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39篇
  免费   7141篇
  国内免费   2792篇
耳鼻咽喉   348篇
儿科学   464篇
妇产科学   431篇
基础医学   2225篇
口腔科学   435篇
临床医学   10066篇
内科学   5519篇
皮肤病学   2290篇
神经病学   1316篇
特种医学   23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3921篇
综合类   30910篇
预防医学   7385篇
眼科学   766篇
药学   26520篇
  103篇
中国医学   37349篇
肿瘤学   1884篇
  2024年   556篇
  2023年   1905篇
  2022年   2024篇
  2021年   2616篇
  2020年   2828篇
  2019年   3350篇
  2018年   1769篇
  2017年   3254篇
  2016年   3461篇
  2015年   3979篇
  2014年   6959篇
  2013年   6572篇
  2012年   8339篇
  2011年   8696篇
  2010年   7842篇
  2009年   7367篇
  2008年   7933篇
  2007年   7097篇
  2006年   6724篇
  2005年   6674篇
  2004年   5537篇
  2003年   5484篇
  2002年   4335篇
  2001年   3646篇
  2000年   2869篇
  1999年   2198篇
  1998年   1766篇
  1997年   1559篇
  1996年   1409篇
  1995年   1228篇
  1994年   1071篇
  1993年   641篇
  1992年   553篇
  1991年   518篇
  1990年   475篇
  1989年   456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大数据信息分析、分子病理检测和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等技术进步及其应用, 临床医学发展迈向精准诊疗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 传统诊断病理学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正在向"下一代诊断病理学(next-generation diagnostic pathology)"迈进。下一代诊断病理学以病理形态和临床信息为诊断基础, 以分子检测与生物信息分析、智慧制样与流程质控、智能诊断与远程会诊、病灶活体可视化与"无创"病理诊断等创新前沿交叉技术为主要特征, 以多组学和跨尺度整合诊断为病理报告内容, 实现对疾病的"最后诊断", 并预测疾病演进和结局、建议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反应, 形成新的疾病诊断"金标准"。未来, 需要激发病理学科创新活力, 加快下一代诊断病理学成熟和应用, 重塑病理学科理论和技术体系, 发挥诊断病理学在疾病"防、诊、治、养"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临床医学进一步发展,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温阳解郁颗粒(Wenyang Jieyu granule,WYJY)对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诱导损伤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TH22 cell)的保护作用,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 TrkB)/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 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信号通路探讨WYJY保护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构建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皮质酮诱导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的WYJY和氟西汀(Fluoxetine,FXT)含药血清作用于模型细胞,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分析细胞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给药前后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法检测神经细胞内凋亡因子(BCL2-Associated X, Bax)、抗凋亡因子(B-cell lymphoma-2, Bcl-2)、BDNF、Trkb、ERK以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o-p90RSK, RS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浓度为459.5 μmol·L-1的CORT作用24 h后,HT22细胞的活性抑制率达到50%,在此条件作用下细胞形态结构损伤明显,凋亡程度严重,细胞上清中BDNF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细胞内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BDNF、Trkb、ERK、RSK、CREB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以5%的浓度为2.85 g·kg-1的WYJY和10%的FXT含药血清作用于受损的HT22细胞后,HT22细胞存活率明显提升(P<0.01),细胞结构的损伤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程度减轻,细胞外BDN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Bax/Bcl-2比值显著下调(P<0.01),BDNF、Trkb、ERK、RSK、CREB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升(P<0.05,P<0.01)。结论 温阳解郁颗粒可有效保护高浓度CORT造成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调控BDNF/Trkb/ERK通路,放大CREB信号传导,影响Bcl-2、BDNF水平,可能是其保护海马神经元,发挥抗抑郁疗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震宁颗粒对脑震荡小鼠模型学习记忆与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振动法对ICR小鼠造模,随机分为脑震宁颗粒全方组、实验1组(全方去柏子仁、枣仁、茯苓)、实验2组(全方去枣仁)、实验3组(全方去柏子仁),连续给药6 d,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不同给药对脑震荡记忆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分析脑震宁颗粒的组方意义。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指标全方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均优于模型组(P<0.05,P<0.01),全方组效果最佳。结论:脑震宁能提高脑震荡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及空间认知能力,酸枣仁、柏子仁、茯苓是改善脑震荡对记忆损伤的主要药物,全方对脑震荡后记忆损伤治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复方一枝蒿颗粒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和OMMI数据库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靶点。将复方一枝蒿颗粒药物靶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基因取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_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92个活性成分,1 627个靶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靶点464个,两者取交集筛选出87个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2 040个条目(P<0.05),与病毒过程、参与共生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病毒生命周期、炎症反应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50条通路,与新冠肺炎密切相关的有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核、COVID-19、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实,筛选的靶点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可以较好地结合。结论 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转化医学作为连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促进了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诊疗手段之间的双向转化。30年间,转化医学飞速发展,而随着医学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转化医学也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外科领域。医疗大数据为病人提供了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医用人工智能也促进了诊疗技术的革新,还有各式医用机器人,推动手术微创化。把握转化医学的发展潮流,促进科研与临床的双向循环,是未来我国医学发展的重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CU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维普、万方,收集复方甘草酸苷片(FGP)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试验组)对比单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照组)治疗CU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合计2 7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痊愈率[RR=1.55,95%CI(1.43,1.68),P<0.001]、总有效率[RR=1.34,95%CI(1.28,1.40),P<0.001]、复发率[RR=0.23,95%CI(0.16,0.35),P<0.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79,1.38),P=0.78]。结论: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CU时联合FGP可明显提高痊愈率、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且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可以改善血清肝纤维化及肝功能异常,能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的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