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八脉交会穴配郄穴治疗痛证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世俊 《陕西中医》2000,21(11):516-516
采用针刺八脉交会穴(即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配郄穴治疗痛证患者30例,总有效率达96.7%,提示经络学说之特定穴的特殊疗效。对于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蔚江  赵琛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17-8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有关郄穴临床主治的理论。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成推拿组和针刺组,选用脾经郄穴地机,单穴刺激,观察治疗前后VAS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机穴的穴位特性与止痛疗效相关,不同治疗方法间止痛效果无差异,验证了经络理论中有关郄穴主治痛证、急症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从郄穴及八会穴概说、郄会配穴及应用(治疗痛证、治疗血证)论述了郄穴的配穴。指出:郄会配穴在临床上多治疗痛证及血证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养老穴归属手太阳小肠经,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小肠经经气深聚的部位,阳经郄穴多治疗痛症,所以,养老穴在治疗小肠经循行部位的病症和急痛症方面应用较多,疗效确切。随着对养老穴研究的深入,养老穴的临床应用日渐广泛。现阶段,关于养老穴的临床试验相对偏多,但研究其作用机制相对偏少,部分机制尚未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应结合临床疗效和现代医学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郄穴属特定穴,其主治特点,对本经循行部位与所属内脏的急性病痛诸症治疗效果甚为满意。根据该穴位的特点,我科对38例急性痛证,以弥可保注射液注射郄穴,作如下报道。  临床资料 男21例,女17例;年龄14~70岁。病程短则1月,长则半年。偏头痛12例,颈项痛6例,肩手综合征10例,腰痛10例。  治疗方法 根据病史及临床查体、辅助检查取相应部位经络循行线,即本经络之郄穴。令病人取适合治疗的体位,局部常规皮肤消毒。取5ml针管7号针头相御接,固定好后,抽5ml弥可保注射液。再对准所选取的穴位进针,迅速推入上述药液,当患者感到针刺部位有酸、麻、…  相似文献   

6.
《针灸甲乙经》首次提出郄穴并详细阐述了其定位、操作方法及主治病证,后世医家多有应用于急症及痛证的治疗。而现代关于带状疱疹的治疗,郄穴多用于缓解其后遗神经疼痛。通过郄穴的文献描述及临床应用情况,提出了郄穴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钟穴水针注射治疗老年性足跟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钟穴水针注射治疗老年性足跟痛202150上海市崇明县中心医院针灸科陆惠新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51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一年。单足痛43例,双足痛7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行走或静止时足跟部疼痛,活动时或...  相似文献   

8.
针刺身柱、阴郄穴治疗癫证的临床体会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心医院王锦槐(317406)关键词:针刺笔者临床上尝以毫针针刺身柱、阴郄穴治疗癫证患者多例,疗效满意。现选1例报道如下。患者乔某,女,16岁。1982年6月15日初诊。据病家诉,患者生性内向,郁郁寡...  相似文献   

9.
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称郄穴。自《针灸甲乙经》明确十六郄穴的名称,厘定其具体定位,详论其针灸法,阐明其主治病症以后,临床多应用郄穴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的病症,主要体现在“阳经郄穴多治痛,阴经郄穴多治血”,近人则常用于急症。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多年,运用郄穴治疗多种经脉和脏腑的顽固性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常获良效,现结合临床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都穴是足厥阴肝经的郄穴,家父樊美章经多年临床实践观察,此穴不仅对肝经病证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根据其处有无压痛、硬结及压痛硬结的程度等来判断肝经病变及体内气血运行等情况亦有重要意义。兹简介如次:1 用于证候的诊断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它可反应经气的盛衰和气血运行的情况。家父在临床过程中体会到中都穴在这一方面与其它十五郄穴相比其反应较为敏感,更具诊断价值。所以常以切按中都穴的方法来判断体内气血运行等状况。(按:据文献记载,中都穴所在部位有10多种说法,家父定此穴以,“内踝上七寸,胫骨  相似文献   

11.
谭玉华  王晓红 《中国针灸》2003,23(12):723-723
身柱穴治疗慢性中耳炎乃本院针灸科从事临床工作已50年的赵振川主任医师的经验穴。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刺身柱穴治疗慢性中耳炎1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暂不讲阴阳跷脉、阴阳维脉的郄穴),以便与十二原穴相配应。临床上常选用郄穴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治血症,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在临床上能起急救作用。既然原郄穴在临床上有如此功能,那么原郄搭配法在针灸学中也应当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们相配有调整人体脏腑原气,激活正气,抗御外邪的功能,临床上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痛症。它们与子午流注纳干法相结合后,则更赋予它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止痛灵穴治疗痛证笔者应用止痛灵穴(自拟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此穴介绍给更多的同仁。1止痛灵穴的取法止痛灵穴位于曲池穴前下约一寸,距手三里穴约二寸。表浅层为桡侧腕长伸肌,深层属桡神经肘部分布区。穴位切面解剖分析:针经皮肤...  相似文献   

14.
夹脊穴镇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黎  赖新生 《针刺研究》1998,23(3):167-169
夹脊穴是临床常用穴,具有取穴简便、主治广泛、疗效显著、操作安全等特点,其镇痛效应及机理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近年来夹脊穴镇痛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临床运用夹脊穴主治痛证范围较广,主要有脊柱及周围组织的疼痛、血管性头痛、内脏痛、红斑性肢痛、带状殖疹神经痛等,临床多以中医辨证分型或现代医学分型选穴治疗为主。1.脊柱及相关性痛证:夹脊穴作为近部取穴,是治疗脊柱及周围组织疾病的主穴。金氏用夹脊穴治疗脊柱及周围软组织病变354例,效果满意,并认为取病变局部的夹脊穴对落枕、肋间神经痛、腰椎小关节紊乱治疗效果最…  相似文献   

15.
电针郄穴治疗无先兆型血管性头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平  熊家轩 《新中医》2005,37(12):59-60
目的:观察电针郄穴治疗无先兆型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无先兆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手足三阳经郄穴法治疗(取穴:双侧温溜、会宗、养老、梁丘、外丘、金门);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时间的变化,评定即时及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即时总有效率2组均为93.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2月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郄穴治疗无先兆型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验证了郄穴治疗痛证、血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武连仲教授用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概括出针刺的理、法、方、穴、术,其创立的"通经止痛"针刺疗法在临床中疗效佳,武老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时,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具有走窜针感的经穴为主穴,其配伍精确,组方严密,手法独特,可供临床参考。本文将武老运用"痛经止痛"针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从"理、法、方、穴、术"方面做浅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痛证60例的疗效分析,得出结论:痛证的治疗效果,辨证逢时循经开穴法优于单纯逢时开穴针法,又高于辨证循经取穴针法,说明注重“天人相应”的时间观和气血盛衰之流注对临床疗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而从病理上解释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原理。  相似文献   

18.
龙虎交战法治疗癌性疼痛50例临床观察221009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侯安乐,卜渊,朱广军针刺作为治疗痛证的一种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但用以治疗癌性疼痛的报道却并不多。近年来,笔者取双侧足三里穴,施以龙虎交战法治疗晚期癌痛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  相似文献   

19.
从病机、辨证、治则等方面总结了盛灿若教授针灸治疗痛证的临床经验 ,强调针感是治痛的重要条件 ,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疗效较好的治痛对穴 ,对针灸治疗痛证临床选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300380天津西青医院针灸科吴奇方四关者,合谷、大冲是也。在针灸临床上,二者配合应用,可治疗多种疾病。一、高血压病:冯氏[1]取合谷、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病,头胀明显者加头维、百会;颈项强痛加风池、眩晕、耳鸣、失眠明显加太阳、神门;肝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