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立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万物生发,动物从冬眠中苏醒,小草发芽,这也是养生的开始。人们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起居的调养,加强锻炼等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晓京 《开卷有益》2014,(2):57-58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俗称“打春”,标志春季的开始。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3.
盂春 孟春,即春季的第一个月(立春、雨水)。立春,俗称打春,为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人们常说“春搭(打)五九尾”或“春搭(打)六九头”的节气谚语。  相似文献   
4.
李苹 《康复》2021,(2):37-37
立春过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顺着春天生发之气。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而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会损伤肝。那么,春天养肝应该吃些什么呢?谨记立春饮食原则,远离疾病困扰万物复苏,阳气上升,人体的五脏六腑蓄积的内热之毒也开始出现春燥,导致肝火旺盛,从而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色斑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开始。此时,可明显感觉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在这一由寒向暖过渡的时候,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古人迎春     
正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  相似文献   
7.
二月立春之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咬春的食品主要是萝卜、春饼、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为什么要吃萝卜呢7因为从立春起.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阳气升发.所以古人选定了辛甘发散的食物,以使身体顺应天时。也有民间说是萝卜可以解春困,其实也与其通调气机的作用分不开。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包括葱、蒜、椒、姜、芥等,调和成就餐的调味品。  相似文献   
8.
2月健康月历     
《药物与人》2011,(2):46-47
立春时节.气温变化还比较的大,天气乍暖还寒.正是人体抵抗力最薄弱的时候。所以,立春时节.不要着急换上薄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人.不应过早的换下冬衣.  相似文献   
9.
节气联撷趣     
节气联虽不如节日联多,但亦源远流长,有人认为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楹联出自敦煌遗书,其中“立春口(著)户上,富贵子孙昌”一联,就记载了立春之目的春符和春联活动。与节气有关的联语故事,也是情趣盎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句农谚道出了初春养生的基本要点。立春(2月4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紧接着的是雨水(2月19日)节气。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大好的春光里,养生和防病都应该趁早抓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