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文作者报道了茯苓(Poria cocos)中三萜成分的分离和鉴定,本文研究了三萜及其衍生物的镇吐活性。实验采用蛙催吐模型,经口给予硫酸铜(150mg/kg)催吐,并于硫酸铜处理之前30分钟,在淋巴结处注射样品溶液。结果:茯苓酸甲酯(methyl pachymate)、脱氢  相似文献   

2.
该文旨在研究桂枝茯苓胶囊中17个成分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活性。主要选择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为炎症模型,考察17个成分的体外抗炎作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PGE2释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COX-2表达水平;选择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为模型,考察17个成分的免疫调节活性,MTT法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显示,在LPS诱导RAW264.7释放炎症因子模型上筛选出10个活性较强成分;在脾脏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模型上筛选出10个活性较强成分。剔除重复成分,在上述2个模型上共计筛选出强活性成分15个。以上结果表明,这15个成分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抗炎、调节免疫,治疗相关疾病如盆腔炎等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叶煎剂对啮齿动物的抗炎镇痛作用。药物:煎剂由干燥刺芫荽叶提取.提取率为13.21%,干燥粉末以等渗0.9%氯化钠或乙醇(70%)溶解稀释(备用)。给药剂量按mg生药材量/kg体重计算。动物:雄性Swiss小鼠(20~25g)和雄性Wistar大鼠(200~250g)。抗炎试验有:①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水肿:提取物口服给药(250、500和750mg/kg)。用体积计量器分别测定给角叉菜胶前后1、2、3、4和5h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百部的抗炎成分方法进行模拟研究,筛选出百部抗炎成分。方法本实验采用虚拟筛选的方法,对百部的抗炎成分进行了筛选。结果百部中的抗炎成分对环氧化酶2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百部多个化合物对磷酸酯酶2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说明抑制磷酸酯酶2是百部抗炎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桑白皮中抗炎的活性物质并初步确定其抗炎机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抗炎活性物质并利用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LPS诱导体外炎症模型,利用ELISA法研究活性成分桑根酮-O和桑根酮-C对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作用;利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研究了桑根酮-O和桑根酮-C对RAW264.7细胞i NOS、COX-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桑白皮中分离获得2种抗炎活性物质,经波谱鉴定为桑根酮-O和桑根酮-C。体外抗炎结果表明:能够下调促炎症因子TNF-a、IL-1B、IL-6的合成,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合成,并抑制了RAW264.7细胞中i NOS、COX-2、p-ERK蛋白的表达。结论:桑根酮-G和桑根酮-O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调节促炎因子合成,以及NF-κB和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光甘草定、甘草醇等)、甘草多糖和甘草酸是其抗炎、抗变应性炎症的活性成分.其中对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酸的抗炎及抗变应性炎症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鬼针草抗炎新成分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鬼针草中的新天然成分──鬼针聚炔甙(bipinnatpolyacetylenicloside)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壳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至炎的大鼠的白细胞游走,其抗炎效果大多与地塞米松组无显著差异甚至有的作用略强,鬼针草中的黄酮混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满山香子(seed of Schisandra propinqua(Wall)Hook.f.et Thom s.)中分离、鉴定化学成分。方法通过体积分数为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的方法对满山香子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满山香子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均三苯甲酸(trimesic acid,Ⅰ)、柚皮素(nar-ingenin,Ⅱ)、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Ⅲ)、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6-ethyl-5-hydroxy-2,7-d imethoxy-1,4-naphtho-quinone,Ⅳ)、乌苏酸(ursolic acid,Ⅴ)和十九碳酸(nonadecanoic acid,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和Ⅵ系首次从5味子科中分得,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传统药物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亚洲药物包括中药、汉方药和韩药已经在联合处方中使用。然而,很多处方药的活性机制仍未被阐明。在临床的草药处方中可能存在着活性成分。因此认为分离活性成分在确认草药的功效时起重要作用。在筛选具有抗炎活性的天然产物的过程中发现,桔梗根和辽东楤木根树皮提取物具有较强活性。桔梗根已作为化痰  相似文献   

10.
白术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对白术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整体动物试验,对各成分进行初步抗炎作用研究,结果从白术中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术内酯Ⅲ(Ⅰ)、白术内酯Ⅰ(Ⅱ)、12-异戊烯酰-14-乙酰-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Ⅲ)、12-α-甲基丁酰-14-乙酰-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Ⅳ-1)、12-β-甲基丁酰-14-乙酰-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Ⅳ-2)。抗炎结果表明,上述各成分对小白鼠急性炎症模型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结论白术中含对小白鼠急性炎症模型有一定作用的抗炎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Ⅲ及化合物Ⅳ-1 13C-NMR波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化合物Ⅳ-2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关于茯苓成分的研究,近年(1954)大野节郎氏的研究报告,本人已作摘译发表于我刊1955年8月号中,最近日本药学杂志76:8(1956)974伊势田、柳下等氏报告了就日本熊本(?)产品进行实验结果及对前人的研究加以讨论。兹摘述如下:早在1939年日人中西氏等由茯苓Poria cocos wolf(Pachyma hoelen Rumph)中抽出三萜苯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C_(30)H_(44)O_5 m.p.300°)。1954年美人A.Robertson 氏由美产茯苓中未发现茯苓酸,认为有Eburicoic acid 和dehydroeburicoic acid 或tumulosic acid 和dehydrot-umulosic acid 的混合物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汉方方剂中茯苓的主要的三萜类化合物成分茯苓酸(PA)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PA未显示特异性的UV吸收,从而推测向煎剂中移行率低。为了将鉴定方法作为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方法,此次作者对运用GC-MC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人大野节郎等氏为了研究茯苓的利尿成分,将其水溶性部分进行水蒸气蒸溜,从溜液中得到了挥发性有机酸。残留液加醋酸铅使成沉淀,将铅除去,过滤,滤液浓缩放置,得白色结晶约0.1%。这种物质的熔点为97℃,熔融时有一部分升华。升华性物质的熔点为183°-185℃,与二苯胺作用,显草酸的苯胺盐反应;生成物为苯胺化物。由熔点、混融试验及氮的元素分析结果,证明该物质为草酸。又因其对没食子酚的反乏应显阳  相似文献   

14.
刘艳  殷鑫  潘娟  管伟  杨炳友  匡海学 《中成药》2021,(3):660-664
目的 研究茄Solanum melongena L.根中含氮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茄根70%乙醇提取物采用MCI、硅胶、ODS、SephadexLH-20及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2个含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NMR和ESI-MS等光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的细胞模型评价所分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6个异戊烯基黄酮衍生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S-5,7-二羟基-2-(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6-(3-甲基丁-2-烯-1-基)色原-4-酮(1)、heteroflavanone C(2)、kuwanon C(3)、artoindonesianin A-2(4)、artoindonesianin S(5)、norartocarpin(6)。化合物134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9.0±1.2)、(19.4±3.5)、(24.6±5.7)mmol/L,而化合物256则无明显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波罗蜜黄烷酮D;化合物35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波罗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具有作为抗炎药物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以进一步明确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的药效物质。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中的化合物,并根据理化特征结合NMR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对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叶松脂醇(1)、落叶松脂醇-4-O-B-D-葡萄糖苷(2)、(1S,2R,3S)-dimethyl-1,2,3,4-tetrahydro-3,6,7-trihy-droxy-1-(3’,4’-dihydroxyphenyl)naphthalene-2,3-dicarboxylate(3)、23-Hydroxy-3B-[(O-α-L-arabinopyranosyl)oxy]lup-20(29)-en-28-oicacid28-O-13-D-glucopyranosylester(4)、23-Hydroxy-3B-[(0-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oxy]lup-20(29)-en-oicacid28-O-D-D-glucopyranosylester(5)、impressicacid(6)、3α,11α,23-trihydroxy-lup-20(29)-en-28-oicacid(7)、3-O-B-D-glucopyranosy13α,11α-dihy-droxy-lup-20(29)-en-28-oicacid(8)、3-O-β-D-glucopyranosyl-(1→2)-p-D-glucopyranosyl-27-oxo-betulinicacid-28-0-β-D-glucopyranoside(9)、Kalopanax-saponinB(10)和AcanthopanaxsaponinCP3(11)。结论: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为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6、7、8和9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连翘属中医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等功效,为"疮家圣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溃疡、疥疮等与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显示连翘多种提取物以及多种活性成分如连翘酯苷A等均具有抗炎作用。连翘主要通过影响NF-κB、JAK/STAT、MAPK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影响体内相关酶的活性、炎症介质的合成发挥抗炎作用,还能通过影响与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发挥抗炎作用。通过查阅连翘抗炎作用相关文献,对连翘的抗炎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主要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从而为连翘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芸香科柑果子属植物(Limoniacrenulata)为一印度传统药物,但尚未进行系统的化学研究。作者对其进行了化学和光谱分析,得到两个新化合物,经结构测定为8-羟基-5-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葡糖甙(8-hydroxy-6-methoxy-2-methyl anthraquinone-3-O-β-D-glucopyranoside)(Ⅰ)和繖形酮-7-O-α-L-  相似文献   

19.
解热抗炎中药挥发性成分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力军  邬科芳  史万忠  张立国 《中成药》2007,29(8):1217-1221
解表清热抗感冒中药如柴胡、薄荷、连翘、金银花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镇痛、抗炎、免疫增强、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感冒[1]。这一类中药中多含有芳香刺激性的挥发性成分,2005版中国药典未明确这类成分入药与否。现代研究对于这一类成分是否具有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针对感冒是否有效也未有统一的认识。本实验选择常用的解表清热中药(柴胡、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在常用剂量基础上,观察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动物的解热、抗炎及镇痛作用,探讨这4种中药的挥发油是否具有解热抗炎活性,为临床上科学合理地利用中药…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敖亮 《中草药》2018,49(22):5259-5263
目的研究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的生物碱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探究银柴胡中卡巴林生物碱类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银柴胡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卡巴林生物碱,分别鉴定为gelebolineA(1)、gelebolineB(2)、cordysininE(3)、3,10-dihydroxy-β-carboline(4)、6-hydroxy-3-methoxycarbonyl-β-carboline (5)、 1-methyl-3-(2-hydroxypropan-2-yl)-2-(5-methoxy-9H-β-carbolin-1-yl)-cyclopentanol (6)、2-aldehydetetra-hydroharmine(7)、pegaharmine J(8)、pegaharmine K(9)。抗炎活性检测表明,化合物1~9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IL-6炎症因子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对炎症因子IL-6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最小仅为5.21μg/m L,该研究首次发现银柴胡的抗炎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