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48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49, XXXXY karyotype syndrome has been thought of as a variant of Klinefelter's syndrome. It has an incidence of between 1/85 000 to 1/100 000 live births. Typical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e coarse faces, skeletal abnormalities, hypogenitalism and severe learning difficulties. Common ocular features include hypertelorism, epicanthic folds and up-slanting palpebral apertures.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high myopia and its successful correction leading to a positive personality change in one such patient. We advocate full ophthalmic examination, under anaesthesia if necessary, and a trial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 even in children thought unlikely to tolerate such.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异常与弱视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屈光检查在学龄前儿童弱视普查中的临床用途。方法应用日本尼康手提全自动检影仪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瞳孔验光,发现屈光有异常的儿童,再进一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主要以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为主,近视与近视散光较少。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病率是7.87%,弱视发病率为4.04%,接近全国其他同类报告(3.83%)。结论儿童弱视屈光普查优于视力普查,准确性高、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调查16-18岁视力正常男性325人650眼的屈光状态,眼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远视者为504眼(77.54%),近视者66眼(10.15%),混合散光者2眼(0.31%).正视者78眼(12.00%),325人中,内隐斜(包括兼上隐斜)者为126人(38 77%),上隐斜者13人(4.00%),正位者14人(4.31%);经用行x列表的x^2检验法分析,屈光不正的类型与斜视的种类之间没有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5.
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of eyes corrected with intra-ocular lense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model eye with realistic levels of corneal aspheric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berration is intermediate between that of paraxial schematic eyes and real eyes. By using standard optical aberration theory, it is shown that for a plano-convex lens with the curved surface facing the cornea, the aberra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normal phakic eyes and therefore probably too low to be of any clinical significance. However, for other lens orientations or designs, the level of aberration is usually higher and may lead to a refractive error varying with pupil size and a loss of acuity with large pupil diameters.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微机BASIC语言的屈光学矩阵算法程序,可方便、迅速地解决许多眼科屈光学计算问题,如共轴球面折射系统、共轴球面反射、折射系统、球、柱镜偏心棱镜效应计算和散光柱镜系统的斜交球、柱镜组合计算等等。  相似文献   
7.
徐渊  赵炜  惠延年  田艳明  周芳红  高艳萍 《医学争鸣》2003,24(13):1175-1176
目的 :研究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偏心率 (e值 )及其与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之间的相互关联 .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 ,对门诊屈光不正患者 393例 (76 2只眼 )的e值、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进行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0 .0统计软件作角膜偏心率的均数、标准差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的e值范围为 0~1.18(右 0~ 0 .73,左 0~ 1.18) ;e值为 0 .39± 0 .12 (右 0 .39±0 .11,左 0 .39± 0 .13) .e值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 (右眼Pear sonCorrelation =- 0 .10 5 ,P <0 .0 5 ;左眼PearsonCorrelation =- 0 .111,P <0 .0 5 ) .本组患者的e值与年龄、屈光度、角膜曲率均无显著关联 .结论 :角膜偏心率是屈光矫正的一项重要参数 ,推荐 0 .4作为年龄在 35岁以下的近视患者验配硬性隐形眼镜的e值  相似文献   
8.
巩膜环扎加压术后眼轴与屈光状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加压术后眼部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用眼科A超、检影验光等对86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86只患眼手术前1d及术后1、4、12w时的眼轴长度、眼屈光度等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眼轴长度在术后1、4、12w时均较术前增长(P<0.01)。眼屈光度在术后1、4、12w时均较术前增加,且向负值偏移(术后1、4w,P<0.015术后12w,P<0.05)。结论:巩膜环扎加压术后眼轴长度和屈光状态的变化与眼内嵴有关,术后眼轴增长是眼屈光度负值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方法:83只正视眼用TomeyTMS-2TM型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结果:①绝对等级全角膜有2~5种颜色,屈光力有轻微的变化;②角膜中央屈光力为43.854±1.321D,Simk值为44.142±1.342D,平均屈光力(ACP)为43.007±1.473D,角膜表面规则系数(SRI)为0.241±0.213,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SAI)为0.321±0.130,不规则散光指数(IAI)为0.357±0.006。结论:本文检查的国人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数值,可为屈光性角膜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者统计分析1999名学生及学龄前儿童(4~18岁)正常眼的视力及睫状肌麻痹下的屈光,发现各年龄组屈光度都可计算出一定范围的正常值,并呈现正态分布曲线。结合其他观察比较,特提出生理性近视眼的概念,并就其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性近视眼的区别,作了详细讨论。对于人群中大量存在的生理性近视眼(或称单纯性近视眼),作者认为可看作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一种适应性结果,属于一类生物学变异,而不是一种眼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