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核心穴位及配伍穴相关性,并对电针波型进行探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数据库(VIP)中从1954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中文文献,利用Excel表格工具建立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数据库,利用Matlab2014a软件进行节点中心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Gephi0.9.1软件制作复杂网络示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描述和展示,利用Excel表格工具制作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不同波形比例饼状图并分析其规律。结果选定43条电针处方: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主穴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膻中穴、足三里、肩井穴;配伍穴位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太冲穴、太溪穴、脾俞穴;经络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少阳胆经。配伍穴位相关性分析中,相关性频度前三位组合依次为太冲穴-太溪穴、太冲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电针波形中以连续波与疏密波常见,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处方以足阳明胃经为最多,其次为任脉;电针波型以连续波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功率半导体激光对急慢性关节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999年至2004年急慢性关节损伤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激光组采用低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痛点;对照组口服活血止痛胶囊,外用沈阳红药膏治疗.结果两周后的疗效比较.激光组有效率为85.0%,痊愈率为44.2%;对照组有效率为71.7%,痊愈率为20.8%;差异有显著意义.激光组中,急性关节损伤的患者痊愈率为52.9%,慢性关节损伤患者的痊愈率为32.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功率半导体激光对急慢性关节损伤,尤其是急性小关节损伤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骶后孔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骶后孔位置的研究,进一步解决在针炙临床中对八穴定位不准的问题。方法:用游标卡尺对骶后孔的纵、横径及骶后孔间径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测算出100例骶骨(男性54例,女性46例)骶后孔纵、横径和骶后孔中心距后正中线间横径及骶后孔中心间纵径的数值。并结合这些数值,提出比较准确的八穴的定位方法。结论:骶后孔中心距后正中线间横径及骶后孔中心间纵径对八穴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此外,骶尾椎和腰椎骶化变异对八穴取穴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腑表里关系、十二经气相传承关系,分析董氏“十井穴”的配伍关系,认为“十井穴”有宣开肺气、利咽解痉、清热泻火、平逆止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 ;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 ;产后2d、3d、4d的乳房肿胀硬度以及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基于常规乳房护理的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可增加乳汁分泌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针灸以穴位为刺激点,而不是人体其他部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穴位的概念、特异性治疗作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方面切入,探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经穴特异性项目的研究意义,对穴位的普及推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止吐膏穴位贴敷预防肿瘤化疗后呕吐的效果。方法将98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对照组单纯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观察两组预防化疗后呕吐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呕吐总有效控制率为93.9%,对照组为79.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吐膏穴位敷贴联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预防化疗后呕吐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难经>为我国著名的古医籍,本文分别从补母泻子配穴法、泻南补北配穴法、刺井泻荥法、四季五脏五输配穴法四个方面对<难经>的腧穴配穴方法 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侯湘 《中国针灸》2007,27(12):911-913
目的:通过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压痛点与中医穴位的相关性,进行中医穴位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点区局部玻璃酸酶注射法等。结果:按G氏压痛点的标准,躯体的压痛点增加为50余组,与中医穴位相对照,二者均有压痛的性质,有压诊放射痛的性质,有局部索状、结块状纤维性硬韧变化等。结论:G氏压痛点和中医穴位均为身体病症的炎症性反应点,具有诊断和治疗的意义。相对健康者的这些部位多是肌腱筋膜附着在骨关节的部位,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分布和对内外环境各因素敏锐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周洁 《中国针灸》2002,22(9):13-21
孙外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数十年,力主继承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倡导针灸处方规范化,并探索性地提出了“腧穴疲劳性”这一新观点,本文旨在探析其学术思想及专病专治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