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白晓英  张青霞 《陕西中医》1998,19(5):223-223
采用分经取穴,疏导足三阳经(主穴取秩边)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总有效率为92%。提示针刺有通经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坐骨神经痛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研究表明针刺可明显缓解患者坐骨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从临床角度阐述了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医传统理论选穴原则及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原则;从动物实验角度总结了坐骨神经痛产生的原因及针刺镇痛的机制。同时,探讨了目前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创新性思维,并对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基础研究到临床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经脉“首尾齐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脉“首尾齐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250014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系徐以经所谓经脉“首尾齐刺”法,即对某一条经脉的首穴和尾穴,同时刺入治疗疾病的一种经验手法。临床根据其痛部位,取太阳膀胱经或者足少阳胆经首尾穴齐刺治疗坐骨神经痛93例,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五心穴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连仲教授的经验用穴,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武老运用五心穴治疗失眠、癔病等神志病,更以"神"对人身的统御意义为基础,强调其对不同疾病患者的全身性调整作用。"水沟"、双"劳宫"、双"涌泉"分别位于人体头面部的中央、手心和脚心故名"五心穴"。其作用机制并不单纯局限于狭义的"神"本身。在针刺调畅气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化"神"与脑-心-血-肾-督轴的内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治神目的,恢复其导气的功能。通过阐释"神"、"治神"的意义,介绍五心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五心穴的作用机制,强调"治神"在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084-1086
目的:根据统计分析探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规律,为临床处方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坐骨神经痛,针"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VIP数据库中2009-01/2014-05相关文章。纳入11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针刺穴位共计88个,使用频次为1052次;共涉及9条经脉,其中使用频率较多的经脉为膀胱经与胆经。结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临床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以及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五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6.
采用针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72例,有效率97.2%。又取足太阳膀胱经穴治疗31例,有效率77.4%,两者比较,以针刺环跳穴治疗较优。  相似文献   

7.
刘敏  吕福全  杨雯  王勇 《河南中医》2013,(12):2132-2132
导师吕福全教授将坐骨神经痛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根据各期临床表现,其治疗分别有所不同。第一期为急性水肿的疼痛期,导师认为针刺会加重局部水肿,不利于疼痛的缓解。故这一期的坐骨神经痛治疗主要应用中药熏蒸和刺络拔罐法。第二期即为症状缓解的恢复期,导师在这一期一般选用针刺治疗,选穴上应用武连仲教授的环三针、阿是穴及循经取穴。若疼痛仍较明显,可加用电针,选穴一般为阿是穴,选择具有镇静、止痛、缓解痉挛的密波,波的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相似文献   

8.
调神止痛针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中医属痹症范畴,其治疗方法很多,笔者在石学敏院士指导下,运用针刺水沟等穴以调神止痛,从而达到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目的,临床收到满意疗效,下面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共观察126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94例,女32例;年龄在27~76岁之间;病程最短1天,最长1年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推拿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疼痛程度,对比治疗2周后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止痛效果以及治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腰椎牵引和超短波治疗基础上,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杜晓山临床治验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杜晓山名老中医在面瘫、呃逆、坐骨神经痛具体病症的诊治,来表达杜老作为针灸大家在理、法、方、穴、术方面的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大师魏稼求学、临床、教学、科研经历及针灸学术经验。方法:从魏稼求学、临床、教学、科研经历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收集魏稼教授发表论文和论著,从中精选出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内容加以归纳分析。结果:魏稼教授的针灸临床特色与学术建树,即五个突出(手法调气、穴法圆机、刺络刺营、热证可灸、疗法互补),两大建树(创立"各家针灸学说"与"无创痛穴疗学"两门新兴学科)。结论:魏稼教授的针灸经验特色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症针灸学大师吴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江苏省名中医吴旭教授治疗急症经验。方法:从吴老的学术成就、急症针灸的目的和处理原则、针灸治疗急症十大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吴老身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在针灸治疗急症方面有深厚的造诣。结论:吴旭教授运用针灸治疗急症的经验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志道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基于中医针灸传统理论、现代医学肌腹理论及多穴组合疗效扩增效应创立四肢组合穴,包括肱二头肌三针、肱三头肌三针、前臂内侧六针、前臂外侧六针、股前九针、股后九针、小腿外侧八针等,针灸临证应用疗效显著,为针灸临床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人体十四正经高冷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智强  王一中 《针刺研究》1989,14(3):389-394
<正> 对人体经穴和经线进行客观的直接观测,国内外学者早就进行了探索。但如何创立新的有效的客观测量手段,用以验证、研究经络学说,探索经络实质,仍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我们曾以人体体表主动发射的超微弱冷光信息为指标,客观化、定量化地研究人体显性循经感觉传导规律,针刺对人体的调整作用、以及腧穴、特定穴、交会穴、子母穴的冷光特性,并对人体四肢部位经穴经线冷光特性作了观测。近年来,由于对测量装置作了较大的改进,得以对人体躯干部位的经穴经线冷光进行了观测,并且对人体四肢部位部分经穴  相似文献   

15.
从补虚泻实探讨手法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勇  张翠平  牛志勇 《中国针灸》2003,23(3):155-157
目的:探讨临床施用手法的实质。方法:结合对手法的歧义。阐发《内经》,《难经》针刺补泻手法的奥旨,结论:补虚泻实是手法的实质,迎随是手法的精髓,营卫是补泻的基础。通过探讨复式手法的基础理论,达到灵活临床操作目的;认为平补平泻法亦能调偏,是实现补泻效应的最捷径之法;通过腧穴的特性,配伍体现补泻,是手法的延伸,是补泻手法的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武连仲教授潜心研究针灸经典,注重总结临床经验,熟谙经典,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将"酸、麻、重、胀"四种经典针感丰富为十四种,即:酸、麻、重、胀、痛、凉、热、窜、动、抽。在临床实践中,尤以"窜、动、抽"针感最为有效。窜动抽针感的作用体现在:通经导气,可以疏通肢体局部三阴三阳经经气;通导神气,即引导神的气机到肢体局部。武连仲教授使用"窜、动、抽"针感时强调辨证论治。此外,武连仲教授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知识,认识到具有"窜、动、抽"特点的穴位,大多为神经所过之处,利用腧穴的这种特性治疗多种神经肌肉疾病,效如桴鼓。不论哪种针感的出现,都是得气的表现,如凉感对应清泻,热感对应温补,窜感对应行散,抽感对应紧缩,凉感产生清泻作用,热感产生温补作用,窜感产生行散作用,抽感有紧缩作用,大大丰富了针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总结施茵教授运用针灸从脾肾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施教授认为育龄期PCOS患者以肥胖型居多,且常伴不孕,病位多在肾、脾,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阻络为标,临证取冲脉、任脉、肾经、脾(胃)经穴为主,循证施治,方穴术相应,以达补肾健脾益气、化痰祛湿行瘀、活血调经助孕之效。其提出的"辨证为根本,穴性同药性,选穴如组方,手法定补泻"的理论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更将穴位及针灸手法的治疗作用充分发挥,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该书对针灸学理论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章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颈痛的条文,发掘该书对针灸治疗颈痛在经脉循行、辨证论治及刺灸操作方面的贡献,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通过整理发现以下规律:①颈痛与十四正经皆相关,其中与太阳、少阳、督脉关系最为密切。②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颈痛有手太阳、足太阳之分;根据病因不同,颈痛有从肾论治、从风论治之别。③颈痛取穴以足太阳经为主。④颈痛的特色刺灸操作为"火针劫刺"颈部阿是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干预措施和腧穴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VIP)、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区间为建库至2020年9月9日。依据制定的标准筛查、评估研究设计和提取针灸处方,在WPS 2019软件工作表建立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技术研究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取穴规律。结果 共收集到60篇文献,整体研究设计循证评价质量中等,提取出62条处方;干预措施主要为艾灸、针刺和艾灸针刺结合运用;腧穴频次排名前5的为:外关、曲池、足三里、肩髃和合谷;经脉使用频次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任脉、手少阳三焦经和足阳明胃经等;特定穴频次依次为五腧穴、交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原穴等;聚类分析发现7类临床取穴聚类,关联分析发现了以外关为中心关联配伍曲池、肩髃、阴陵泉和水分等强关联穴组。结论 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具有一定的规律,临床用穴较为广泛,许多高频腧穴、核心聚类群和关联规则,可直接配伍组成相关针灸处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2019年2月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92篇,包含74个腧穴,共使用1494次,经络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54.89%)和足少阳胆经(34.74%)为主;选穴部位以下肢(83.13%)为主;常用穴位依次为环跳(188)、委中(154)、阳陵泉(143)、承山(117)、昆仑(110)、大肠俞(88)、秩边(87)、悬钟(82)、肾俞(78)、承扶(56)。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以循经、局部取穴为主,重视本经配穴及阳经腧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