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0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88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2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2208篇
预防医学   194篇
眼科学   5514篇
药学   580篇
  7篇
中国医学   622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290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探讨DME病变程度与CT的关系。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共123例204眼,其中69眼诊断为DME(DME组),135眼无黄斑水肿为对照组。DME眼依据OCT形态学特点进一步分为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iffuse retinal thickness,DRT)型(34眼)、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型(19眼)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型(16眼),利用EDI-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CT和以黄斑为中心上、下、鼻、颞500 μm、1000 μm、1500 μm、2000 μm处CT。结果 DME组黄斑中心凹下CT为(326.72±90.15)μm,对照组为(320.17±106.46)μ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黄斑中心凹下CT与视网膜厚度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70,P=0.025)。DME亚型CT分别为:DRT型(303.94±81.47)μm、CME型(304.42±73.98)μm和SRD型(401.63±88.80)μm,SRD型CT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此外,SRD型的周边CT同样呈现均匀一致的增厚;鼻侧CT从500 μm至2000 μm呈距离敏感性降低(P<0.05),但SRD型鼻侧CT降低幅度明显变缓(P=0.195)。结论 SRD型黄斑水肿患者CT在中心凹下及周边部均显著增厚,CT与DME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评估非那雄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CSC患者31例40眼,采用单臂试验对患者进行非那雄胺治疗。使用非那雄胺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RNL)下积液状况,ETDRS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检查。结果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有10眼(25.0%)RNL下积液完全消退。持续治疗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有7眼(17.5%)、6眼(15.0%)、7眼(17.5%)、3眼(7.5%)及3眼(7.5%)RNL下积液消退,仅有4眼(10.0%)在治疗后6个月RNL下积液仍存在。患眼EDTRS视力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为(50.00±16.11)个字母,与治疗前(46.16±16.67)个字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3);治疗后2个月(53.39±14.67)个字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03);治疗后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57.39±12.76)个字母、(58.52±12.39)个字母、(59.13±10.76)个字母及(60.42±10.96)个字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而患眼CFT自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274.10±22.74)μm、(273.00±17.22)μm、(263.50±12.81)μm、(263.90±10.62)μm、(259.70±12.48)μm及(252.60±11.00)μm,与治疗前(296.60±35.41)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服药后身体不适或并发症发生。结论非那雄胺对于慢性CSC的治疗安全且有效,有望成为慢性CS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200例,2017.5.5日到2018.3.5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对照组给予基础临床方案为主护理,观察组再联合综合护理,对比2组的满意分值、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满意分值高、疼痛改善理想,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于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当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临床的开展,对于治疗一些其他方法难以治愈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但眼内硅油会导致多种并发症。2004年8月-2005年12月,本院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6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5岁因感冒发烧在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治疗,但停药后即复发而来我院,经门诊以“发热待查,白血病待除外”收入儿科住院治疗。患儿父母为近亲婚配,足月顺产,孕1产1,母乳喂养,出生时皮肤色泽正常。眼科检查:视力:右0.2-2.25DS-0.5DC×180°=0.3,左0.2-1.75DS-0.5DC×180°=0.4。双眼畏光,眼球水平样震颤,眼位正,双侧眉毛及睫毛呈棕黄色,双巩膜虹膜呈黑色,纹理不清,晶状体及玻璃体未见混浊。眼底检查:双侧视乳头边界清,视网膜血管狭窄,色素缺乏,整个视网膜呈灰白色调,脉络膜血管裸露,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清。体格检查:T38.1℃,P110次/分,…  相似文献   
9.
李云峰 《护理学杂志》2006,21(12):43-44
对30例(40眼)黄班变性和病理性近视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结果无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个月,效果良好。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治疗中严格操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眼疾之一。1990年1月.我院开展了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复位术.由于手术定位准确.液氮冷冻适量封孔.使234只眼术后91.6%达到解剖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病人住院期间我们加强了术前、术后和心理护理.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密观察病情.使病人减轻了痛苦.住院日为12~25天.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术后病人不需绝对卧床休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1一股资料我科1990年~1997年2月.共收治了视网膜脱离病人366例371只眼。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3岁。有234只眼术中使用了双目间接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