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0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4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1篇
临床医学   563篇
内科学   1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30篇
外科学   2665篇
综合类   1116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6篇
  8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和传统开放P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LDD)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LDD患者182例,其中96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治疗(PLIF组),86例采用MIS-PLIF治疗(MIS-PLIF组)。比较2组腰椎矢状位参数、多裂肌横截面积及萎缩率、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多裂肌萎缩率与顽固性腰背痛的相关性。结果 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恢复值和节段性前凸角恢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年腰椎前凸角恢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5年和末次随访时,MIS-PLIF组腰椎前凸角恢复值显著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多裂肌横截面积大于PLIF组,多裂肌萎缩率低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随访6个月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顽固性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合并顽固性腰背痛患者多裂肌萎缩率高于未合并顽固性腰背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后多裂肌萎缩可能是导致顽固性腰背痛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传统开放PLIF,MIS-PLIF治疗LDD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腰椎生理曲度,改善肢体活动功能,降低多裂肌萎缩程度,有助于避免顽固性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治疗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5例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4.92±10.14)岁[(37~72)岁];术中经OLIF通道将脊柱内镜经椎间隙置入到髓核突出部位,内镜下摘除突出髓核,再行腰椎侧方椎体间融合术。记录脊柱内镜操作时间及额外增加的透视次数,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VAS评分、OD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根、硬膜损伤,术后MRI证实原突入椎管的髓核组织被清除;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OLIF通道辅助脊柱内镜直接减压适用于伴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可一期前路同时完成直接减压及间接减压,扩展OLIF手术适应证,符合脊柱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八珍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内固定术后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行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手术,对照组术后第1 d给予营养神经、抗炎止痛等口服药物并配合适度合理的功能锻炼,试验组术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八珍汤,共给药2周。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随访患者,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服镇痛药总量、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患者口服镇痛药物用量减少,对照组患者口服镇痛药物用量增大,试验组口服镇痛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差异比较无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微创内固定术后加服八珍汤,能减少口服止痛药物的用量,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疗效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行后路手术治疗的12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融合节段、体质量指数、ASA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伤口感染、基础疾病、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等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1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60%,其JOA评分改善率为(39.78±12.52)%,无并发症患者为(53.14±20.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术前神经功能障碍、ASA分级、固定节段数量、肺部感染等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OR=2.746,P=0.038),体质量指数(OR=4.906,P=0.003),术前神经功能障碍(OR=2.187,P=0.005)是腰椎退行性病变行后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人、肥胖、合并有神经功能障碍,是影响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所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光秀 《全科护理》2021,19(7):951-954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40例行PLIF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非感染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440例病人中16例(3.64%)发生切口感染,424例(96.36%)未发生切口感染。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 min、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 d、术前住院时间≥3 d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LIF术后切口感染与病人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存在密切关联。护理人员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0±7.9个月,单节段B组为15.8±8.8个月,双节段A组为14.8±6.4个月,双节段B组为15.8±8.2个月,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节段A、B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同节段A、B组间比较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双节段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3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节段B组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双节段A组(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发生率单节段B组(32.14%)与单节段A组(6.82%)比较、双节段B组(40%)与双节段A组(9.52%)比较更高(P0.05)。根据Pfirrmann分级,双节段B组(30%)比双节段A组(4.76%)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中双节段(30%)比单节段(7.14%)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A组中单、双节段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均比A组高(P0.05)。结论:颈前路单/双节段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相比,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Zero-P可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且在双节段比较中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正枕骨、寰椎和枢椎共同构成了枕颈部活动的结构功能单位,即枕颈交界区~([1-2])。炎症、创伤、肿瘤及畸形等因素会导致枕颈交界区失稳,从而引起颈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麻痹及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危及生命~([3-4])。后路内固定融合技术是治疗枕颈部失稳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术式为枕骨螺钉技术,该技术较钢丝固定技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