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1999-2000
探讨胺碘酮与伊布利特对双极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持续心房颤动(AF)的影响。择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持续性AF患者86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应用伊布利特治疗,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两组患者转复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88.37%高于对照组69.77%(P0.05)。两组药物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对双极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持续AF的改善作用优于胺碘酮,且安全性较佳,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和比较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终止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于 2 0 0 1~ 2 0 0 4年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4 0例发作持续时间 <90d的心房扑动患者 ,按入院先后分 2组 ,分别静脉应用 (1~ 2次 ,每次 10min推注 )伊布利特 (1 0mg和 1 0mg)和普洛帕酮 (70 0mg和 70 0mg)。 结果 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转复心房扑动成功率分别为 90 %和 30 %。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 (2 1± 19)min和 (35± 8)min。房扑持续时间可作为房扑终止的预测因子。扑动波周长延长是伊布利特终止房扑的主要特征。心动过缓 (6 /2 0 ,30 % )和低血压 (4/2 0 ,2 0 % )是普洛帕酮的常见副作用。接受伊布利特治疗的 2 0例房扑患者有 8例出现单形性室早或短阵房扑伴差异性传导 ,未经特殊处理 ,均于用药后 1h内自行消失。结论 伊布利特作为一种Ⅲ类的抗心律失常药 ,在监测的条件下 ,能迅速、安全、有效地终止心房扑动。  相似文献   
4.
探讨伊布利特对人体右房、左房及右室有效不应期(RA-ERP、LA-ERP及RV-ERP)与房间、室间传导时间的影响。测定25例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于静脉推注伊布利特(0.0167mg/kg)前后在基础起搏周长为600ms时的RA-ERP、LA-ERP及RV-ERP,同时测量起搏与窦性心律时的心房、心室传导时间。其中通过起搏冠状静脉窦远端间接起搏左房。结果:①伊布利特明显延长RA-ERP、LA-ERP及RV-ERP(P均<0.001)。②使用伊布利特后,对窦性心律时的P波宽度、PR间期、QRS时限、AH及HV均无明显影响(P>0.05),对房间及室间传导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亦对急性期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影响(P>0.05)。③使用伊布利特后2例出现右束支阻滞。结论:伊布利特可明显延长RA-ERP、LA-ERP及RV-ERP,但不影响房间、室间传导时间。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4岁,因阵发性心悸23年,再发1天入院。患者自出生后无诱因出现心悸、胸闷症状,每次发作10min至数小时不等,偶伴胸闷,可自行停止,1年前再发心悸时出现低血压,昏倒,在ICU抢救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复律成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的272例患者,术中未能恢复窦性心律。男191例,女81例。术中给予静脉推注伊布利特,依据应用伊布利特后是否恢复窦性心律,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79例)和无效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转复成功率、左房内径、射血分数及安全性。结果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伊布利特转复窦性心律的总成功率为65.81%。有效组左房内径为(42.21±5.45)mm,无效组为(43.56±4.9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伊布利特转复窦性心律安全、有效,且成功率与患者左房内径相关。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顶空毛细管GC法同时测定富马酸伊布利特中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丙酮、乙醚、四氢呋喃、吡啶7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采用HP-1毛细管柱,FID检测器,水为溶剂。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8.9%、100.5%、97.9%、97.2%、98.6%、100.7%;RSD分别为1.84%、1.43%、1.66%、1.64%、1.99%、1.28%、3.52%。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富马酸伊布利特与盐酸普罗帕酮治疗持续时间〈90d的房扑/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房扑房颤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伊布利特组,22例,其中房扑9例,房颤13例)和对照组(普罗帕酮组,18例,其中房扑7例。房颤11例)。两组分别在持续心电、血压监护下于10min内静脉推注伊布利特1mg或普罗帕酮70mg,如给药结束10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给药后4h内的房扑/房颤的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40例中19例在90min内转复,其中盐酸普罗帕酮组5例,转复率27.8%,富马酸伊布利特组14例,转复率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马酸伊布利特组22例中有1例(4.4%)发生短阵室速,2例(8.1%)发生频发室早,未行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普罗帕酮比较。富马酸伊布利特对房扑/房颤的转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冯霞  何振山 《医学综述》2008,14(5):757-759
伊布利特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转复,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伊布利特的临床疗效优于普罗帕酮,与氟卡胺、胺碘酮疗效相近,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胺碘酮、电复律、镁剂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国外伊布利特已广泛应用于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近年更有临床研究发现伊布利特与Ic类药物合用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成功率增加、而致严重心律失常与单用伊布利特时相当。现对伊布利特与Ic类药物合用的药理基础、临床试验结果及问题和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