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楼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重楼挥发油,用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挥发油中鉴定出78种物质,占总成分的95.15%,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9,12-十八碳二烯酸(50.27%)、棕榈酸(11.93%)、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2.96%)、9,12-十八碳二烯酸-2-羟基-1-羟甲基乙酯(2.69%)、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1.72%)、2-(9,12-十八碳二烯氧基)乙醇(1.71%)、N-苯基-1-萘胺(1.56%)和1-单棕榈酸甘油(1.19%)。结论:该实验为重楼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5,(1)
目的:研究重楼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重楼挥发油,用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挥发油中鉴定出78种物质,占总成分的95.15%,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9,12-十八碳二烯酸(50.27%)、棕榈酸(11.93%)、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2.96%)、9,12-十八碳二烯酸-2-羟基-1-羟甲基乙酯(2.69%)、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1.72%)、2-(9,12-十八碳二烯氧基)乙醇(1.71%)、N-苯基-1-萘胺(1.56%)和1-单棕榈酸甘油(1.19%)。结论:该实验为重楼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蒲黄炒炭前后亲脂性成分的变化。方法:将生蒲黄和蒲黄炭分别用石油醚(60~90℃)连续回流提取,提取物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并利用NIST谱库检索鉴定化合物,用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生蒲黄和蒲黄炭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了32个化合物,其中相同化合物20个、不同化合物各6个。在相同化合物中,炮制后相对百分含量显著增加的有3-甲基-2-丁烯酸-2-苯乙基酯、己二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二苯胺、癸二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甲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甲基-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炮制后相对百分含量显著降低的有壬二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5-二烯豆甾烷等;在不同化合物中,生蒲黄有而在蒲黄炭中没有检测到的化合物是8-羟基辛酸甲酯、9-羟基壬酸甲酯、10-十八碳烯酸甲酯、间羟基肉桂酸甲酯、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甲酯、11-十八碳烯酸甲酯等,蒲黄炭有而生蒲黄中没有检测到的化合物是3-羟基-螺甾-8-烯-11-酮、氢化肉桂酸甲酯、2,4-二甲基己二酸、2,4-二叔丁基苯酚、十一碳二酸二甲酯、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等。结论:蒲黄炒炭前后亲脂性成分种类和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化合物类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交让木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从交让木果实中提取低极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5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21种成分,占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的97.94%,其主要成分为1,1-二乙氧基乙烷(3.60%)、十六酸甲酯(3.72%)、邻苯二甲酸丁基辛基酯(9.43%)、十六酸乙酯(3.26%)、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8.06%)、9-十八碳烯酸甲酯(6.86%)、9,12-十八碳二烯酸(30.65%)、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6.11%)、11-十六碳烯酸乙酯(4.89%)、δ-愈创木烯(6.88%)、三十二烷(5.96%).结论 该研究对交让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HS-SPME-GC-MS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在白芷挥发油中的应用。方法 对白芷块茎、根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组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予以PCA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以获得各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从选择白芷样本的块茎、根茎部位挥发油获得率分别为6.1%以及7.5%。选择的块茎、块根部位内挥发油在种类以及含量上存在差异性,并鉴定出68种化合物,其中块茎获得化合物共51个,占总量75.00%,从根茎中鉴定5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6.76%,白芷块茎、根茎2个不同部位化合物占比不同,其中以十二(烷)醇、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六碳酸含量最大,α-蒎烯、α-新丁香三环烯、杜松三烯、月桂醇醋酸酯、τ-木罗醇、环十二碳烷、5,8,1-十七碳三烯醇、十八(烷)醇、十六(烷)醇、十六碳酸、十四碳醛、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八碳二烯酸甘油三酯、十二(烷)醇等均存在较大差异。PCA分析亦进一步验证了其异同。结论 白芷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种类及所占比均存在差异,可为白芷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核桃种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核桃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分离,采用EI-MS,FAB-MS,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采用气质联用对核桃种皮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经典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红景天苷(1),(6S,9S)-长寿花糖苷(2),(6S,9R)-长寿花糖苷(3),blumenol C glucoside(4),byzantionoside B(5),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6),没食子酸(7),甘油-1-(9Z-十八碳烯酯)-2-(9Z,12Z-十八碳二烯酯)-3-(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酯)(8),甘油-1,2,3-三-(9Z,12Z-十八碳二烯酯)(9),甘油-1,2,3-三-(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酯)(10),甘油-1-十六碳烷酯-2,3-二-(9Z,12Z-十八碳二烯酯)(11),并通过GC-MS指认了35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5,8~11首次核桃中分离得到,并首次采用GC-MS研究了核桃种皮中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沙旋覆花用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石油醚部位分离纯化,通过GC-MS法对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及其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分析测定,与标准谱图库进行比较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数。对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结果:石油醚部位共分析出29个化合物,占总成分的96.61%,其中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异辛酯(相对含8.90%)、3-乙基绕丹宁(相对含量8.44%)、环氧十二烷(相对含量8.26%)、棕榈酸(相对含量8.02%)。石油醚部位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GC-MS分析,分别是酞酸二丁酯(1)、棕榈酸(2)、6-十八碳烯酸(3)、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4)、乙酸羽扇醇酯(5)。结论: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化合物主要为长链脂肪酸类和脂类,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沙旋覆花中得到,并且分离得到的5个化合物中邻苯二甲酸异辛酯、棕榈酸是石油醚部位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露珠珍珠菜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露珠珍珠菜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露珠珍珠菜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露珠珍珠菜挥发性成分的98.75%。结论:露珠珍珠菜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棕榈酸(48.00%)、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2.93%)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7.42%)。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傣药坡扣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52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8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0.85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4.476%),棕榈醛(9.818%),异丙基(肉)豆蔻酸酯(4.68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475%),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正丁酯(3.198%),9,17-十八碳二烯醛(2.264%),十三烷(2.23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人面子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人面子根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根中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主要成分为正十六烷酸(28.41%)、(Z,Z)- 9,12-十八碳二烯酸(15.50%)、1,2-苯二羧基丁基2-乙基已基酯(14.06 %)、(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1-醇(6.65%).结论首次研究了人面子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RAPD在山麦冬属四种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山麦冬属的4种植物进行研究,并以沿阶草OphiopogonbodlinienLevl.为组外比较,用SPSS3.1+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聚类图。观察所得结果,发现这5种植物被分为两大类群,短葶山麦冬、阔叶山麦冬、山麦冬、湖北山麦冬为一类,沿阶草为另一类,这与经典分类相一致,前4种隶属于山麦冬属,后一种属于沿阶草属;同时,我们发现短葶山麦冬和阔叶山麦冬相对遗传距离较近,结果为阔叶山麦冬是短葶山麦冬的阔叶变种提供分子遗传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天冬类药材中洋菝契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科普在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种类较多,我们选择其共有的皂苷元洋菝契皂苷元为质量评价指标成分,利用薄层扫描法对天冬类中药材中洋菝契皂苷元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来源于7种天冬属植物块根的12件商品药材样品中均含有以洋菝契皂苷元为甙元的甾体皂苷,皂苷元含量与天冬药材的植物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且皂苷元的含量与商品等级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大乌泡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60%甲醇提取大乌泡叶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通过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检验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结果标准液和供试液均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重复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值分别为2.11%、0.97%、2.34%,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乌泡叶中总黄酮含量为3.8%。结论以60%甲醇提取、硝酸铝显色、510nm测定的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大乌泡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姜涛  黄宝康  张巧艳  韩婷  郑汉臣  秦路平 《中药材》2007,30(9):1079-1081
对阔叶山麦冬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阔叶山麦冬中初步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羽扇烯酮(Ⅰ)、羽扇豆醇(Ⅱ)、熊果酸(Ⅲ)、β-谷甾醇(Ⅳ)、薯蓣皂苷元(Ⅴ)、阔叶山麦冬皂苷A(Ⅵ)和阔叶山麦冬皂苷B(Ⅶ)。化合物Ⅰ、Ⅱ和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通关藤化学成分的组成,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打下物质基础。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线分析。结果从通关藤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得到了22个化合物。结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通关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可靠,重复性高,可用于进一步研究所得化合物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南方红豆杉叶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及最适培养基级成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4-D比NAA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基中添加适度浓度的CA、Phe和乙酸钠能促进南方红用愈伤组织的生长和紫杉醇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牡荆叶茎和花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牡荆花、叶、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牡荆花、叶、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85个不同化合物,其中叶得50种化合物,茎得51种化合物,花得28种化合物。结论3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茜草炒炭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茜草和茜草炭的成分,比较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进行数据统计,寻找茜草炒炭前后的主要差异成分,同时依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茜草炒炭前后有6种差异较大的成分,根据其在生品和炭品中的峰面积值,选择其中的3种成分作为主要差异成分,并鉴定为光泽汀、异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且炒炭后异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含量显著增加,光泽汀含量明显减少,可作为化学标记物区分生品和炭品。该实验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茜草炒炭的炮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茜草炭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紫珠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层析色谱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4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Ⅰ),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Ⅱ),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Ⅲ)、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Ⅳ)。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t.kucha Chang et Wang)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取,聚酰胺、Sephadex LH-20、ODS柱和HPLC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嘌呤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theacfine(1),caffeine(2),theobromine(3);7个为茶多酚类,分别为(+)-catechin(4),(-)-epigallocatechin(5),(-)-gallocatechin(6),(-)-epigaUocatechin 3-O—gallate(7),(-)-gallocatechin 3-O—gallate(8),1,2,6-tri—O—galloyl-β—D—glucose(9),gallicacid(10)。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1的核磁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