMY、BUN、Cr、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移植组胰腺和肾脏组织损伤有所减轻;各时间点血清中AMY、BUN、Cr、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经门静脉移植MSCs治疗SAP效果确切,可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5-氮胞苷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体外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MSC体外培养,使用终浓度为10 μmol/L的5-氮胞苷(5-aza)对其定向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BMMSC体外经5-aza诱导4周,肌钙蛋白及Connexin43表达阳性,电镜下在部分细胞内肌节样结构及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结论BMMSC可以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今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的应用逐渐涉及到各个领域,并发挥着无限的潜能。干细胞以其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对多种疾病进行替代治疗。肝病终末期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功能衰竭,通过干细胞的替代治疗,肝功能能够得以改善,肝纤维化得到缓解甚至逆转。干细胞治疗成为有望替代肝移植的新技术。此文就干细胞在肝病治疗中的潜能作一综述,包括干细胞的来源、治疗机制、治疗途径,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及心肌细胞的分化。方法体外培养扩增h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免疫表型。取稳定传代的hMSCs,分别在体外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及心肌细胞分化,并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油红O染色及PTAH染色鉴定3种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结果 hMSCs传代后形态上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hMSCs表达CD44、CD105,不表达CD31、CD34和CD45;hMSCs诱导分化后,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呈阳性表达的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心肌细胞。结论 h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心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转化为神经元细胞的规律、效率及长期存活的条件.方法采用β-巯基乙醇为诱导剂,在体外诱导6 h后,改用诱导维持液使诱导后的细胞在诱导维持液中存活6 d.用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6 h,诱导后的细胞尼氏染色胞浆中可见深蓝色的尼氏体形成;细胞表达NSE、NF-M,而不表达GFAP;NSE、NF-M阳性细胞数超过80%以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诱导6 h,诱导后的细胞表达Nestin,而无MAP-2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Nestin的表达逐渐减少,而出现了MAP-2的表达.结论β-巯基乙醇在体外可定向诱导hMSCs经神经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细胞,而且诱导后的神经元细胞逐渐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是否能提高心肌梗死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存活率,从而提高其疗效。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LC组、MSCs组和左卡尼汀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C+MSCs)组。4周后检测心功能、MSCs存活情况和梗死区心肌纤维化水平。结果4周后,与MSCs组比较,LC+MSCs组MSCs的存活、左室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均改善(P〈0.05)。结论LC联合MSCs使用可提高MSCs的存活率,更好地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