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59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94篇
口腔科学   203篇
临床医学   523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26篇
外科学   401篇
综合类   693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0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8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术后膝关节疼痛与术后下肢力线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膝关节置换术下肢对线方式主要采用机械力学对线方法,该方法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是有部分患者也会产生术后膝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导致术后患者满意度较差。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运动力学对线技术并应用于临床。运动学对线技术旨在重建患者的解剖结构,将膝关节假体运动轴与膝关节生理性运动轴保持一致,减少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和韧带的松解,实现膝关节生理性运动。该文就运动力学对线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压力性损伤的研究重心逐渐向细胞水平转移,发现力学因素下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在压力性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综述力学因素下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评估以及预防管理。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更为深入地认知,从而推动压力性损伤研究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轴向载荷分担比用于胫腓骨骨干骨折术后指导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下行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治疗,对照组未行动力化,随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固定针断裂、松动及再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1例骨搬移患者轴向载荷分担比5%,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有连续性骨痂通过,拆除外固定器连接杆后发生移位,恢复原数值行轴向加压再动力化,现已愈合。观察组除外1例骨搬移患者,其余49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为[(24.4±4.7)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2.4±4.7)周],与对照组50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29.3±5.6)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7.3±5.6)周]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胫腓骨骨干骨折外固定术后轴向动力化可以加速骨折愈合,但不适合骨搬移截骨端已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4.
1995年5月~2002年12月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216例,其中180例得到随访。对应用外固定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离心力刺激对猪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的作用,以及对三维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明确力学刺激与细胞分化及组织形成的关系,为体外软骨构建提供适当参数。方法抽取8周龄猪髂嵴骨髓,应用贴壁法分选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第2代BMSCs,以5.0×107/cm3的细胞密度接种到聚羟基乙酸(PGA)制成的圆柱形三维支架上,7d后分成4组,在不同的力学条件及诱导条件下培养。8周后取材,行相关检测。结果力学诱导组形成的组织呈白色,细腻光泽,形状规则,体积无明显改变,有良好的弹性和硬度,并具有典型的软骨陷窝结构和大量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及丰富的聚合蛋白多糖(GAG)成分。GAG含量为(6.0±1.2)mg/g,抗压强度为(2.2±0.8)kPa,弹性模量为(7.4±1.6)kPa。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力学刺激有利于促进BMSCs成软骨分化,并在三维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相似文献   
6.
张楠  张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3):987-988,1007
骨性关节炎的特征表现是关节软骨的进行性退变。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完整的关节软骨形态取决于软骨下骨的转化、正常的软骨细胞功能和基本的生物力学刺激㈦。鉴于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的关系十分密切,理论上理想的治疗药物应该着眼于生物力学刺激的干预和如何调整骨和软骨的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腰椎失稳力学机理与临床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行性腰椎失稳是存在于许多腰椎疾患的病症。现就其腰椎失稳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43~71岁;病史5~18年不等;临床特点表现为下腰部的困、胀、酸、痛不适,并双下肢交替疼痛对例,表现为腰椎绞锁、反复发作性的腰腿痛24例,表现为腰痛、间歇性破行,以X光片显示腰椎体后滑脱者19例。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除具有上述三项临床特点外,放射学诊断还应具有:(1)应力性摄片椎体有异常位移;(2)椎间隙狭窄;(3)CT片显示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小关节突肥厚、增生;(4)脊柱后滑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损伤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2例.根据情况复位,双侧椎板减压或单开门减压,部分病例未减压.选用3.5mm皮质螺钉,双皮质固定.结果 随访6~24 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5 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技术相对简单,固定节段短,力学强度好,知应证广,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构性多孔钽生物材料用于成人重建术的临床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大多数钽珠烧结以及钽纤维丝弥散结合制造的多孔涂层,已用于骨科植入物的生物连接。近十年来,诞生了一种由商业纯钽制成的,具有独特物理和力学特性的新型多孔生物材料。与传统多孔涂层相比,该材料拥有更高的空隙容积、更自由连通的孔、与骨更高的摩擦系数,以及较低的成块硬化性(图1)。此外,该材料为结构性的,有足够的强度可以直接制造植入体,而无需实心的金属基质作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机械牵张应力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常骨骼处于一个吸收与生长重建的连续过程,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生理活性保持着动态平衡,机械力学刺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机械力学刺激过低时,如宇航失重和长期卧床、肢体制动的人员均可导致骨密度、骨钙含量、骨基质蛋白、骨形成速度的降低;而绝经后妇女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增加骨骼载荷,可减少其骨质疏松的发生。体内力学环境复杂,而离体实验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加载方式,来控制各种变量(力学的不同类型、大小、频率、时间和细胞的不同种系等),观察细胞对力学刺激的响应。体内实验及临床应用,发现适当的牵张应力在骨折修复、正畸牙移动以及牵拉成骨(颌骨发育不足的矫治、骨缺损的整复、肢体延长)等中,能刺激骨组织自身生长与重建。成骨细胞是其中重要的感受与效应细胞.可通过力敏感离子通道、G蛋白与酪氨酸激酶、整合素受体与细胞骨架等多种途径,感受体内外力学刺激,并将力学刺激信号转化为细胞生物化学信号,介导力相关敏感基因表达,合成各种酶类等活性物质,激活信号网络级联反应,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病理活动。国内外有关机械牵张应力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的研究,为牵张应力在骨科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