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赣州市生态环境现状1 .1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我市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四次 :一是 30年代后期 ,红军长征后的几年 ,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三光”政策 ,使大片森林毁于一旦。据于都等六县调查统计 ,毁林 6 5万多亩 ;二是 50年代后期 ,大跃进公社化期间 ,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食堂 ,耗能空前。据于都等八县统计 ,毁林面积 1 0 5.8万亩 ;三是 6 0年代末和 70年代“文革”期间 ,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 ,乱砍滥伐严重。据于都等九县的调查统计 ,毁林 1 59万亩 ;四是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到中央发出制止乱砍滥伐紧急通知前一段时间 ,据于都等八县调查统计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河网严重污染后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酸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广州市河网为例,通过测定河网受严重污染后水体沉积物中H2S、SO2、NH3的排放量,同时对当地的酸雨进行监测。[结果]实验表明,河网污染最严重的晚春、夏、初秋季节,H2S、SO2、NH3的排放量明显增高,且在这段时间,恰好是酸雨频发、严重的时期。[结论]河网污染与局部酸雨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宁德市酸雨频繁的原因及控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现象是大气化学和物理过程的综合效应。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迁移到地面的过程。其发生频率往往代表了一个地区大气污染的状况。酸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导致酸雨发生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宁德市2002年97份降雨样品的测定,就酸雨的来源、迁移进行分析。探讨宁德市酸雨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完善贫铀(DU)迁移的实验室模型,验证所建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对已建立的实验室模拟贫铀在土壤中的迁移的模型进行改进,采用分层取样,利用ICP-MS同时测量各层土样中铀含量及235U/238U值,根据测量值确定DU迁移深度。结果 对照组DU迁移到9~11cm,pH=4.0和pH=3.0的模拟酸雨使DU分别迁移到29cm及35cm以外;我国铀模拟实验舱周围、法国贫铀试验场、科索沃战场DU迁移深度分别为大于25cm、30cm、10cm~20cm。结论 酸雨可以促进贫铀的迁移;用改进的实验室模型模拟DU在土壤中的迁移,所得的迁移深度基本上与现实情况一致,说明模型的设计基本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环境卫生工程》2013,(6):42-42
湖北省环保厅目前下发了规范全省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切实规范和加强公开4个方面的环境监测信息。一是环境监测综合类信息,如环境空气、地表水水质、酸雨污染、声环境等方面的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7.
《大家健康》2014,(6):76-76
随着气候污染,如今酸雨现象日益增多。事实上,人体的内部,也正面临着一场“酸雨”的侵蚀,尤其在夏天,这场“酸雨”下得更加“猖狂”,这场灾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夏季又该怎样预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03年春季SARS流行期间,北京、广州、太原、长沙等地酸雨和紫外线辐射等特征分析,结果指出:降水偏少、时段分布不均匀、降水中pH值偏高、气候干燥、空气中气溶胶微粒含量过高,是滋生和传播各种病毒的主要原因,也是SARS和呼吸道疾病病毒传播的一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酸雨     
酸雨,这个搅得工业大国坐卧不宁的头号污染源,并非二十世纪的产物,大约一百年前,居住在不列颠的“先知”,世界史上第一位观察到空气污染的科学家罗伯特·奥伽斯·斯密司先生已经在他的报告中提到雨水不是纯净的,里面含有众多杂质,并且铸造一个精辟的短语——酸雨——描述降落在老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佳木斯市连续8年降水pH值定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佳木斯市降水有逐步酸化趋势。同时结合文献对佳木斯市降水逐步酸化趋势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并提请有关方面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