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体部软组织神经鞘瘤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体部软组织神经鞘瘤(不包括颅内、椎管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至2009年收治的53例体部软组织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患者均为良性神经鞘瘤,能明确神经部位的共18例,其中臂丛神经8例,颈部迷走神经2例,胫神经3例,尺神经2例,面神经、腓神经、舌下神经各1例.全部手术彻底...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CT、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不典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CT和MRI资料. 结果神经鞘瘤18例、神经纤维瘤12例.少见部位、肿瘤巨大、完全囊变、厚壁囊变、瘤周明显水肿及多发小结节影融合为其主要不典型表现.30例中有20例患者术前误诊(66.7%). 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定性诊断较困难,加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MRI在定性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3.
朱成智  梅君 《中原医刊》2006,33(22):30-31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5年收治的22例头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5例,女7例,年龄2~75岁。肿瘤原发部位:舌部5例,颈部10例,面部3例,腮腺4例。全部病例行均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确诊良性22例。经随访,复发2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神经鞘瘤多为单发,术前诊断困难,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肿瘤包膜完整,易于完整摘除,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量保留神经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11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采用3ml/s;5例经MR自旋回波(SE)T1WI、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SPGR)动态增强成像。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6例神经鞘瘤边缘规则光整,肿瘤直径4.7~15.3cm.平均8.3cm。囊实性9例,完全实质性4例,完全囊性3例。4例实质性肿瘤中,3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完全囊变者形成厚壁囊肿样改变,囊内外壁光整;9例囊实性病变中,实质成分密度较高.囊变区边缘规则光滑。T1WI呈低到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到高信号。所有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其中,8例肿瘤强化显著,5例中等程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体积大,完全实质性和完全囊性比例高,血液动力学多样,容易误诊。囊变区和Antoni B区的识别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颌面部神经鞘瘤误诊原因,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6例颌面部神经鞘瘤误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误诊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和注意的问题。结果:26例误诊病例,术前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4例,腮腺恶性肿瘤3例,颧骨骨瘤1例,颈动脉体瘤4例,鳃裂囊肿1例,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3例.咽部恶性肿瘤2例,舌部纤维瘤4例,口底皮样囊肿2例,舌下腺恶性肿瘤2例。26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结论: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的颌面部神经鞘瘤,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应特别注意与类似病变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鞘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临床及CT资料。结果 病灶呈形态规则、边缘清楚光滑肿块,较小病灶密度均匀,较大病灶内可有囊变及坏死,甚至完全囊变。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受压并可将两者分离。结论 CT发现颈动脉鞘区肿埠块,临床表现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神经鞘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颈侧入路切除肿瘤者14例,经口径路切除肿瘤者3例,1例面神经鞘瘤经乳突根治径路切除。结果12例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复发,2例术后出现声嘶。结论神经鞘瘤须依靠病理确定诊断,应手术完整摘除,以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神经鞘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23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颈侧切开切除颈部肿瘤15例,鼻侧切开切除鼻腔肿瘤1例,经口径路切除肿瘤3例,2例面神经鞘瘤分别经中耳乳突中后颅窝联合径路和乳突根治径路切除,1例位于梨状窝的神经鞘瘤在食管镜下钳取完整取出,1例气管内神经鞘瘤行气管切开切除。结果:20例术后随访3个月-7年,19例无复发;1例鼻腔、鼻窦肿瘤术后3年复发。1例术后出再霍纳征,2个月后消失,1例术后出现声嘶。结论: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完整摘除,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鼻腔及鼻旁窦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鼻腔和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水平.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8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MRI检查2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良性4例,恶性4例.肿瘤原发于鼻腔4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无一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肿块在CT上多呈较均匀中等密度,3例密度不均;MRI T1WI呈中等信号,T2WI示中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或边缘强化.结论 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