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1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334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102篇
内科学   414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4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87篇
综合类   1978篇
预防医学   398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642篇
  3篇
中国医学   418篇
肿瘤学   30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1082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669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运用CT区分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脾脏病变的发病年龄、性别、脾脏指数、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强化幅度、强化方式等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脾脏病变中,11例血管性病变(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9例淋巴瘤;两组间发病年龄、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脾脏指数、动脉期强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海绵状血管瘤呈不均匀性强化,1例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2例窦岸细胞血管瘤呈“雀斑征”,1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呈“辐轮征”;9例淋巴瘤实质部分均呈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表现不同,CT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及脾血管毗邻关系密切,当胰体尾部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如果无条件单纯摘除病变,一般均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手术操作容易,且并发症少,手术近期效果好。但是健康脾脏的切除也不可避免导致患者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的减退。我院共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保留脾脏的  相似文献   
3.
4.
脾外科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这个深居在左上腹,正常时全在左肋弓所遮盖的脏器,很带一些神秘色彩,其患病时的表现,对其他疾病的关系和诊治作用,历来看法不一,使人捉摸不定。随着近年来研究不断深入,对脾的功能,自身患病和其他疾病的关系,不断有新的认识与发展,致脾外科形成一引人注目的领域,为此,漫述如下。一、外科进展沿革对脾脏及其功能的认识,可分4个阶段,最初阶段认为脾脏像阑尾、扁桃体一样,没有值得一提的功能,可以随便切除,称之为“脾脏无功能论”或“切脾无害论”。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均发现,脾切除后可引发严重的凶险性感染(OPSI),承认脾脏确有强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脾脏功能认识的深入,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探讨针对脾脏外伤的各种保留脾脏的手术。目前,这些手术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我们自1997年3月至2005年12月共对32例外伤性真性脾破裂患者施行了脾脏保留性手术,现将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4~58岁,平均34.2岁。其中交通意外伤14例,殴打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10例。结合外伤史、体检、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超声及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同时全部行剖腹探查证实。2.临床分级及手术方法:根据2000年全国第六届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CT腹部模式常规和非常规扫描次数、高曝光剂量扫描对家兔急性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1)高曝光剂量CT扫描组36只。采用约为常规剂量2倍的腹部CT扫描模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再将其分两大亚组,每组18只。①腹部模式一次性扫描组(一次性扫描组):CT扫描层厚为2.5mm分别连续扫描3、6、9、12、15和18次,48h后剖杀;②腹部模式重复扫描组(重复扫描组):CT扫描层厚以5mm分别连续扫描2、4、6、8、10和12次,24h后重复上述扫描,24h后剖杀。(2)常规CT扫描组:5只,采用常规次数和曝光剂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48h后剖杀。(3)健康对照组:5只。所有实验动物取脾组织作病理分析。结果光镜病理结果:①一次性扫描组:连续扫描6次时出现红髓髓窦略扩张、淤血;连续9-18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可见网状组织细胞增生和吞噬含铁血黄素。②重复扫描组:共8次扫描时出现红髓髓窦轻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16-24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间或有组织细胞增生。结论常规脾脏CT扫描是非常安全的;在非常规扫描次数和高曝光剂量下,CT辐射可能会引起家兔急性脾组织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急诊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脾脏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以下简称断流术),急诊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补脾不若补肾,补肾不若补脾”语出《传忠录》。补脾者东垣之医疗观点,补肾者景岳之学术精髓,二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脾与肾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和价值,从而间接地引出了脾与肾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2岁。5年前发现右拇指根部有一肿物,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1年后伤口破溃,肿物复发,呈肉芽肿样。去年,由于肿物迅速增大,又到外地某医院行右拇指肿物切除,右示指背岛状皮瓣转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良性肉芽肿。术后3个月,肿物再次复发,而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胸部及手部X线片未见异常。局部检查:右拇指掌侧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71年3月~1999年12月外科治疗肺癌248例,对临床资料及外科治疗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48例中,男209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5.4∶1;年龄31~82岁,平均55岁.肿瘤大小根据X光及术中所见,肿瘤直径≤3cm者68例(27 4%), 3.1~5cm者130例(52 4%),>5cm者50例(20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