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492篇
口腔科学   134篇
临床医学   359篇
内科学   416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1篇
综合类   656篇
预防医学   258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599篇
  1篇
中国医学   230篇
肿瘤学   19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42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22篇
  1975年   46篇
  1974年   40篇
  1973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瘢痕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组(10 ng/ml TGF-β1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5 min^12 h)、Smurf2 RNA干扰组[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 factor2,Smurf2)siRNA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72 h]、补骨脂素组(10μmol/L补骨脂素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继续培养72 h)、补骨脂素+TGF-β1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补骨脂素培养72 h后加入TGF-β1培养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urf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 SMA,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分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瘢痕组Smurf2蛋白[(0.83±0.08)比(0.38±0.07)]表达增加(P<0.05);与瘢痕组比较,Smurf2 RNA干扰组TGF-β1[(2.2±0.18)比(4.2±0.47)]表达降低(P<0.05);TGF-β1组Smurf2[(0.71±0.06)比(0.42±0.04)]、α-SMA[(1.42±0.12)比(0.91±0.09)]蛋白表达增加(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0.72±0.09)比(0.41±0.07)]表达增加(P<0.05);补骨脂素组Smurf2[(0.05±0.01)比(0.42±0.04)]、α-SMA[(0.71±0.07)比(0.91±0.09)]蛋白表达降低(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0.12±0.04)比(0.41±0.07)]降低(P<0.05)。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TGF-β1/Smurf2信号通路抑制α-SMA蛋白表达,从而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起到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I期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按不同缝合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例,术中直接缝合;观察组25例,术中行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I期修复;比较两组眼睑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成活率96.0%、切口Ⅰ期愈合率100%、修复满意率92.0%,均高于对照组的72.0%、68.0%、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眼睑缺损修复时,采用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眼睑修复良好,患者修复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顺铂聚乳酸微球的药物释放特性及肝动脉栓塞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顺铂聚乳酸微球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和家犬肝动脉栓塞研究。该微球粒径范围为50~200μm,平均粒径为115.76±35.94μm,顺铂含量为37.16%(W/W);体外药物释放机制符合Higuchi方程;肝动脉栓塞后8h,肝组织顺铂浓度高达21.55±12.18μg/g,明显高于肝动脉灌注顺铂组:3.16±0.09μg/g(P<0.05);肝动脉栓塞组的顺铂血浓峰值、各取血点浓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皆低于肝动脉灌注顺铂组。可望达到提高栓塞部位的药物疗效,降低全身毒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1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 4 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及 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 (NC)的HSV - 1特异性抗体 (HSV - 1IgG、HSV - 1IgM)浓度 ,并同步观察纤维蛋白原 (Fg)、血液流变特性指标变化及其与HSV - 1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HSV - 1IgG阳性率及平均浓度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 ) ,HSV - 1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HSV - 1IgG阳性与AMI均有相关关系 (OR4 2 6 6 ,P =0 0 19;OR 3 82 1,P =0 0 32 )。AMI组IgG、Fg、血浆黏度、低 /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NC组及OMI组 (P均 <0 0 5 )。AMI组中HSV - 1( )组上述指标 (除HCT外 )的改变与同组中HSV - 1( - )组及与NC、OMI组中HSV - 1(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AMI组中HSV - 1( )组IgG与Fg、血浆黏度、低 /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 ,而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 ,调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前后IgG与Fg均呈正相关。结论 HSV - 1感染与CHD(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与Fg、血液流变特性指标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微量地塞米松与抗病毒药物合用对抗单疱病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告在组织培养中地塞米松对单纯疱疹病毒(HSV)的生长繁殖无影响,对无环鸟苷(ACV)和环胞苷(CC)的抗病毒作用亦无干扰。在动物实验中,微量地塞米松[0.001%,常用浓度(0.1%)的百分之一]并不恶化上皮型HSV角膜炎。同时证明有效抗病毒药物的合用,微量地塞米松仍保留有良好的消炎作用,能促进上皮型和实质层型单疱角膜炎的痊愈过程。  相似文献   
6.
白蛋白微球作为肝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均匀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筛选了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白蛋白微球的六个因素,十二个水平。优化出最佳制备工艺,制备了平均粒径0.41~0.47μm的白蛋白微球。将此工艺制备的125I-白蛋白微球做动物体内研究,结果表明微球iv后主要浓集在肝脏,可达注入总剂量的68%,此微球在靶组织肝脏的变化规律可用二室模型契合。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和疑为心梗病人血中 c Tn 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采用金标法对 5 2例就诊病人测定其血中 c Tn- 和酶学法测定 CK- MB两个指标 ,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病人血中的 c Tn- 敏感度高于 CK- MB,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而疑为心梗病人血中的 c Tn- 敏感度高于 CK- MB且具有显著的特异性。c Tn- 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脱脂奶粉代替小牛胸腺DNA等大分子物质配制预杂交液和杂交液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同时用经典的含小牛胸腺DNA等大分子物质的预杂交液和杂交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用脱脂奶粉可以代替小牛胸腺DNA等大分子物质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此法经济,配制简便,实际可用。  相似文献   
9.
空管药物疗法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MTD复合药物对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实施空管药物疗法。78例103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患牙经两年观察,92.2%治愈率。文章介绍了治疗方法,讨论了空管药物疗法的愈合机理、优点、失败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