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2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1309篇
耳鼻咽喉   113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1453篇
口腔科学   944篇
临床医学   2133篇
内科学   1698篇
皮肤病学   202篇
神经病学   222篇
特种医学   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066篇
综合类   4354篇
预防医学   764篇
眼科学   312篇
药学   1471篇
  5篇
中国医学   1322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661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1027篇
  2011年   1155篇
  2010年   960篇
  2009年   959篇
  2008年   1100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971篇
  2005年   1021篇
  2004年   872篇
  2003年   856篇
  2002年   704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蛋白C(PC)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的影响及其是否通过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通路发挥作用。方法:构建CIA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CIA模型组和CIA+PC组。CIA+PC组预防性给予PC,CIA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应用量化评分评估PC对足肿胀的缓解程度;Micro-CT、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骨/软骨破坏情况;双重免疫荧光法检测EPCR在小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iEPCR腺病毒载体干扰EPCR蛋白表达,观察其对PC作用的影响。结果:PC干预CIA小鼠后,小鼠的临床评分降低,足爪肿胀程度减轻,骨侵蚀缓解;在CIA小鼠和DBA1小鼠的关节滑膜组织中检测到EPCR表达,且CIA小鼠EPCR表达明显低于DBA1小鼠。PC+siEPCR腺病毒载体干预CIA小鼠后,CIA小鼠临床评分无明显降低,关节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结论:PC可改善CIA小鼠的关节症状,进而缓解CIA疾病进展。而siEPCR可逆转PC的这种保护作用,因此PC缓解CIA疾病进展依赖于EPCR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
背景 致密性骨炎(OCI)和其他疾病有时难以鉴别,探讨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为OCI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 探索女性OCI患者的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OCI的61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15~50岁,平均(33.8±6.6)岁,病程2周~15年。选择同期61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5~48岁,平均(35.6±7.6)岁。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蛋白(45.4±2.9)g/L低于对照组(46.5±2.8)g/L(t=2.190,P<0.05)。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28(0.23,0.37)μg/L〕、N-端骨钙素(OC)〔13.1(11.2,16.2)μg/L〕、25-羟维生素D3〔25-(OH)VD3〕〔(14.1±5.1)μg/L〕低于对照组〔0.36(0.29,0.48)μg/L,15.6(13.7,17.3)μg/L,(17.5±6.6)μg/L〕(Z=-2.983、-3.255,t=3.081,P<0.05)。长病程亚组OC水平〔14.6(12.4,18.5)μg/L〕高于短病程亚组〔11.7(10.2,14.0)μg/L〕(Z=-2.407,P<0.05)。多孕亚组β-CTX〔0.25(0.22,0.32)μg/L〕、OC水平〔12.2(10.3,15.0)μg/L〕低于非多孕亚组〔0.33(0.26,0.44)μg/L、13.4(12.0,18.8)μg/L〕(Z=-2.486、-1.89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76、-0.298,P<0.05),OC与体质指数(BM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妊娠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84、-0.374、-0.360,P<0.05),25-(OH)VD3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s=0.275,P<0.05)。 结论 女性OCI患者血清OC、β-CTX水平明显降低,可为鉴别其他疾病提供依据;血清OC水平可以反映OCI患者的严重程度,同时OC水平与患者妊娠次数相关;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学杂志》2022,(25):1924-1930
目的探讨不同产膜能力白色念珠菌入侵后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离培养的25株白色念珠菌, 质控菌株SC5314为标准菌株。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 利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板法检测不同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酶标板法测定570 nm处的吸光度值(A570):A570≥0.5为强产膜菌(SBF), 0.25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在爆裂性眶壁骨折修复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收治的43例(45只眼)单纯性眶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可吸收材料植入修复。术后复查眼眶三维CT评价植入可吸收材料解剖复位的准确性,比较术前与术后临床资料,评价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单纯性眶壁骨折的可行性。结果术后12个月,90.7%(39/43)眼球运动障碍得到改善,93.3%(28/30)眶下神经知觉减退,76.9%(10/13)眼球内陷得以矫正。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未见明显变化。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上睑下垂、下睑退缩、眼眶感染、植入物排斥或移位、脱出;1例患者术后出现溢泪,在给予消肿、泪道冲洗治疗后症状在术后1个月时好转。术后复查CT可见可吸收网板的位置均比较理想,眶下壁和眶内壁骨折得到了准确的解剖复位。结论应用可吸收材料修复单纯性眶壁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方式下核黄素-A波紫外线兔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巩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将兔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选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麻醉后暴露左眼鼻上方巩膜。在该处巩膜滴加5-磷酸核黄素5 min后,用波长为370 nm的紫外线灯照射。A组的照射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为3.0 mW·cm-2;B组的照射时间为9 min,能量密度为10.0 mW·cm-2。照射期间,每2 min滴加1次5-磷酸核黄素溶液,以保持巩膜的湿润。术后60 d,处死实验兔,培养实验眼交联部位及对照眼相应部位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检测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结果 A、B两组实验眼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均较各自对照眼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B两组实验眼间、及对照眼间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上结果表明,交联术后巩膜细胞的黏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黏弹性显著升高。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巩膜细胞的黏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均能使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增强,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并未见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7.
8.
9.
光滑念珠菌是亚洲第三或第四种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病原体,占念珠菌血流感染的29%,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度相关。但是,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研究少且分散。为此,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基因调控、抗性和抗性机制等多方面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急诊治疗,对照组进行记忆合金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的患者急诊治疗效果确切明显,同时应用可吸收肋骨钉在临床上应用具有较大的优势,不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也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