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医护,观察组同时加用眼针疗法及中医护理干预,2组均于干预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指标,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及TNF-α干预前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IL-1β、IL-6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施加因素;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s、Fasl表达。结果:眼针组与模型比较,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眼针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合成Fas、Fasl。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信号传递,从而抑制凋亡,保护半暗区神经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西医临床总疗效、视力、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安全性较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血管新生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体针组和眼针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内皮抑素(ES)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它三组的VEGF、Ang-1表达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体针组和眼针组VEGF、Ang-1表达明显增加,ES表达显著下降;与体针组相比,眼针组VEGF和Ang-1表达上升,ES表达下降。[结论]眼针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区VEGF、Ang-1的表达,下调ES来引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系统阐述了目疹疗法的生理与病理学理论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眼针疗法,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观察,逐渐的完善与发展,总结出了现代眼针疗法的取穴原则与诊病特点,证实了眼针疗法在临床上是行之有效的疗法,属于中医学中经络学说新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和眼针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模型,眼针组采用眼针治疗,针刺下焦区、大肠区、肝区、脾区;匹维溴铵组用匹维溴铵灌胃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测定结肠组织神经激肽1(NK1)的mRNA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NK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中NK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结肠组织中NK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结肠组织中NK1的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NK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结肠黏膜层、腺腔内、肌间神经丛、黏膜下神经丛等部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中N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匹维溴铵组结肠组织中N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眼针能够降低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NK1的表达,从而对D-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眼针组,改良的线栓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眼针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施加因素;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电镜下观察缺血半暗区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眼针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均有显著差异(P<0.01);电镜下观察到眼针组缺血半暗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元、神经胶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等结构均较模型组损伤轻。结论:眼针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8(AQP8)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水液代谢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IBS模型组、眼针组、眼针+VIP受体拮抗组(针抗组),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建立D-IBS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AQP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QP8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眼针组AQP8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眼针组相比,针抗组AQP8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结肠组织AQP8的蛋白表达,进而调控了结肠的水液代谢,其中AQP8的调控可能是通过VIP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鼠眼针定位分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彭氏眼针的作用机制,明确实验大鼠眼针定位分区方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参照人体眼针八向八线定八区的取穴方案,明确大鼠眼针定位分区。结论:明确大鼠眼针定位分区,提高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更深入的研究彭氏眼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彭静山教授依据历代医家关于眼与脏腑、气血、经络等联系的论述,受到有关五轮、八廓八卦学说的启发,创立了眼针疗法,其理论的精髓就是"眼(目)与脏腑经络相关",这和历代中医眼科著作如《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银海精微》、《目经大成》、《眼科金镜》等具有共同的一脉的理论,挖掘其中相关经典论述,寻找彭氏眼针理论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