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宫腔镜联合B超判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受累情况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术前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受浸润情况做出较准确判断的方法。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1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55例、单纯分段诊刮6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宫颈、宫壁情况的符合率。结果: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判断宫颈浸润的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0%,均明显高于分段诊刮组(63.6%、88.2%)P值<0.001;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未受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92.7%、81.8%、66.7%。而诊断性刮宫则无法判断宫壁浸润情况。结论:术前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肌层浸润及宫颈浸润判断的准确性高,为选择合理的手术范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宫腔镜及B 超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出血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 超联合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纤维宫腔镜联合B 超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宫腔镜特异性更高.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先作B 超了解子宫及盆腔情况,再行宫腔镜检查+ 诊刮术,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1.2±7.55( 外卵巢肿瘤等器质性病变,绝经年龄43~61岁,平均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帆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510-3511
目的:讨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15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直视下活检。结果:B超报告子宫内膜正常者63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例,增殖期子宫内膜4例,宫颈管息肉2例,病理报告与宫腔镜诊断相符,B超发现异常情况52例,经宫腔镜检查活检、诊刮的病理报告异常的有35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较高分别为100.0%、85.9%、100.0%,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萎缩的准确性分别达59.1%、60.0%、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漏诊率为零,B超检查的漏诊率为8.7%。结论:宫腔镜检查结合B超定位活检、诊刮相结合才能提高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的准确性,宫腔镜检查对诊断宫腔及宫颈管内疾病有重要价值,若联合B超检查可以使宫腔镜检查更加安全、准确并同时诊断宫腔外的盆腔疾病。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雷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67-3468
目的:探讨宫腔镜、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326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宫腔镜、B超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7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98%,子宫内膜息肉89例,符合率98.87%,慢性子宫内膜炎70例,符合率90.00%,子宫内胚物残留27例,符合率100%,子宫粘膜下肌瘤22例,符合率为90.91%,子宫内膜癌3例,符合率70.00%。结论:对异常子宫出血中,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因镜下可以定位活检,提高了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行宫腔镜检查+诊刮术的101例患者为观察目标,均给予腹部B超、宫腔镜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准,比较腹部B超与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腹部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5.25%(76/101),低于宫腔镜检查的91.09%(92/101),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宫腔镜检查符合率更高,可直观观察病变部位,特别是对于细微病灶而言,可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漏诊,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6例患者因异常子宫出血、宫腔内占位病变等先经B超检查,再采用宫腔镜检查并定位取材或进行诊断性刮宫术,取出的组织送病理学进行诊断.结果 其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4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77例,符合率为81.9%;B超提示子宫内膜息肉5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35例,符合率为66.0%.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高于B超(χ2=4.7096,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高于单纯B超检查,可以避免诊刮手术的盲目性,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对6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取病理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发生率为38.7%;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共53例,占85.5%;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为93.2%。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是寻找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的有效方法,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149例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进行检查,术前均行超声,术中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术。结果:在149例病例中,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诊断黏膜下肌瘤20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子宫内膜息肉4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萎缩性内膜炎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1.6%;子宫内膜增生1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1.9%;子宫内膜癌1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9%。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因可以镜下定位诊刮,亦提高了诊断率。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宫内病变的诊断率及治疗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何嘏娜  郭晖  潘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84-4185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3月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88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均送病理检查,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异常子宫出血疾病的诊断中,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55.68%,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5.23%。结论: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51例子宫内膜息肉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经宫腔镜检查为子宫内膜息肉的251例病例。并结合B超、诊断性刮宫及病理结果做出最后诊断,将宫腔镜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与B超及诊断性刮宫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当中,最后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35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93·6%,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84·5%,诊刮的灵敏度为43·8%,与宫腔镜检查相比,灵敏性均低于宫腔镜检查。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与B超及诊刮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Hysteroscopy,HS)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postm enpausal b leed ing,PMB)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192例,术中同时定位取材做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80.00%,子宫黏膜下肌瘤100.00%,萎缩性子宫内膜91.76%,子宫内膜息肉68.18%,子宫内膜炎70.00%,子宫颈管息肉100.00%,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3.91%;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准确率为81.77%。结论:宫腔镜检查是PMB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变化,结合病理检查是早期诊断宫腔病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宫内妊娠物残留的诊治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6例宫腔内妊娠物残留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断、定位,进行活组织检查及刮宫术,或者宫腔镜下妊娠物切除术。结果采用宫腔镜检查86例患者均诊断明确(与病理诊断相符),84例全部宫内残留妊娠物经宫腔镜下取出,或定位后由超声清宫一次成功,2例残留组织与宫壁粘连紧密,附着面少许残留外,给予药物治疗,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诊疗宫腔内妊娠物残留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李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92-129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9月的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出血原因经过病理切片确诊,原因分别为: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共29例(29/56,51.79%),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4/56,7.14%),子宫内膜息肉11例(11/56,19.64%),子宫内膜癌6例(6/56,10.71%),黏膜下子宫肌瘤3例(3/56,5.36%)。结论:宫腔镜直接观察子宫腔病变,优于单纯诊断性刮宫和B超等影像学诊断,是目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汝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88-109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在宫腔镜下进行相应治疗和子宫内膜定位活检的287例患者资料。结果:287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总符合率为80.84%,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100.00%、子宫内膜息肉96.83%、子宫内膜增生68.42%、子宫内膜炎77.27%、萎缩性子宫内膜100.00%、子宫内膜癌100.00%。结论:宫腔镜能直接清晰地观察宫腔内及宫颈管的形态与结构,具有诊断性刮宫和超声检查不可比拟的优点,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4年~2008年间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瘢痕妊娠10例,7例由阴道彩色超声(TV-US)明确诊断后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天由B超引导行吸宫术,1例外院误诊早孕行人流术后阴道间断出血,B超提示子宫下段强回声团块,予肌注MTX保守治疗成功,1例TV-US提示孕囊距子宫峡部浆膜层0.3 cm,行宫腔镜下人流术,1例B超提示子宫瘢痕处包块突向盆腔,在全麻下宫腹腔镜联合行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结论:阴道彩色超声是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主要手段。子宫动脉栓塞辅助吸宫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宫腹腔镜的选择可以根据妊娠囊的种植部位而定,通过宫腔镜检查定位,突向宫腔的孕囊行宫腔镜手术清除;反之,对异位妊娠囊植入深者适合采用腹腔镜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房昭  杨爱莲  钟倩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96-1098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PM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MB患者148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阴道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在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正常子宫内膜、萎缩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61.90%、87.84%,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43%、90.48%、97.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3.33%、80.00%,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90.00%,双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89%、72.41%、76.47%,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93.10%、100.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88.89%,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100.0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宫腔镜检查对PMB的诊断价值更高,阴道超声可作为绝经后妇女的临床筛查和子宫内膜病变监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子宫囊性腺肌病是子宫腺肌病的一种少见类型。报告1例通过宫腔镜诊断并治疗的位于子宫黏膜下且无明显症状的子宫囊性腺肌病患者情况。该病例病灶凸向宫腔,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术前B超多次提示子宫壁或宫腔有异常表现,行宫腔镜检查时降低膨宫压力才发现位于黏膜下的2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保留囊肿底部囊壁,使其成为子宫内膜的一部分,术后行3个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最终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获得妊娠。通过对此特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加深对特殊位置的子宫囊性腺肌病的认识及诊断,当B超多次提示子宫壁或宫腔有异常表现,而宫腔镜检查却无明显异常时,应考虑黏膜下子宫囊性腺肌病的可能,建议降低宫内压后再观察宫腔内病灶。在治疗过程中也可采取“开窗术”,术后再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从而改变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子宫角妊娠4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宫角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均治愈。二维B超诊断符合率50%,三维彩色超声符合率87.5%。开腹手术治疗17例,宫腔镜手术4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1例,足月妊娠剖宫产术2例。2005年12月份之前,开腹手术占治疗的64.7%,从2005年12月份开始,药物治疗或者阴道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成为我院宫角妊娠主要的治疗方法,所占比例高达42.9%,而开腹手术则下降至28.6%。结论 宫角妊娠误诊率高,危害大,三维彩色超声明显提高早期确诊率,指导临床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阴道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效果满意,可作为宫角妊娠常规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8):893-89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残留物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清宫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57例宫腔残留经阴道超声诊断与清宫后病理检查结果100%相符。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在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物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