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11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目的研究寡克隆区带(OCB)和IgG指数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S患者54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271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62例及非感染性疾病209例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分别进行OCB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IgG指数的计算(免疫火箭电泳法)。结果MS组OCB阳性率为35.2%;OND组为8.9%,其中感染组为24.2%,非感染组为4.5%。MS与OND组整体比较OCB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感染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S组IgG指数阳性率为83.3%,OND组为78.2%(P〉0.05)。结论OCB对MS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需除外CNS感染性疾病。IgG指数阳性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脑脊液免疫固定电泳结合酶标抗体染色技术的使用和154例检测结果应用价值.方法 对脑脊液和血清标本同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使用酶标抗人免疫球蛋白IgG,采用免疫固定技术后,用TTF3显色.显色后使脑脊液标本呈现出寡克隆条带.结果 154例脑脊液和血清标本,经电泳免疫固定酶标显色后,出现血脑屏障受损病例8例,寡克隆条带病例9例.其中18例多发性硬化病人中,有7例出现寡克隆条带,2例出现血脑屏障受损.结论 脑脊液免疫固定电泳酶标抗体染色技术,脑脊液无须浓缩,检测灵敏度高,是检测脑脊液中内源性合成免疫球蛋白的直观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65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脑脊液的寡克隆区带(O-B)检测,观察到多发性硬化及散发性脑炎患者的O-B检出率较高,非炎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仅少数出现O-B。本法取材少,脑脊液不需浓缩,方法简便,检出率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嗜麦芽寡氧单胞菌(S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ICU 68例SM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全部病人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全部有严重基础疾患史,83.1%病人免疫功能受损,78.6%病人曾经或正接受气管插管操作。药敏结果显示SM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大多耐药,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对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有较高的体外敏感性,分别为77.2%、64.7%和60.7%。结论 严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SM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SM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SM体外呈现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治疗SM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uci-immune crescent glomerulo~nephritis (PICGN) in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During 13 years (1985-1998), 6400 patients underwent non-transplanting renal biopsy. Twenty-four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PICGN. Al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records and used for detailed analysis. The 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o-pathologic findings. Results Of the 24 patients, 16 were females and 8 were males, with median age of 33 years (ranged 10-76 years). Microscopic polyarteritis (MPA) (33.3%) and systemic vasculitis (8.3%) were the secondary diseases. The incidence of PICGN was 0.38% in renal biopsies and 22.9% in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linically, most patients (75.0%) showed rapidly progressive nephritis with enlarged kidneys. At onset, gross hematuria was noted in 58.3% of patients, hypertension in 45.8%, nephrotic syndrome in 41.7%, and oliguria in 25.0%. However, systemic symptoms were rare except for anemia. Pathologically, necrosis of glomerular capillaries (62.5%), infiltration of monocytes and neutrophil cells in glomeruli (66.7%), and vasculitis in the interstitium (53.3%)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 glomerulosclerosis was noted in 45.8%, severe tubular atrophy in 83.3% and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75.0%.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s) were positive in 52.2%. All patients except two received intensively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Sixteen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long-term follow up (median 29.8 months, range 8-92 months). Twelve of them had life-sustaining renal function, four had normal serum creatinine (<124?μmol/L) and only 4 patients were dialysis-dependent. Conclusion PICGN is not rare in China. Early diagnosis and administra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RPGN), are important for goo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方法 采用病理检查包括 :光镜检查、免疫病理分析、血清学检查、肾功能检查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6 4 0 0例非移植肾活检中发现 2 4例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 (PICGN)患者 ,占肾活检总数的 0 37% ,占新月体肾炎总数的 2 3 9% ,其中女性 16例 ,男性 8例 ,平均年龄 33岁。血管炎中微型多动脉炎 (33 3% )和结节性多动脉炎 (8 3% )为常见继发病因。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率为 52 2 %。临床上多表现为急进性肾功能减退 (75 0 % ) ,发作性肉眼血尿发生率高 (58 3% ) ,高血压发生率为 4 5 8% ,肾病综合症发生率为 4 1 7% ,2 5%患者出现少尿无尿症状。除贫血外 ,肾外表现较少。病理上血管襻坏死 (6 2 5% )、单核及中性粒细胞浸润(6 6 7% )及小血管炎等为常见的急性病变 ;然而 ,小球硬化 (4 5 8% )、小管萎缩 (83 3% )、间质纤维化 (75 0 % )等慢性化病变也较严重。 2 2例患者行免疫抑制治疗 ,16例随访 8— 92个月 ,有 4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 (<12 4 μmol/L) ,8例行非透析保守治疗 ,仅 4例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进行维持性血透析治疗。结论 免疫抑制冲击治疗是治疗PICG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 ( cerebral spinal fluid,CSF)寡克隆区带( oligoclonal band,OB)的出现被当作诊断多发性硬化 ( 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一项指标 ,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体液免疫反应。寡克隆 Ig G带是指在γ球蛋白区带中出现一个不连续的、一般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区带 ,对 MS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CSF免疫球蛋白 ( Ig)含量极少 ,其中 Ig G含量约为1 0~ 40 mg/L ,Ig A仅为 1~ 2 .5mg/L ,一般不含Ig M。由于 Ig A、Ig M不易检测到 ,故通常检测的是OB Ig G。检测的方法常采用等电聚焦、琼脂糖电泳两种 ,一般认为前者较敏感 ,阳…  相似文献   
8.
实验中发现 ,地黄寡糖具有降血糖作用 ,并逐步深入研究了其对糖代谢及实验性糖尿病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量及寡聚玻璃酸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低分子量及寡聚玻璃酸具有与玻璃酸不同甚至相反的生物活性 ,可采用化学降解法、酶降解法和物理降解法进行制备  相似文献   
10.
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26株临床分离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索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9种抗菌药物对2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比较产酶株与非产酶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产酶株所产肛内酰胺酶对亚胺培南的稳定性和丝氨酸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保护效应。结果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多西环素对2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96.2%、96.2%、92.3%、84.6%,SMZ/TMP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抑菌率分别为65.4%和50%,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敏感性较差,耐药率在80%以上;产酶株与非产酶株药敏结果比较,产酶株对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非产酶株高,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不大。酶稳定性试验显示,有4株产酶菌产碳青霉烯水解酶,酶抑制试验表明,克拉维酸对这4株菌所产酶无抑酶保护效应,而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EDTA对4株菌所产酶有抑制作用,且酶活性能被ZnCl2复活。结论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院内感染株有较强的抗菌活性;4株产酶菌所产碳青霉烯水解酶可能为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