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 1993年 7月至 2 0 0 3年 6月转入本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进行统计并进行前后 5年的比较 ,评价VLBWI这一生命脆弱的特殊群体的收治情况及并发症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 10年NICU收住的 18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 1998年 7月至 2 0 0 3年 6月 (后 5年 )出生的VLBWI胎龄、出生体重较 1993年 7月至 1998年 6月 (前 5年 )降低 ,平均住院天数延长 (t值分别为 3.2 ,2 .9,1.97,均P <0 .0 5 ) ,后 5年中第三季度收入院的VLBWI较前明显增多 (χ2 =7.4 ,P <0 .0 5 ) ,在Ⅲ级医院出生的VLBWI较前减少 (χ2 =4 .78,P <0 .0 5 ) ,在Ⅱ级医院出生的VLBWI较前增多 (χ2 =6 .0 1,P<0 .0 5 ) ,VLBWI合并症中新生儿窒息与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较前升高 (χ2 分别为 6 .6和 6 .9,P <0 .0 5 )。VLBWI中存在围产期异常及其母存在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较前增多 (χ2 分别为 8.3和 4 .37,P <0 .0 5 )。【结论】由于抢救技术的提高 ,极低出生体重儿呈低龄、小体重、住院日延长趋势 ,在Ⅱ级医院出生者增多 ,围产期异常的发生并未相应下降 ,死亡风险及救治代价较前增加 ,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PON1(对氧磷酶)Q192R基因多态性及在人群中的分布,分析各基因型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28例,男80例,女48例,年龄为36~82(65.25±9.83)岁,全部病例有明确心梗病史或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正常对照组110例,男66例,女44例,年龄31~87(63.52±7.91)岁,选自人群健康查体的随机个体。结果:PON1Q192R有QQ、QR、RR三种基因型,正常人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0 0、0.490 9、0.309 1,冠心病组QQ、QR、RR三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6 6、0.531 3、0.242 1。结论:潍坊地区汉族人群PON1(对氧磷酶)基因多态性和冠心病无关。  相似文献   
3.
饶小胖  徐海燕  王沛  殷玉磊 《医药世界》2010,(11):1560-1561,1564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儿童超重和肥胖患病现状。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城阳区5450名儿童测查身高、体重,以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结果青岛市城阳区3~18岁儿童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2.8%、9.0%,其中男童分别为13.9%、9.9%,女童分别11.6%、8.4%。4~7岁肥胖检出率女童大于男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3岁男童和女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8岁肥胖检出率男童大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市城阳区儿童超重和肥胖日益增多,必须加强对儿童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烟台地区产金属伊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基因型及菌株的同源性,为监控产酶菌株的流行及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EDTA纸片复合法和E—test法分别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PCR扩增耐药基因imp、vim、spm和gim,用MIC法测定产金属G内酰胺酶菌株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42株耐亚胺培南和头胞他啶铜绿假单胞菌EDTA纸片复合法筛选出18株金属酶菌株、E—test法15株、PCR法12株;PCR法检测到imp阳性菌株4株,vim阳性菌株8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呈多重耐药,且PCR法阳性产金属酶菌株呈现为高水平耐药;ERIC—PCR结果显示,18株产金属伊内酰胺酶菌株呈现7种基因模型,其中10株为同一基因模型。结论经济简便快捷的EDTA纸片复合法可作为首选方法来对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筛选,烟台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所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vim型为主,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某医院在一定时期曾出现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