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3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84篇
口腔科学   359篇
临床医学   245篇
内科学   26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563篇
综合类   537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2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常伴有血脂紊乱,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脂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骨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通过RANK/RNAKL/OPG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调节破骨细胞等方式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   
3.
4.
1骨梗死 已知大量应用激素治疗可发生骨髓梗死[1].骨梗死就是骨髓坏死.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最常发生在股骨远段和胫骨近段的骨髓内.亦见有肱骨、不规则骨,甚至腰椎骨梗死.  相似文献   
5.
6.
骨细胞(osteocyte)是在矿化骨基质内名副其实的骨的细胞(bonecell)。通过细胞突触,骨细胞彼此相连,很可能也与骨髓中某些细胞相接,从而形成三维细胞网络。从骨的超微结构看,骨细胞处于很理想的位置,可以担当骨生理的重要调节因子。然而,由于骨细胞处于矿化骨基质深层,对其功能了解甚少。但随着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对这种成骨细胞系中的终末分化细胞进行深入研究,人们也由此对骨细胞的兴趣大增。骨细胞被认为是骨的机械应力感受器,它有可能参与骨重建。骨细胞能分泌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功能的硬骨素(sclerostin)。一种能降低肾脏磷回吸收的激素——调磷因子FGF23也主要源白骨细胞。随着我们对骨细胞了解的深入,清楚显示,骨细胞不仅能影响局部骨转换活性,而且对全身矿物质的体内平衡也有多种功能。因此,对骨细胞的研究,可以为代谢性骨病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骨细胞合成和降解软骨细胞外基质(ECM)大分子,而基质又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软骨结构。骨关节炎(OA)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ECM的降解超过其合成,引起软骨基质净含量的减少,覆盖关节骨表面的软骨甚至可完全耗损。其中ECM的重要成分聚蛋白多糖的丢失被认为是关节炎的主要早期表现,最初发生于关节表面,以后进展至深区.随后出现胶原纤维降解和组织力学障碍。  相似文献   
8.
张楠  张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3):987-988,1007
骨性关节炎的特征表现是关节软骨的进行性退变。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完整的关节软骨形态取决于软骨下骨的转化、正常的软骨细胞功能和基本的生物力学刺激㈦。鉴于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的关系十分密切,理论上理想的治疗药物应该着眼于生物力学刺激的干预和如何调整骨和软骨的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9.
将50只家兔造成实验性桡骨骨折,分批取骨痂标本,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执行者,巨噬细胞能吞噬死骨,但不能吸收骨质。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obtaining highly purified primary human osteoclast precursors for the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CD68(+) mono/macrophages were separ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of healthy donors by means of immunomagnetic cell sorting for subsequent analysis with flow cytometry. The isolated cells were incubated on coverslips or bone slices in the presence of dexamethasone(10(-8) mol/L),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25 microg/L ) and solubl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NF)-kappaB ligand (s-RANKL, 16 microg/L). Calcitonin receptor (CR)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 histochemistry were employed. The bone slices were also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ULTS: Fluorescence-activated cytometric analysis showed that 93.06%+/-0.61% n=4 of the selected cells were CD68(+) cells. After 7 days of culture of the CD68(+) cells, VR+, TRAP+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 appeared, and resorption lacunae could be observed by SEM. CONCLUSION: Highly purified CD68(+) cells can be obtained from human PBMCs as the osteoclast precursors, and mature osteoclasts can be induced from CD68(+) mono/macrophages by RANK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