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07篇
  免费   3655篇
  国内免费   1001篇
耳鼻咽喉   117篇
儿科学   141篇
妇产科学   333篇
基础医学   3023篇
口腔科学   192篇
临床医学   11012篇
内科学   2285篇
皮肤病学   382篇
神经病学   1533篇
特种医学   21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410篇
综合类   23260篇
预防医学   58698篇
眼科学   160篇
药学   8676篇
  99篇
中国医学   2915篇
肿瘤学   425篇
  2024年   350篇
  2023年   1482篇
  2022年   1423篇
  2021年   1696篇
  2020年   1818篇
  2019年   1287篇
  2018年   785篇
  2017年   1105篇
  2016年   1543篇
  2015年   2524篇
  2014年   5087篇
  2013年   5002篇
  2012年   6652篇
  2011年   7311篇
  2010年   7033篇
  2009年   7285篇
  2008年   9275篇
  2007年   7873篇
  2006年   7551篇
  2005年   8063篇
  2004年   6031篇
  2003年   4447篇
  2002年   4171篇
  2001年   3251篇
  2000年   2650篇
  1999年   2023篇
  1998年   1628篇
  1997年   1525篇
  1996年   1396篇
  1995年   1276篇
  1994年   1148篇
  1993年   679篇
  1992年   523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25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力量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对于公立互联网医院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商业模式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基于经济学契约理论要义,提出在坚持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举、平衡公私益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医保政策、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机制来促进社会力量向医疗服务公益性目标回归,并通过构建完善的监督体制来约束部分社会力量的盲目逐利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疑病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级亚型[1],是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做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具有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2],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临床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3],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甚至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疑病症状可以是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疑病性烦恼是对身体健康或所怀疑疾病本身的纠缠,而不是指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的苦恼。患者也知道烦恼对健康不利,苦于无法摆脱、不能自拔,四处求医、陈述病情始末,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3.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选择,也是当前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为有效推进签约服务工作,国家陆续推出各项政策,全国各地也在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成效明显。但是,签约服务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执行难"是签约服务深度推进的一大困境。通过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结合签约服务政策执行过程,发现签约服务仍存在法治性不足、政策执行人员水平不高、激励不足、政策环境影响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需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提升执行人员素质和职业认同、建立医患互信、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角度进行政策创新,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近视眼防控的工作能力, 围绕近视眼防制, 该文分析了远视储备的意义及其正确运用, 指出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以往他人的经验, 在分析理疗仪器尤其是红光原理的仪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防控近视眼的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标本兼治的近视防控体系设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考察学龄前儿童同伴关系和内化问题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为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和儿童行为核对表对山东省菏泽市4所幼儿园22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考察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 随着年级升高,学龄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得分呈上升趋势(F值分别为6.40和4.81,P值均<0.01),而内化问题得分则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7.65和5.46,P值均<0.01);学龄前儿童前测时的同伴关系和内化问题对后测对应行为的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56,0.49,P值均<0.01);前测同伴关系对后测内化问题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19,P<0.05).结论 同伴关系和内化问题均表现出跨时间的稳定性,早期同伴关系和内化问题均能预测后期的对应行为.早期同伴关系能够预测后期内化问题,而早期内化问题无法预测后期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提升青少年健康,预防不良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黑龙江、湖北、安徽、广东、云南5个省15 538名初中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行为、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及心理状况等.结果 调查前1年,被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可疑网络成瘾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28.7%,3.3%和29.9%.有无自伤行为组间孤独感和情绪管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5,25.62,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有相关性(P<0.05);在控制性别、民族、年级、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管教方式、情绪管理、孤独感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各类型与网络成瘾各类型仍有相关性(OR=1.30~2.79),且网络成瘾者发生各类型NSSI风险均高于可疑网络成瘾者.结论 网络成瘾和可疑网络成瘾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子.加强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可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因素对老年人健走行为意图的影响。方法以滚雪球取样与立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404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感知运动利益与提示信息因素可使模式2的解释力增加26.6%,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因素可使模式3的解释力增加3.4%,健康信念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交互作用可使模式4的解释力增加5.4%。结论提示信息、感知运动利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四个因素对老年人健走行为意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健康信念对老年人健走行为意图的预测力受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1-2017年四川省三州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三州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千人卫生人力资源拥有量指标、基尼系数和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HRDI)分析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公平性。结果:三州地区千人卫生人力资源拥有量呈增长趋势;基尼系数大多超过0.4,仅护士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较小;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较小,需要量、缺乏量及缺乏比例均较大。结论:三州地区卫生人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配置公平性较差,尤其按地理、经济分布很不均衡;医护人员短缺,需要重点投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及在职业卫生检测报告质量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职业卫生检测报告44份,并选取2017年2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后职业卫生检测报告44份。结果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后,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有效性、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和企业职业危害状况分别为(10.42±2.8)分、(24.8±6.1)分、(31.4±6.0)分,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企业职业危害状况和职业卫生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包含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客户满意度、仪器有效率、检测报告及时率、一次交验合格率分别为95.4%、93.2%、97.7%、95.5%,明显高于实施前(分别为68.2%、72.7%、66.0%、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职业卫生检测报告质量,可对过程质量目标和报告质量目标进行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7-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年级2 78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问卷、状态特质抑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正向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负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2,0.43,0.14,-0.33,P值均<0.05)。自动思维中介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Bootstrapping法的95%CI为0.03~0.06)。消极应对分别调节了儿童期创伤与自动思维和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影响抑郁特质,其关系受到应对方式和自动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