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多发疾病,早期诊断困难.宫腔镜下可以识别子宫腺肌病患者宫腔内特异或非特异的、有时表现为细微而特征性的病变形态,包括子宫内膜内陷、血管增生、子宫内膜炎性改变、宫腔受压和囊性子宫腺肌病等,对子宫腺肌病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作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宫腔镜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同时可以进一步判定...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坚欣  刘青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01-1203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与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分娩、官腔手术操作造成子宫内膜和浅肌层损伤,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而发病。手术切除子宫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年轻妇女尤其是渴望生育的妇女临床治疗非常棘手。近年研究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与高雌激素及高泌乳素水平有关。此外多数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中,雌、孕激素受体及泌乳素受体异位内膜阳性率高于在位内膜。这些异常表达是异位内膜侵入肌层的原因还是结果尚不为知,但在临床上指导用药方面,提示多途径作用于性激素受体的药物可能会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孔小娟 《现代保健》2012,(28):116-117
目的:探讨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29例,随访手术前后月经量、妊娠情况、痛经改善情况。结果:29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高。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子宫畸形合并双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1例双子宫畸形伴双侧子宫腺肌病与左侧子宫肌瘤患者,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围绝经期女性,有多次清宫、流产病史,痛经进行性加重15年,发现双子宫畸形7年,超声提示可疑双侧子宫腺肌病、左侧子宫肌瘤,查体两侧子宫分别增大如孕20周及12周大小,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e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预处理6个月后,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临床诊断。结论双子宫畸形双侧子宫均发生子宫腺肌病,同时合并左侧子宫肌瘤在育龄期女性中极为罕见。但与正常子宫腺肌病发生类似,妊娠、多产及妊娠期宫腔内操作可能是双子宫腺肌病发生的高危因素。鉴于该类患者双侧子宫均增大,为保证手术安全、降低手术难度,合理的术前GnRH-a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患者,35岁,G4P1L1,剖宫产1次,人流手术2次。因“停经41天,发现子宫肌壁妊娠囊2小时”入院。患者停经37天时自测尿妊娠试纸为阳性反应,无早孕反应,与我院就诊,行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后位,宫体5.9×5.5×5.1cm,前壁下段肌层内见1.0×0.7cm 妊娠囊样回声,囊内未见胎块,双附件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子宫后位,形态饱满,无压痛,活动好,双附件区未及异常。入院后行宫腔镜检查宫腔内未见异常,复查血βHCG 9786.18 U/L,初步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入院后第2日在超声指引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术中用针状单极小心纵横切开子宫前壁囊状回声,可见囊壁缩小,环形电极横行切割局部,取出组织送病理。局部放置球囊压迫止血。24小时候复查βHCG 2731.25U/L,48小时后撤出球囊,术后病理:送检物可见胎盘组织,术后第7天βHCG 186.12U/L,出院门诊随访至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对宫腔形态恢复和月经改善情况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在大涌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检查术+术后放置宫腔支撑球囊+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恢复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2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E2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变厚、子宫内膜连续性变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术+术后放置宫腔支撑球囊+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对患者宫腔形态恢复有积极作用,患者月经恢复和E2水平改善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采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及术后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4月天津美津宜和妇儿医院收治的中重度IUA患者3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TCRA恢复宫腔形态,对子宫内膜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及CD138免疫组化检测,评估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情况,术后给予患者雌孕激素治疗,辅以三角球囊子宫支架物理屏障隔离治疗。术后两个月宫腔镜检查评估该联合治疗的效果,患者月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 中重度IUA合并CE发病率为40.63%(13/32),口服多西环素200 mg/d,14 d,治愈率为92.31%(12/13)。术后均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二次宫腔镜检查判定治疗有效率为93.75%(30/32)。月经量明显改善和无明显改善比例分别为78.13%(25/32)和21.88%(7/32);术后随访2~15个月,34.38%(11/32)成功妊娠,与末次宫腔镜检查间隔中位时间为5个月。合并CE的中重度IUA治疗后妊娠率为53.85%(7/13)。结论 TCRA是中重度IUA诊断、治疗的标准术式。术后采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为...  相似文献   

8.
陈富强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28-1030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3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基底膜及其下方部分肌层组织,研究组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12个月。两组术后均随访24个月,观察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血CA125、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研究组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CA125下降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97%)(P<0.01)。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孕三烯酮所致轻度肝功能异常。结论:宫腔镜子宫肌腺病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是保守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对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施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第3天开始服孕三烯酮,2.5mg/次,每周2次,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后12个月,16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4.1%。1例复发,4例不孕患者中3例妊娠。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复发率低,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声学造影检测子宫腺肌病病变范围及与在位内膜间的关系。方法:对4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后行双氧水宫腔造影,结合手术中探查及病理检查,比较宫腔造影病变性质与手术中子宫腺肌病病灶范围。结果:①子宫腺肌病弥漫型造影阳性率较局限型高(P<0.01);②在位内膜与异位组织相连者造影阳性率较不连者高(P<0.01);③痛经腺肌病患者造影阳性率较无痛经患者高(P<0.01)。结论:可以用宫腔造影的方法了解子宫腺肌病病变范围及与子宫在位内膜的关系,为研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腔镜术后联合雌孕激素预防并治疗宫腔再粘连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1月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ARCH方法进行分类,轻度粘连32例,中度粘连30例,重度粘连18例。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患者41例,39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加用戊酸雌二醇6 mg/d,联合黄体酮胶囊100 mg/d,维持3个周期的序贯治疗。对照组不加服任何药物。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宫颈、宫腔粘连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1次宫腔镜手术即分离成功者32例,8例术后宫腔再粘连;研究组,1次宫腔镜手术分离成功的为39例,2例术后出现再粘连。和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宫腔粘连发生率升高,( 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内放置节育器,同时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是防止宫腔粘连复发的有效方法,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孕症中10%~15%为宫腔因素所致,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纵隔和宫腔粘连,其他如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宫腔妊娠物残留等,可引起宫腔形态失常、收缩异常、异常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内膜容受性下降等,影响受孕和导致流产发生。适时而恰当地给予子宫性不孕、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这部分人群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陈睿 《现代保健》2014,(32):112-11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IUA)行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1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的患者采用超声监视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后宫内放置O型环、宫腔注射赛必妥,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等预防复发,对术后月经、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发生宫腔二次粘连后放弃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结核,10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二次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发症发生。145例月经均较前改善,其中119例恢复正常。随访1~5年,94例患者自然受孕,27例辅助生殖后妊娠。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行分离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时,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加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加几丁糖(48小时后放置宫内节育器)两种治疗方法,对宫腔形态及月经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5年11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的84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宫腔镜粘连分离后,放置Interceed加宫内节育器,B组:在宫腔粘连分离后宫腔内注入几丁糖,留置球囊2天后取出并放置宫内节育器。两组均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雌孕激素3个周期,4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加取环术。结果:A组患者治愈23例,好转15例,无效3例,B组患者治愈6例,好转30例,无效7例,两组比较发现Interceed组治愈率较高(P<0.05)。患者术后月经量较治疗前增多,两组比较发现Interceed组治疗后月经增加量更多(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联合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及宫内节育器,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形态及恢复月经,比Foley球囊加几丁糖的治疗方式能更有效地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15.
子宫动静脉瘘(uterine arteriovenous fistula,UAVF)属于子宫血管病变,是指子宫动脉分支与静脉分支之间绕过毛细血管网出现异常的直接交通.获得性UAVF常继发于子宫的创伤;由于流产手术后妊娠物残留与UAVF的B超表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能会干扰UAVF诊断的准确性.报道1例流产手术后B超提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配伍孕激素在吸宫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作用。方法选取2003~2013年在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诊断为胚胎停育患者230例,分为A、B两组。A组(117例)吸宫术后当日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后半周期加服醋酸甲羟孕酮,B组(113例)术后未服用雌、孕激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连续性差者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子宫内膜连续性差者17例,宫腔粘连4例(3.4%);B组子宫内膜连续性差者41例,宫腔粘连24例(2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宫术后立即用外源性雌激素配伍孕激素对防止宫腔粘连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宫腔镜对于宫腔内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河源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疑为宫腔内因素导致不孕不育的患者260例,分析宫腔镜诊断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本组有91例(35.0%)宫腔粘连,64例(24.6徇子宫内膜息肉,10例(3.8%)黏膜下肌瘤,44例(16.9%)输卵管栓塞;23例(8.8%)宫腔形态异常;5例(1.9%)节育器嵌顿或残留、宫壁缝线及胎骨残留;23例(8.8%)正常。结论宫腔镜用于诊治宫腔内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诊断准确,操作简便,并可实施简单的宫腔镜下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文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46-3247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孕症宫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9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419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中,宫腔形态正常236例,宫内病变183例,183例宫内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71例,宫腔粘连67例,子宫畸形28例,黏膜下肌瘤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内膜癌1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不孕症宫内病变直观、准确、有效,对疑有子宫腔内病变的不孕症患者,在经一般临床检查后,可直接行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李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92-129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9月的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出血原因经过病理切片确诊,原因分别为: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共29例(29/56,51.79%),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4/56,7.14%),子宫内膜息肉11例(11/56,19.64%),子宫内膜癌6例(6/56,10.71%),黏膜下子宫肌瘤3例(3/56,5.36%)。结论:宫腔镜直接观察子宫腔病变,优于单纯诊断性刮宫和B超等影像学诊断,是目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