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Nur相关因子1(Nurr1)属于孤儿核受体的超家族,人类Nurr1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有8个外显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广泛表达,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生、发育和存活有密切关系.本文对Nurr1的分子结构、分布、生理功能以及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显型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研究IL-6与PC12细胞株神经递质DA, NE合成代谢之间的关系及JAK-STATs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IL-6(0.5 mg/L, 1 mg/L和1.5 mg/L)处理分化的PC12细胞, 采用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应用HPLC检测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DA和NE的含量. 采用1 mg/L IL-6处理分化的PC12细胞, 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IL-6处理不同时间内全细胞裂解液中STAT3、TH蛋白表达水平, 浆蛋白及核蛋白裂解液内STAT3和p-STAT3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别. 加入IL-6后, 随着浓度的增加, DA和NE代谢呈近似剂量依赖性降低, 当IL-6为1 mg/L时DA和NE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1 mg/L IL-6可以增加STAT3蛋白的表达、p-STAT3蛋白的转核、降低酪氨酸强化酶的表达. 结论:IL-6通过JAK-STAT3信号转导途径, 影响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 从而降低DA和NE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氧化应激因素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水平的尿酸可以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尿酸水平会影响帕金森病的进程.尿酸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的基因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极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文章介绍了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载体的种类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syndrome)是最早由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基于对6个病人的观察所报告的一种神经系统疾患,并因此而得名。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占帕金森综合征的大部分,是指那些通过病史或客观检查找不出能够解释那些临床症状原因的病人,他们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是两侧不对称的,同时对多巴胺治疗有效,也称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基本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PD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园广泛变性、死亡而丧失,尤以黑质致密部及纹状体最为显著。有报告提到,当80%的纹状体和50%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时,PD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就比较明显。这些神经元变性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相似文献   

6.
同型半胱氨酸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40只大鼠被分成 4组 ,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 6 羟多巴胺建立大鼠PD模型 ,2h后同侧脑立体定向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或生理盐水 ,采用行为学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 ,生化方法 ,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 ,黑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形态改变 ,以及自由基和抗自由基酶的变化。结果 局部注射同型半胱氨酸能明显增加 6 羟基多巴胺所制成的帕金森模型动物的旋转圈数、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以及细胞突起及纤维数逐渐减少 ,并且引起自由基反应增强 ,抗自由基酶减少 ,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Hcy加重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家族中的一员.G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通过与由GDNF家族受体(GDNF family receptor alpha 1, GFRα1)和c-Ret组合成的复合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发挥营养神经、抑制神经元变性坏死的作用.多项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显示,GDNF对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和外周的神经元如交感神经元、副交感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等有营养和保护作用.最有希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及外周神经元变性坏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如何通过采用恰当的给药途径及方式,既能使其在体内高效稳定地发挥作用,又能将不良反应减到最低程度是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骨桥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骨桥蛋白的蛋白质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其基因结构特点与其表达的调控,以及它与骨代谢、与细胞信号转导及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环境毒素百草枯(PQ)诱发帕金森病(PD)过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MP-9的表达规律.方法 C57BL小鼠按体重10 mg/kg经腹腔注射PQ,分别观察动物行为,高效液相法测定纹状体部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和计数黑质(SN)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免疫组化法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MMP-2、MMP-9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N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1),纹状体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MP-2、 MMP-9的表达增强.结论 大剂量的PQ可使小鼠产生类似于PD的行为和DA能神经元的损害,MMP-2、 MMP-9可能参与了DA能神经元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经确认了帕金森病(PD)的多种发病机制,然而多巴胺能神经元最终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走向死亡,是凋亡还是坏死?或者是二者并存?我们就这一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人的酪氨酸羟化酶(hTH)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GDNF)基因共同转染SH SY5Y细胞,筛选可同时高效稳定表达 TH和 GDNF的工程细胞,探讨其在帕金森病(PD)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 hTH和 hGDNF cDNA插入表达载体 pcDNA3 .0 和 pcDNA3 .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hGDNF和 pcDNA3 0/hTH,然后转染至 SH SY5Y细胞系,利用RT PCR鉴定和筛选出高效稳定表达阳性克隆。将此工程细胞与大鼠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多巴脂能神经元的数目和生长状态。 结果 (1)双转基因工程细胞可防止多巴脂能神经元退变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元数目最多提高了 2 8 倍(P<0 .01);(2)工程细胞可抵抗N 甲基 苯基吡啶(MPP+)对多巴脂能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数目增加了83 .6%(为7 6倍,P<0. 01)。 结论 首次成功建立了可同时高效稳定表达人 TH和 GDNF双基因的工程细胞,对多巴脂能神经元有防、治兼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对C57BL/6小鼠黑质神经元数目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分3组:野生型雄性小鼠(WT),Klotho基因过表达型(Tg)小鼠,Klotho基因敲除鼠(KO)各6只,行为学观察及体重测定,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KO小鼠与WT、Tg组小鼠相比体重明显降低(P<0.01).WT组小鼠与Tg组小鼠相比体重差别不显著(P>0.05);与WT小鼠相比KO组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上调而Tg组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下调,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Klotho基因可影响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与WT组小鼠相比KO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上调而Tg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下调,可能是Klotho-FGF23共受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天麻针灸结合防治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天麻针灸结合对黑质Caspase-3表达及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D大鼠黑质致密部(SNpc)的TH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减少了约45%;天麻治疗组其丢失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低约18%,针灸组和美多巴组分别减少约30%和13%。天麻针灸组减少34%,天麻组Caspase-3阳性神经元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各组Caspase-3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与TH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呈相反趋势。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PD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丢失的主要方式。天麻针灸可通过调节Caspase-3减少细胞凋亡,其中,天麻针灸组有较好的作用。提示天麻针灸可保护多巴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最初是从大鼠血浆和血小板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分泌型肝素亲和糖蛋白,又称为扩散因子(scatter factor, SF)。现已知,HGF由间质细胞产生,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与细胞表面的受体c-Met结合并激活该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促进包括肝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黑色素细胞、造血细胞等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一系列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泌减少引起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及非运动障碍。传统的药物疗法是在短期内补充DA,可缓解症状;其中左旋多巴是治疗PD的首选药物,但长期服用患者会出现精神症状、开关现象、剂末现象和晨僵少动等不良反应^[1]。最新研究^[2]显示,神经干细胞(NSC)移植术有望达到治疗PD运动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胞二磷胆碱(citicoline,CC)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Fluo3/AM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i,采用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结果 2、1和0.1 mmol/L浓度的胞二磷胆碱,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0.1 mmol/L组(P<0.05);1、0.1、0.01和0.001 mmol/L胞二磷胆碱能对抗由6-OHDA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细胞活力高于6-OHDA组(P<0.01);胞二磷胆碱能对抗6-OHDA造成的细胞内[Ca^2+]i增高及△ψm的下降(P<0.01);1 mmol/L胞二磷胆碱+6-OHDA组△ψm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胞二磷胆碱通过保护神经元细胞膜,降低细胞内[Ca^2+]i,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增强细胞活力,发挥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Klotho蛋白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所致C57BL/6小鼠黑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分4组:野生型(WT)生理盐水(NS)对照(WT+NS)组,野生型MPTP(WT+MPTP)组,Klotho蛋白高表达型(KO)生理盐水对照组(KO+NS),Klotho蛋白高表达型MPTP组(KO+MPTP).WT+MPTP组和KO+MPTP组小鼠皮下注射MPTP(20 mg/kg),连用2 d制备帕金森病(PD)模型;WT+NS和KO+NS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HPLC)检测纹状体(Str)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变化.结果 KO+MPTP组黑质致密带(SNc)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较KO+NS组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而WT+MPTP组SNc区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较WT+NS组明显减少(P<0.01).KO+MPTP组小鼠Str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含量较KO+NS减少,但差异不显著,HVA含量的改变差异显著(P<0.05);而WT+MPTP组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含量较WT+NS明显减少(P<0.01).结论 Klotho蛋白可以拮抗MPTP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因为Klotho蛋白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信号转导中其受体的基本辅助因子及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主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1]以及大脑中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的改变。临床症状通常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2]。虽然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已经被深入研究,但其病因仍不完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帕金森病(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及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经传代扩增后,在分化液中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的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多巴胺能神经元 三七总皂甙组、三七总皂甙组及手术对照组,每组8只,进行移植手术,移植后检测PD大鼠不对称旋转行为的变化及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存活的情况.结果 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移植后20 d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大鼠不对称旋转圈数开始明显下降(P<0.01).移植后10~60 d,多巴胺能神经元 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的不对称旋转圈数明显低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 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结论 三七总皂甙具有提高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率及移植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7 T MRI技术的磁敏感序列检测黑质小体1信号改变作为帕金森病(PD)影像标志物,并评价其诊断效力。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住院的PD患者29例(PD组),同期招募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PD组又根据黑质小体1影像学信号评分分为≤2.5分组26例和>2.5分组3例。PD组震颤为主型8例,姿势步态障碍型18例,其余3例为中间型。进行7 T MRI扫描,应用3D多回波T2*加权序列检测黑质小体1信号,对双侧黑质小体1信号的可见性分别进行评分,用ROC曲线计算2组黑质小体1评分临界值。结果 PD组黑质小体1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0.0,0.0)分vs 4.0(3.8,4.0)分,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黑质小体1评分最佳临界值为2.5分,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87.0%,曲线下面积为0.95。>2.5分组病程均短于5年,Hoehn-Yahr分期均低于3期。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