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14篇
  免费   5005篇
  国内免费   3090篇
耳鼻咽喉   741篇
儿科学   695篇
妇产科学   517篇
基础医学   5058篇
口腔科学   2809篇
临床医学   18074篇
内科学   5515篇
皮肤病学   708篇
神经病学   1681篇
特种医学   46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25020篇
综合类   43116篇
预防医学   7790篇
眼科学   2192篇
药学   16010篇
  278篇
中国医学   24153篇
肿瘤学   1826篇
  2024年   786篇
  2023年   3050篇
  2022年   2449篇
  2021年   3227篇
  2020年   3361篇
  2019年   3330篇
  2018年   1522篇
  2017年   2802篇
  2016年   3283篇
  2015年   4129篇
  2014年   7672篇
  2013年   7635篇
  2012年   9688篇
  2011年   10424篇
  2010年   9605篇
  2009年   8853篇
  2008年   9852篇
  2007年   9015篇
  2006年   8024篇
  2005年   8339篇
  2004年   7301篇
  2003年   6523篇
  2002年   5400篇
  2001年   4651篇
  2000年   3890篇
  1999年   3169篇
  1998年   2473篇
  1997年   2210篇
  1996年   2015篇
  1995年   1638篇
  1994年   1213篇
  1993年   822篇
  1992年   643篇
  1991年   568篇
  1990年   428篇
  1989年   493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脊柱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0.21±11.21)min、(18.79±8.41)ml、(0.51±0.36)mm、(3.51±1.22)d,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2.54±14.54)min、(61.23±19.25)ml、(6.52±1.45)mm、(9.14±2.1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术后并发症。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治疗效率较高,康复作用突出,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红亮 《中医学报》2016,(6):910-912
目的:观察理筋通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3组,理筋通督组、传统手法组及安慰剂组。理筋通督组采用理筋通督手法;传统手法组采用传统手法;安慰剂组口服维生素C。结果:理筋通督手法可显著减缓患者基底动脉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P0.05)。理筋通督组有效率为93.67%,传统手法组有效率为67.5%,安慰剂组有效率为17.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筋通督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理筋通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7.
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逐步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血液采集无偿化,越来越多的公民踊跃的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随着无偿献血形式的越来越好,如何巩固献血队伍,持续推进采供血事业发展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固定献血者可以大大提升血液安全系数,而首次献血者比例则能充分反映出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献血活力和潜力,但献血者年龄的结构老龄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晋城市地区近几年的固定献血者、首次献血比例以及献血者年龄结构,对首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在无偿献血人群所占比例以及与献血者年龄变化趋势相关性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钩板固定术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克氏针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锁骨钩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优良率分别为73.9%和92.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中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实施锁骨钩板固定术治疗,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与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疗效优良率。结果实验组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低(P <0.05)。实验组的优良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1.67%(P <0.05)。结论对需接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有效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