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物汤及单药材超临界萃取物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四物汤及单药材超临界萃取物中的藁苯内酯的含量,探讨四物汤的配伍机理,并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用TLC法鉴别藁本内酯,用GC法测定藁苯内酯含量。结果:四物汤及单药材中超临界油收率及藁苯内酯的含量均具有较大的差别,藁苯内酯的稳定性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和放置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20℃及4℃时,超临界油中藁苯内酯的稳定性较差,在-10℃放置时稳定性较好。结论:四物汤中的超临界油收率及藁苯内酯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单药材,放置条件应低温避光,且应短期内放置使用。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志慧  陈俊英  张景伟  刘国际 《中草药》2005,36(8):1159-1162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工艺条件。方法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类型及用量对熊果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适宜条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超临界萃取最优条件:萃取压力35.0M Pa,萃取温度318K,选择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体积分数为4%,萃取时间3 h,CO2流量为8 kg/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熊果酸比传统提取方法收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The key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surface properties of chosen dental materials on the base on the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and surface free energy calculations. Tested materials were incubated in the simulated oral environment and drinks to estimate an influence of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oral cavity on wetting and energetic state of the surface. Types of materials were as follows: denture acrylic resins, composite and PET-G dental retainer to compare basic materials used in a prosthetics,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orthodontics. The sessile drop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act angle with the use of several liquids. Values of the surface free energies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Owens–Wendt, van Oss–Chaudhury–Good and Zisman’s methods.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surface wetting depends on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storage conditions. The most significance changes of CA were observed for acrylic resins (84.7° ± 3.8° to 65.5° ± 3.5°) and composites (58.8° ± 4.1° to 49.1° ± 5.7°) stored in orange juice, and for retainers (81.9° ± 1.8° to 99.6° ± 4.5°) incubated in the saline solution. An analysis of the critical surface energy showed that acrylic materials are in the zone of good adhesion (values above 40 mJ/m2), while BIS-GMA composites are in the zone of poor adhesion (values below 30 mJ/m2). Study of the surface energy of different dental materials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rmodynamic model of bacterial adhesion, based on the surface free energies, and acceler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biomaterial interaction in the bi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
烟叶中茄尼醇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烟叶中茄尼醇的提取率及其粗提物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并将粗提物分离纯化,以期得到一种较优的提取分离茄尼醇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溶媒提取法提取烟叶中的茄尼醇,并将得到的粗提物分别经过硅胶柱色谱和结晶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烟叶中茄尼醇的提取,超临界CO2提取法优于超声波和溶媒提取法,茄尼醇提取率为94.5%,粗提物质量分数为33.8%,经硅胶柱色谱和结晶得到质量分数为93.4%.结论 超临界CO2提取结合硅胶柱色谱,制备的茄尼醇纯度高、收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缬草油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DB-WAX石英毛细管柱为色谱柱,以高纯氮为载气,程序升温法,记录时间为50 min,以氢火焰检测器检测,并对主要共有峰进行了归属。结果用程序升温法得到了各色谱峰较好的分离,确定了27个共有峰。结论为更好地控制缬草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3-乙酰泽泻醇B4种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锋  赵汉臣  闫荟  钟蕾 《中国药房》2007,18(6):429-430
目的:比较4种方法提取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确定其最佳提取方法及条件。方法:分别用水煮法、乙醇回流法、甲醇超声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FE)法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并通过均匀设计优化提取条件。结果:泽泻有效成分在水煮法中未检出;乙醇回流法中含量为0.26%;甲醇超声法中含量为0.88%;SFE法中含量为3.44%。SFE法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分离压力3Mpa、分离温度35℃。结论:SFE法简便、高效,适用于泽泻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均匀设计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大黄蒽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FE-CO2)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药材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为考察因素,进行SFE-CO2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优选出总蒽醌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为38 MPa,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60 m in;夹带剂用量为300 m l。结论:最佳提取工艺可有效萃取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本含量测定方法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血竭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华 《中国药业》2008,17(12):61-63
目的确立血竭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方法以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佳工艺,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超临界CO2萃取物中血竭素的含量,以此为指标评价该工艺。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血竭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P)为20MPa,温度(T)为45℃,萃取时间(t)为2h。结论该工艺适用于血竭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沙棘籽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所得沙棘籽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GC-MS-DS)法,直接进样分析沙蛛籽油的游离成分;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系用水解-甲基化法处理后测定。结果:将沙棘 籽油直接进样,检出不饱和醛(15.23%)、维生素E类(10.46%)、香树脂醇类(2.55%)及甾醇类(27.23%)等。水解 -甲基化测出8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0%。结论:用SFE法提取沙棘籽油供临床使用,不仅无 溶剂污染,而且产品的化学成分较全面地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10.
白芷超临界CO2萃取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白芷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结果:对萃取物中的60种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论:同传统的水蒸气方法相比,白芷SFE萃取率高达3.6%,且方法温和稳定,能保留药材的所有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