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题释义: 肱骨近端骨折:指发生在肱骨近端、外科颈及以上部位一类骨折的总称。解剖颈是真正意义上的肱骨颈,是在肱骨头下方的一个收窄环。而外科颈,是肱骨近心端骨密质和骨松质交界的地方,这个地方是肱骨骨折最易发的部位,所以叫外科颈。位于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的部分,解剖颈下2.0-3.0 cm处。 Meta分析:中文译为“荟萃分析”,定义是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课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一类统计方法。广义上的Meta指的是一个科学的临床研究活动,指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和分析,再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结论的整个过程;狭义上的Meta指的是一种单纯的定量合成的统计学方法。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是成人上肢骨折常见的类型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而其治疗方法目前依然存在争议。 目的:用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较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等数据库,收集使用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制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入选文献提取数据,选择连续性变量(Constant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二分类变量(总并发症、术后感染、螺钉切出及内固定失效、肱骨头坏死、二次手术、肩峰撞击)进行分析,作为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使用统计软件Stata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一共纳入8篇文献,一共891例患者,对9项数据进行了分析;②其中在出血量(SMD=-1.82, 95%CI:-2.77至-0.87,P < 0.001)、手术时间(SMD=-1.47,95%CI:-2.13至-0.80,P < 0.001)方面,髓内钉组优于钢板组,其余结果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说明髓内钉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优于锁定钢板;在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上两者结果相近。 ORCID: 0000-0003-0064-0430(陈锦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PHILOS锁定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因肱骨近端骨折于本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7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HILOS组(n=150)和髓内钉组(n=147),收集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总时长,平均切口长度,术中输血率,术后6h、12h、...  相似文献   

3.
背景:髓内钉及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内固定方式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肱骨CT数据,导入Minics 21.0、Geomagic Wrap、SoildWork 2017及Abaqus 2021中,建立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A组(髓内钉固定两部分骨折)、B组(锁定钢板固定两部分骨折)、C组(髓内钉固定三部分骨折)、D组(锁定钢板固定三部分骨折),对比分析肱骨及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布、位移程度及其最大值。结果与结论:(1)A组模型中肱骨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值最小,D组模型中肱骨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值最大,锁定钢板组应力主要集中在肱骨头内侧下方及螺钉孔区域,而髓内钉组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线周围及肱骨外科颈外侧下方区域,两者位移分布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肱骨远端;(2)A组模型中髓内钉的最大应力值最小,D组模型中锁定钢板的最大应力值最大,两种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均主要集中在肱骨距螺钉及与内固定连接处,锁定钢板的应力云图分布集中,而髓内钉的应力云图...  相似文献   

4.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较常见,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属于其特殊类型,多见于移位且稳定性较差的Neer 3、4部分骨折。其骨折类型复杂,肱骨头血供破坏较重,发生肱骨头坏死等风险高,且高龄患者往往合并骨质疏松及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耐受性差,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不当均可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致残率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且治疗方式亦存在一定争议。近些年来,随着相关治疗理念更新、各种内置物材料的日益发展及操作水平逐渐成熟,国内外针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及疗效评价日趋增多,本文试就该领域相关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有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肱骨近端骨折有移位的32例患者,进行 Neer分类,二,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内固定术后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Neer二部分骨折、多数三部分骨折及一些四部分骨折可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Philos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hilos钢板组和髓内钉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时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50例,其中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27例(锁定钢板组),三叶草钢板治疗23例(三叶草钢板组),术后随访1个月至1.5年,观察骨折愈合、肩关节活动功能、手术切口疼痛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其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er肩关节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2组的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2组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是三叶草钢板与骨面的接触面积更大,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几率高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更具功能锻炼早、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优势.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内固定广泛应用于肱骨干骨折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也并存一些并发症,如何  改进内固定的设计及操作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总结近年来肱骨干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治疗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MEDLINE(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Web of knowledge (http://apps. isiknowledge.com)、OVID(http://ovidsp.tx.ovid.com)、Elsevier(http://www.sciencedirect.com)、中国期刊网(http://epub. edu.cnki.net)及万方数据库(http://wanfang.lib.sjtu.edu.cn)2005/2010有关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humeral shaft fractures,internal fixation,minimally Invasvie”,中文检索词为“肱骨干骨折,微创,内固定”。排除重复性研究及肱骨干病理性骨折相关文献,纳入32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只有准确掌握肱骨干骨折及不同内固定种类的特点,做到个体化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目前深化了对肩袖损伤的认识,初步寻找到减少肩袖损伤的方法,改进了髓内钉及钢板的设计,在方便操作、减少手术时间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8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73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1例,年龄39~78岁,平均(61.2±10.4)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2例,三部分骨折43例,四部分骨折8例。结果 73例患者6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5月,平均14.5月,最终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约5.5月。根据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90分)35例;良(80~89分)24例;可4例,差(<70分)2例。优良率达90.8%。随访中未发现伤口感染、螺钉松动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LPHP设计合理,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疗效肯定、满意。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属于发生率较高的骨折,骨折位置在肱骨外科颈以远1.0-2.0 cm到肱骨头关节面之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也存在争议。   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依次切开皮肤、组织,暴露肱骨近端,选择合适的异体腓骨插入髓腔,利用同种异体腓骨的支撑作用及克氏针的撬拨作用临时复位肱骨近端骨折处,之后采用合适大小的锁定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固定。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使用锁定钢板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常用方法,近年有许多研究指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可以获得更好的刚性结构。 目的:系统评价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与锁定钢板单独使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截止至2020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锁定钢板与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锁定钢板组与锁定钢板组联合异体腓骨组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变化值、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二次手术率、螺钉切出率及肱骨头坏死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纳入8项研究,共623例患者;②结果显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和单纯锁定钢板在术后随访末期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95%CI:4.29-6.84,P < 0.05)、Constant评分(95%CI:6.46-15.10,P < 0.05)、肱骨头高度丢失值(95%CI:-3.24至-2.07,P < 0.05)、颈干角变化值(95% CI:-7.20至-5.95,P <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95%CI:0.18-0.51,P < 0.05)及螺钉切出率(95% CI:0.13-0.65,P < 0.05)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但2种方法在二次手术率(95%CI:0.13-1.14,P > 0.05)及肱骨头坏死率(95% CI:0.41-2.11,P > 0.05)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提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与单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变化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螺钉切出率方面更具优势,但在二次手术率及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ORCID: 0000-0003-2626-8833(涂冬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ane协作网创伤数据库(2011.3)、MEDLINE(1966~2011.3)、EMbase(1966~20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1~2011.3)、谷歌学术搜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同时对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及中文骨科期刊进行手工检索。收集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个RCT,其中1篇提供仅摘要数据,共460例患者,其中髓内钉组236例,钢板组2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⑴在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延迟愈合和肩部撞击方面,钢板固定显著优于髓内钉;⑵在术后感染方面,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风险明显低于钢板固定;⑶在术后不愈合、功能评定、肘关节活动受限、畸形愈合、医源性骨折粉碎、内植物失败、粘连性关节囊炎、二次手术和术后桡神经麻痹的对比上,髓内钉与钢板固定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现有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对于成人肱骨干骨折行手术内固定,在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延迟愈合和肩部撞击方面,钢板显著优于髓内钉;而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的风险更低。因限于研究质量及样本量的局限性,该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支撑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70病例。术后X线片,按是否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分为重建组(50例)和非重建组(20例)。重建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7.8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2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4例。其中三部分骨折1例、四部分骨折2例予内侧植骨。未重建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6~90岁,平均年龄72.2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3例。其中三部分骨折2例予内侧植骨。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T1)、骨折愈合后功能锻炼时(T2)摄片测量肱骨头高度及颈干角,并计算T1~T2期间高度变化及内翻角度;功能锻炼后按Neer百分法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发生并发症:重建组Neer四部分骨折1例予内侧植骨患者发生螺钉穿出,术后3月取出螺钉。未重建组:内翻畸形、近端退钉2例(Neer三、四部分骨折各1例),螺钉穿出1例(Neer三部分骨折),肩峰撞击综合征2例(Neer二部分骨折),延迟愈合1例(Neer四部分骨折),肱骨头坏死2例(Neer三、四部分骨折各1例)。2例内翻畸形、近端退钉患者予早期二次手术重新内固定,螺钉穿出1例及2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予取出内固定后症状缓解,2例肱骨头坏死患者予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间年龄(P=0.088)、骨折类型(P=0.080)和植骨(P=0.564)在本课题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例数按独立样本检验(P=0.008),卡方检验(X~2=3.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肩关节Neer百分法评分、术后肱骨头丢失高度、内翻角度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不仅能使肱骨头得到有效的支撑,还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肩关节功能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B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无内侧骨皮质支撑;C组,无内侧骨皮质和内侧支撑螺钉支撑。分别对3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抗扭、剪切力压缩、模型失效测试。结果 A、B、C 3组轴向压缩最大载荷为A组((240.88±19.13)N)>B组((169.04±19.26)N)>C组((128.58±17.53)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24.4±101.2)N/mm)>B组((230.7±40.54)N/mm)>C组((147.0±29.2)N/mm,P<0.05);抗扭测试最大扭矩A组((8.92±0.25)N.m)、B组((9.09±0.31)N.m)>C组((7.57±0.53)N.m,P<0.05),抗扭刚度A组((1.80±0.07)N.m/(°))、B组((1.86±0.07)N.m/(°))>C组((1.53±0.10)N.m/(°),P<0.05);剪切力压缩测试最大载荷为A组((444.71±20.87)N)>B组((228.79±28.95)N)>C组((188.73±26.15)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70.0±54.4)N/mm)>B组((183.89±29.64)N/mm)>C组((140.2±32.1)N/mm,P<0.05);模型失效载荷A组((2 949.76±355.08)N)>B组((2 448.13±402.39)N)、C组((2 222.55±336.41)N,P<0.05)。结论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性能,采用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的生物力学性能较无内侧柱支撑时明显增强。通过内侧骨皮质支撑或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值得临床运用,以预防术后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PHILOS结合MIPPO治疗肱骨近段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10年7月~2012年8月,我院共对29例骨近段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住院患者采取长PHILOS结合MIPPO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27~65岁,平均32.7岁,采用Neer评定标准和影像学X线片评价此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29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5~22m,平均10.6m。骨折愈合时间12~41w,28例骨折愈合良好,1例骨折延迟愈合,本组患者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物断裂。根据肱骨Neer评定标准,29例患者:优15例,占51.73%;良9例,占31.03%;满意4例,占13.79%,差1例,占3.45%。结论长PHILOS结合MIPPO治疗骨近段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是治疗骨近段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均作为内固定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但目前尚不能肯定PHILOS和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哪个更具优势? 目的:探讨比较PHILOS和 LPHP这两种锁定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LPHP治疗组(n=27)和PHILOS治疗组(n=34)。均根据Neer分类,LPHP组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9例;PHILOS组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11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6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6个月),PHILOS组和LPHP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HILOS和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随访1年时优良率分别为81.5%,82.4%;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两种锁定板目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治疗移位和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效的切开复位内置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比较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5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干预措施不同可分成:髓内钉组(髓内钉固定,28例)和接骨板组(锁钉接骨板固定,25例)。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髓内钉组术中失血量、切口总长度以及手术时间都显著优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髓内钉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优于接骨板组(P<0.05),但在术后1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髓内钉组有1例出现肩关节周围轻度疼痛;接骨板组有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出现轻度疼痛和1例中度疼痛。结论 髓内钉与锁钉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佳的肩关节功能。但髓内钉相对手术时间短、软组织保护好、能提前恢复功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优势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36例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60~79岁,平均69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0例。均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患者术后获12~28m(平均18.8m)随访。按照Neer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23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1%。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固定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骨质疏松是中老年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导致内固定松动而致内固定失败。而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是预防螺钉松动的有效办法,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是通过空心螺钉通道将骨水泥注入肱骨头松质骨中,使螺钉及骨质有良好的整合作用、防止螺钉松动,同时对疏松的骨质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肱骨头塌陷。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大结节基底部以上部位的骨折,包括外科颈;Neer 和Codman 将肱骨近端分成4个基本解剖结构: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肱骨头,大小结节间的结节间沟是肱骨近端骨折复位的标志性结构。约87%的患者骨折发生于低能量损伤,可能和骨质疏松相关。肱骨近端骨折是目前第三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同时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 背景:为解决骨质疏松骨折行内固定可能出现的螺钉切出、松动、把持力不足等并发症,目前一种新的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PHILOS锁定钢板被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但国内应用该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鲜见报道。 目的:比较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68-88岁,其中10例行骨折切开复位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另12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进行肩关节目测类比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等。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试验获得贵州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02)号。 结果与结论:①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0±1.6)个月;②两组术中未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栓塞等并发症;内固定组术后1例出现肩关节僵硬,两组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异位性骨化、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未出现螺钉拔出及切割等不良反应;③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肱骨头置换组(P < 0.05);④两组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与肩关节Constant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获得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相近的临床疗效,是部分可能需行肩关节置换患者选择内固定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补充。 ORCID: 0000-0002-8139-1175(佘荣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于弹性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选择何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满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且当前的研究仅限于小样本研究,很难做到大样本多中心治疗观察分析。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1期),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3月。搜集关于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项随机对照试验,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试验,共3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弹性髓内钉固定组术后功能恢复Constant评分高于钢板固定组(P < 0.01)。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少于或小于钢板固定组(P < 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骨不连、内置物固定失败、切口感染和骨折畸形愈合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现有证据表明,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固定,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上述结果尚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