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对安氏Ⅱ类骨性错患者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60例安氏Ⅱ类骨性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Twin-block联合直丝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直丝矫治器治疗。观察2组矫治前、矫治后12个月、36个月硬组织指标(SNA、SNB、ANB、U1-NA夹角、U1-NA距离、L1-NB距离、L1-NB夹角、U1-L1夹角)和软组织测量指标[UL-U1、LL-L1、覆盖(over jet)、覆(overbite)、上唇突点至E 线的垂直距离(E-upper-lip)、下唇突点至E 线的垂直距离(E-lower-lip)、颏沟倾角、颏软组织厚度]的变化。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后12个月、36个月U1-NA、U1-NA、L1-NB、L1-NB、覆盖、覆、E-upper-lip、E-lower-lip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U1-L1、鼻唇角、颏沟倾角、颏软组织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Twin-block联合直丝矫治器可显著改善安氏Ⅱ类骨性错患者口颌以及面部软、硬组织关系,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hort-term skeletal and dental effects of two-phase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cluding either a Twin-block or an XBow appliance.Materials and 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of 50 consecutive Class II cases treated in a private practice with either a Twin-block (25) or XBow (25) appliance followed by full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To factor out growth, an untreated Class II control group (25) was considered.Results:A MANOVA of treatment/observation changes followed by univariate pairwise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the maxilla moved forward less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s for mandibular changes, the corpus length increase was larger in the Twin-block group by 3.9 mm. Dentally, mesial movement of mandibular molars was greater in both treatment groups. Although no distalization of maxillary molars was found in either treatment group, restriction of mesial movement of these teeth was seen in both treatment groups. Both treatment groups demonstrated increased mandibular incisor proclination with larger increases for the XBow group by 3.3°. The Wits value was decreased by 1.6 mm more in the Twin-block group. No sex-related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s:Class II correction using an XBow or Twin-block followed by fixed appliances occurs through a relatively similar combination of dental and skeletal effects. An increase in mandibular incisor inclination for the XBow group and an increased corpus length for the Twin-block group were notable exceptions. No overall treatment length differences were seen.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儿童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分析法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测量治疗前后的上气道线距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检测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结果 Twin-block治疗前后,ss/OLP、pg/OLP明显增大, Co/OLP和前牙覆盖明显减小, Go-Me长度明显增加,磨牙关系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气道测量值Adl-PNS、Ad2-PNS、Mcnamara线、U-MPW、TB-TPPW治疗后均有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有效地改善骨性Ⅱ类患者的咬关系和侧貌,可以有效增加上气道各段前后径长度,这些变化主要由髁突前移导致的下颌骨生长发育所致。  相似文献   
4.
张进军  张莹 《口腔医学》2013,(12):831-833
目的观察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于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的矫治作用,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选择18例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013岁,无矫治史的患者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18例患者经过2013岁,无矫治史的患者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18例患者经过2024个月的治疗后,前牙覆、覆盖关系基本正常,磨牙关系中性,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片段弓技术联合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中的矫治效果。方法对14例替牙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胎患者,先在上颌采用片段弓技术,再重建[牙合]关系,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矫治后所有患者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均达到中性关系,覆胎、覆盖正常,面部外观明显改善。下颌骨向前调位,下面高增加。结论片段弓技术和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招惠珍  王新革  殷慧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51+54-51,54
目的分析采用Twin-block矫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38例,对治疗前后的上下切牙位置、前牙覆盖情况、磨牙关系以及上下颌骨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win-block矫治可以明显促进下颌骨发育,改善外观,治疗后上切牙平均后移2.8 mm,下切牙平均前移2.6 mm,前牙覆盖平均减少4.9 mm。结论Twin-block矫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效果确切,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而且可以使下颌前移,以致下颌磨牙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同时可以使唇向上切牙舌向移动,进一步改善深覆盖状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者19例,共28侧关节纳入研究,治疗前后均拍摄MRI,测量治疗前后关节盘前后径、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关节盘形态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例患者28侧关节盘均存在可复性前移位,经过改良Twin-block治疗后,24侧关节盘位置恢复正常,4侧关节盘在闭口时仍处于前移位状态.治疗后关节盘前后径增加,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盘形态治疗前以V形最多(16侧),其次为双面平滑形(9侧);治疗后以双凹形(16侧)和双面平滑形(10侧)为主;治疗后关节盘形变程度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侧关节盘复位失败者,治疗前盘髁距离及盘髁角度相对较大,关节盘形变相对较重.结论 改良Twin-block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发生移位的关节盘前后径及位置恢复,使关节盘形变减小.但对于关节盘移位及形变程度较重者,其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Ⅲ类磁力Twin-block功能矫形装置(MOA-Ⅲ),通过对青春前期安氏Ⅲ类错的临床治疗,分析其对青春前期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复合体的作用,探讨其临床矫治机制。方法:应用MOA-Ⅲ矫治器对30例(男12例,女18例)青春前期轻度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治疗。另外选取18例(男7例,女11例)未立刻进行治疗并随访半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初始年龄为9岁3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6.6个月。利用SPSS15.0软件包,应用t检验对40项相关头颅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OA-Ⅲ可对上、下颌骨间关系的调整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上颌骨发生前移并伴随一定的顺时针旋转,下颌骨则发生轻度的后下旋转。下颌骨体及下颌支长度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上颌前牙发生一定程度唇倾,而下前牙发生一定程度的舌倾。软组织测量显示,上唇前移而下唇发生一定程度的后移。对照组除一些下颌骨及软组织的测量项目发生变化外,其他项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与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MOA-Ⅲ矫治器对青春前期轻度骨性Ⅲ类错进行治疗是有效的。其矫治结果主要来自上颌骨及上颌牙列的前移及下颌骨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Activator、FR-Ⅱ、Step-by-step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引起下颌支抗丧失的差异。方法选择36例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的投影测量数据配对治疗组,分成 Activator 功能矫正器组(Activator 组)、FR-Ⅱ型功能矫正器组(FR-Ⅱ组)、Step-by-step Twin-block功能矫正器组(Step-by-step Twin-block组)。每组12例,同时招募符合条件的志愿者1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 Activator组患者上切牙唇倾度无改变,FR-Ⅱ组患者维持了上颌骨和上切牙原来的位置,上颌的生长发育无明显的改变,而 Step-by-step Twin-block组患者上前牙伸长,上前牙突度改变主要是上前牙内倾。3组均对上磨牙具有远中移动作用,均引起下前牙唇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论是一步法导下颌向前的功能矫治器Activator、FR-Ⅱ型矫治器还是 Step-by-step Twin-block矫治器均引起下颌牙列支抗丧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方丝弓技术治疗成人AngleIH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方丝弓技术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18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软组织测量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矫治效果。结果下颌软组织的变化十分明显,较快改善了侧貌外形。上颌前牙适度的唇倾也对软组织侧貌改善起了一定的作用。随访病例最长的3年,无复发。结论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方丝弓技术,可快速有效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对下颌软组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