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10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374篇
耳鼻咽喉   255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627篇
口腔科学   215篇
临床医学   2008篇
内科学   3787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273篇
特种医学   6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612篇
综合类   4851篇
预防医学   900篇
眼科学   126篇
药学   1527篇
  51篇
中国医学   958篇
肿瘤学   402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802篇
  2011年   907篇
  2010年   856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1027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977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812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631篇
  2000年   513篇
  1999年   465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72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胸腔镜下肺叶切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叶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G组),术毕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组(U组),手术结束后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术毕启动静脉镇痛泵行PCIA;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组(E组),手术结束关胸前外科医师直视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术毕启动静脉镇痛泵行PCIA。记录完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所需时间;记录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咳嗽时VAS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节段;记录术后48 h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Ricker躁动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U组比较,E组完成胸椎旁神经阻滞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 <0.05),而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更多  相似文献   
2.
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在 2 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取 45个癌结节 ,分别在癌结节中间、癌旁肝组织等部位取组织 4块 ,连续切片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9个结节有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 ,其中癌结节肉眼小于3cm者 13个 ,大于 3cm者 6个。 2 6个癌结节无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 ,其中癌结节直径大于 3cm者 2 4个 ,小于 3cm者 2个。2 0例中有 13例合并肝硬化 ,17例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HBsAg阳性。 结论 病理连续切片 ,显微镜下观察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是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患,男,50岁,在劳累中忽感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随后晕倒,20min后急送入我院。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塞超早期改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0肷/min,入院后0.5h突发心脏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阿托品lmg静推,意识转清,恢复窦性心律。患烦躁,述胸前区疼痛,查肌钙蛋白I阳性。2h后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胸痛1h后缓解,心电图示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血清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酶峰值提前。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治疗3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裂隙”现象已在动物和人类获得证实,其机理也已在实验室中确立。裂隙现象(gap phenomenon)的发生机制,主要可以分层阻滞学说解释。房室连接处在传导方面存在两个传导屏障区,它们的传导性和不应性彼此不同。离激动较近的区域,其相对不应期较长,易发生传导阻滞,称为近端阻滞区。较晚发生的激动,因脱离了近端和远端的不应期,故激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痛患者对β-肾上腺素能刺激的高动力心肌反应;高敏C-反应蛋白:一种新的成功心脏复律后再发房颤的预测因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早搏所诱发的特发性室颤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患者节律控制治疗的性别差异:来自心率控制与心脏电复律(RACE)研究的资料;立位耐力较差的正常受试者其姿势晃动增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7.
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房室结内形成的折返在下部共同径路存在传导障碍,而出现2∶1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少见。我们在行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遇见6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对象。1995年5月至2002年2月来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4~65岁。均有心动过速发作史3~10年,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已确诊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准备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术前和/或术中的检查中发现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呈2∶1房室传导阻滞。2.方法。以习用的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  相似文献   
8.
改良阴道旁修补术2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脏器脱垂特别是阴道前壁膨出,是影响中老年妇女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最为有效,常用阴道前壁修补术。但临床工作发现传统术式治疗效果欠佳,术后复发率较高[1]。我院自2004年用阴道旁修补术并加以改进,采用自体阴道前壁粘膜加强尿道和膀胱支托,临床效  相似文献   
9.
病例资料患者 ,男 ,6 4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 10余年 ,常规检查未发现其它器质性心脏病。 2 0 0 2年 1月行电生理检查诊断左前侧壁房室旁路 ,RFCA采用主动脉逆行法 ,先后用绿把和蓝把 7Fr大头消融电极在左侧房室环标测并试放电4次 ,未成功 ,拟行房间隔穿刺。在穿刺过程中 ,透视发现心脏搏动减弱 ,患者血压下降 ,很快出现胸闷气短 ,面色苍白 ,大汗 ,颈静脉怒张等急性心包填塞表现。立即在剑突下行心包穿刺放置 5Fr猪尾鞘管 ,90min内反复抽出不凝血约15 0 0ml,超声显示心包积血仍无减少 ,遂请胸外科开胸直视下止血。切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及GABAb受体激动剂氯苯氨丁酸在大鼠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分侧脑室、室旁核和海马三组 ,每组又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蝇蕈醇组及氯苯氨丁酸组 ,分别经侧脑室、海马和室旁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药物 ( 1× 1 0 - 3 mol·L- 1,1 μl) ,在大鼠甩尾测痛模型上”测定大鼠的痛阈。结果微量注射蝇蕈醇和氯苯氨丁酸在不同脑区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的痛阈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P <0 .0 5或P <0 .0 1或P <0 .0 0 1 ) ,虽然蝇蕈醇与氯苯氨丁酸在侧脑室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氯苯氨丁酸在海马的镇痛作用明显强于蝇蕈醇(P <0 .0 0 1 )。比较药物在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发现 ,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区别 ,但均强于侧脑室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最强 ,其次为海马、侧脑室。结论经侧脑室、海马或室旁核微量注射蝇蕈醇或氯苯氨丁酸均能降低大鼠对痛的感受性。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可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镇痛作用较明显 ,其次为海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