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2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03篇
内科学   2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05篇
特种医学   248篇
外科学   347篇
综合类   1258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4篇
  3篇
中国医学   18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DCB)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2月至2019年6月经P-DCB成形术治疗的43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完成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狭窄率[(12.03±2.15)%]较术前[(86.32±10.26)%]明显降低(P<0.05)。围手术期发生动脉夹层1例,无其他并发症。随访12~16个月,平均13.5个月;症状改善43例,无变化例,症状改善率为95.3%(41/43);全部病人接受DSA或CTA随访,随访狭窄率[(16.1±3.12)%]与术后即刻无统计学差异(P>0.05);5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1.6%。结论 P-DCB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针刺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蜡疗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2 d。2组治疗前后对中医证候头痛、头晕、不寐、恶心或呕吐及耳鸣进行评分,检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MFV、PSV、BA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P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蜡疗治疗CSA疗效显著,并可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情况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佛山市健翔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次/周针灸、局部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1次/周的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均治疗3周。依照《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评分变化、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的含量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眩晕症状缓解时间及生命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眩晕有效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眩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的平均血流、收缩期血流、舒张期血流速度、血清中NO及EDHF水平明显上升,血管搏动指数显著下降(P<0.05);生命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刀松解寰枕筋膜能够通过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有效治疗患者的颈源性眩晕。  相似文献   
5.
杨飞 《新中医》2020,52(10):128-131
目的: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C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颌枕牵引疗法治疗,研究组行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症状改善情况,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NO及EDH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2组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组EDHF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及体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症状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CSA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血清NO、EDHF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能促进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恢复,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919-1920
<正>患者,男,40岁,以"车外伤后右肩肿痛畸形5h"为主诉入院。入院时查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右肩处稍肿胀,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入院查右肩X线片提示:右锁骨骨折。入院诊断:右锁骨骨折。入院后第3d行"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发现右锁骨周围组织颜色、质地异常,边界不清,面积广泛,予以取病理活检。术顺,术后24h生命征平稳。术后第30h,患者出现进  相似文献   
8.
9.
〔摘 要〕 目的:探讨疏颈止眩针法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8 年 10 月登封市中医院 CSA 患者 98 例,依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9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疏颈止眩针法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椎 – 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情况及生活质量量表 (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92 %,高于对照组的 81.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LVA、RVA、BA 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LVA、RVA、BA 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疏颈止眩针法联 合定位旋转复位法对 CSA 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椎 – 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夏圆元  赵继 《河南中医》2020,40(2):317-320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主要方法有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手法治疗、综合疗法治疗等,其中针灸治疗包括电针治疗、其他针具治疗、灸法治疗;中药治疗包括中药内服治疗与中药外用治疗;手法治疗是采用不同推拿手法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综合疗法为电针、推拿、艾灸、中药熏蒸等相结合,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医治疗CSA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样本量较小、无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设计欠科学、观察指标简单、无远期疗效观察等;大部分研究手法及中药治疗缺乏安全性、规范性探讨。因此未来临床研究本病应扩大样本量,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模式,细化研究指标,并将安全性、规范性纳入研究范围,制定手法量学标准,为CAS的实际推广治疗本病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