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超声表现及术前诊断情况,探讨SPTP的诊断模式,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准确度。方法选择40例SPTP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35.5岁。均行手术治疗和病理诊断,其中32例术前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情况。结果 40例SPTP均为单发。术前超声检查漏诊3例,29例SPTP超声多表现为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晰的实性或实性为主病灶,回声不均,缺乏血液供应。24例超声定位诊断正确,15例提示定性诊断,考虑1种疾病者7例(其中1例诊断为SPTP),2种疾病者7例(6例诊断为SPTP),3种疾病者1例(诊断为SPTP)。结论超声诊断SPTP应密切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多方位、多切面扫查,诊断结论提示2种可能的疾病,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瘤内注射复方中药"99-克星"的活性组分AG-05体内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方法 观察AG-05瘤内注射对小鼠肝癌H22肿瘤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应用磺酰罗丹明(SRB)法检测AG-05对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AG-05具有较强的抑制小鼠肝癌H22生长的作用,2 mg/kg、1 mg/kg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达62.8%、37.4%;AG-05对HepG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AG-05作用48 h后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大部分细胞肿胀坏死,部分细胞出现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凋亡率实验组20 μg/ml、10 μg/ml两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分别为 (20.1±4.3)%和(13.5±2.1)%.结论 复方中药 "99-克星"活性组分AG-05具有明显的抗肝癌作用,其作用机理与直接破坏肿瘤细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超声介入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瘤内注射治疗小鼠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缓释蓖麻毒素超声介入局部消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复乳法制备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周期。将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注射到小鼠皮下移植肝癌,观察肿瘤的超声影像改变,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病理检查肿瘤坏死情况。结果制备的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包封率达77.3%,体外持续释放药物3d,肿瘤内注射抑瘤率达71.3%,明显高于游离蓖麻毒素组的40.0%(P〈0.01),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细胞核固缩。结论超声介入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小鼠瘤内注射治疗肿瘤安全高效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年内诊断治疗的36例高血压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稳定11例,恶化18例,死亡7例。结论:早期诊断高血压肾病并早期治疗高血压肾病,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超声分型,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9例胰腺IPMN的临床与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超声特征及诊断信息。结果 根据声像图表现不同,胰腺IPMN可分为单房囊性型(10.3%,3/29)、多房囊性型(44.8%,13/29)、实性型(17.2%,5/29)和主胰管型(27.6%,8/29)。IPMN胰管扩张,病灶与主胰管相通,乏血供。术前超声检查对多房囊性型IPMN的诊断准确率达84.6%。结论 胰腺IPMN的超声分型可分为单房囊性型、多房囊性型、实性型和主胰管型,其中多房囊性型IPMN的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T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nCRT, 并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271例, 记录临床、经直肠腔内超声(ERUS)和SWE检查资料。分析并筛选出低T分期的独立预测因子, 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独立的测试集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 并与超声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病灶周围系膜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病灶厚径、肠周肿大淋巴结是诊断低T分期的独立预测因子, OR值分别为1.089、1.214、0.183。采用病灶周围系膜Emean、病灶厚径、肠周肿大淋巴结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A和采用病灶周围系膜Emean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B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931、0.918, 准确性分别为0.888、0.887), 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但显著高于超声医师(均P<0.001)。结论 SWE可...  相似文献   
7.
背景:蓖麻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活性,但缺乏特异性,全身用药可导致严重毒副作用,采用缓释载体包载进行间质化疗可达到提高肿瘤局部治疗效应,并且避免全身毒性的效果。 目的: 制备可注射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温敏型凝胶,观察其作为蓖麻毒素缓释载体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8-12在福建医科大学医药生物工程中心完成。 材料:蓖麻毒素由福建省超声医学研究所纯化,纯度达95%。DL-丙交酯、L-乙交酯由北京元生融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 主要观察指标:试管翻转法测定相转变温度,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核磁共振推测聚合物嵌段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凝胶包载蓖麻毒素的体外释放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释放蓖麻毒素结构完整性,MTT法测定体外释放蓖麻毒素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合成的聚合物具有反向热敏性,质量浓度为230 g/L时的相转变温度为26 ℃。聚合物质均分子质量为8 027,数均分子质量为 6 643,多元分散系数为1.17, 聚乙二醇与聚乳酸嵌段比例约为3∶2。载药凝胶在体外持续释放蓖麻毒素达18 d,并且较好地保持了蓖麻毒素结构稳定性和细胞毒活性。 结论:合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是蓖麻毒素较理想的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8.
张秀娟  陈志奎 《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1):1335-1336
0 引言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肝癌.在肝癌的防治策略中,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但临床上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仅为15%~20%,且手术治疗后5年复发率高达60%~70%以上[1].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将缓释药物植入或注射到肿瘤间质进行化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间质化疗可使肿瘤局部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并且不良反应低,临床上已应用于脑胶质瘤、胰腺癌、肝癌等肿瘤的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超声引导下肝癌局部注射缓释药物进行间质化疗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眼镜蛇毒细胞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活性,但缺乏特异性,全身用药可导致严重毒副作用,而采用缓释载体包载进行间质化疗可达到提高肿瘤局部治疗效应,并且减轻全身毒性。 目的:制备眼镜蛇毒细胞毒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观察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2/2008-05在福建医科大学医药生物工程中心完成。 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烯醇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广东产中华眼镜蛇毒。 方法:采用分子筛、离子交换分离,反相疏水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纯化细胞毒素,MTT法检测细胞毒活性,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球。 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载药微球的表面形态,激光粒径仪测微球粒径,计算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周期。 结果:纯化的眼镜蛇细胞毒素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HepG2细胞12,24 h的IC50分别为1.43,1.12 mg/L。复乳法制备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粒径2~8 μm,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4.10±9.92)%和(0.72±0.09)%,21 d药物累积释放63.3%,释放细胞毒素保持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可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良好缓释效果、保持完整生物学活性的眼镜蛇毒细胞毒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icin temperature response gel on breast cancer and its regulatory effect on immune function in rats.Methods:Ricin was purified by chromatography and identified by immunoblotting.The rat subcutaneously transplanted breast cancer model was established.Forty model rats with a tumor diameter of about 3.0 cm were subjected to the study.They were randomized into four groups equally:the model group and three treated groups(blank gel,ricin,ricin-gel) were administered with blank gel, ricin,and ricin temperature response gel via percutaneous intratumor injection,respectively.The tumor was isolated 10 days later for the estimation of tumor inhibition rate(TIR) by weighing,pathologic examination,and detection of tumor apoptosis-associated genes bcl-2 and bax with semiquantitative RT-PCR.Also,peripheral blood was obtained to test T-lymphocyte subsets,the killing function of lymphocytes,and the content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and interleukin-2(IL-2).The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Results:The TIR in the ricin-gel group was 61.8%,with th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showing extensive tumor tissue necrosi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after ricin temperature response gel treatment,bcl-2 expression was down- regulated,bax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CD4~+ lymphocytes and CD4~+/CD8~+ ratio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increased,the killing function of lymphocytes was enhanced,and the contents of TNF-αand IL-2 were elevated (P<0.05 or P<0.01).Conclusion:Intratumor injection of ricin temperature-responsive gel showed significant antitumor effect on breast cancer and could enhance the immune function in the tumor-bearing r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