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MsPGN中医证候与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图文分析软件参照Katafuchi积分对126例MsPGN患者的肾脏病理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从气虚证(包括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瘀血证角度分析中医证候与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结果:气虚证肾小管萎缩积分高于非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增生积分高于非气阴两虚,湿热证系膜细胞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积分高于非湿热证,瘀血证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积分高于非瘀血证,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PGN肾脏病理积分可为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吉非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在一定范围内有显著的效果,而EGFR突变有望成为吉非替尼敏感性的预测指标。国内外临床和基础研究有助于吉非替尼的合理使用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分化及p53、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龙树  贺亚敏  朱长乐 《吉林医学》2009,30(21):2572-257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伴平滑肌和神经分化与肿瘤危险性的关系,以及细胞增殖活性,P53蛋白在GISTs中表达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50例GISTs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MA、S100、Ki67、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蛋白表达与肿瘤危险性程度作统计分析。结果:在高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极低度危险性的胃肠道间质瘤中,SM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4.2%、80%、72.7%、66.7%,各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50%、27.3%、26.7%,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MA和S100可同时或分别在间质瘤中表达;p53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57.1%、40%、18.1%,在极低度危险性组无阳性表达;Ki67阳性率为64.2%、80%、18.1%,6.7%;p53,Ki67表达在高、中危险组与低危险及极低危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可分别或同时表达平滑肌、神经源分化,在肿瘤危险性分级中没有显著差异;p53,Ki67表达与GISTs与肿瘤的危险性分级有显著差异,是判断肿瘤危险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肠癌组织中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数量以及兼职抗原递呈细胞肠癌组织中HLA-Ⅱ类分子表达强度改变,揭示肠癌组织中的抗原递呈功能改变,为肠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标记肠癌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HLA-Ⅱ类分子,以切端组织形态正常的黏膜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作为对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肠癌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改变以及HLA-Ⅱ类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相对于切端黏膜,肠癌组织中HLA-Ⅱ类分子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组织HLA-Ⅱ类分子表达在肠癌不同分级、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在肠癌不同分级、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癌组织中HLA-Ⅱ类分子表达显著下降,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导致肠癌组织中的肿瘤抗原递呈功能下降,是肠癌组织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汤对内镜下大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内镜下大肠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大肠腺瘤切除术后,观察组服用健脾化瘀汤,对照组不再进行其他治疗。2组均于大肠腺瘤切除术后1年复查肠镜,记录腺瘤数目、大小,以及大肠黏膜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Ki67表达值的变化并进行评分,比较2组试验前后COX-2、Ki67表达阴转情况。结果观察后,观察组腺瘤数目[(0.20±0.48)分比(1.67±1.54)分,t=4.980]、腺瘤大小[(0.23±0.57)分比(2.73±2.80)分,t=4.788]评分,COX-2[(1.96±1.27)分比(3.64±1.95)分,t=3.673]、Ki67[(2.04±1.46)分比(4.50±1.73)分,t=5.558]表达值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OX-2、Ki67表达阴转例数分别为21例、22例,高于对照组的12例(P=0.004)、14例(P<0.001)。结论健脾化瘀汤可降低大肠腺瘤切除术后的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Ki6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腋下淋巴结异位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普外科收治的1例腋下淋巴结异位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为一63岁女性,因“扪及左侧腋下肿块且逐渐增大1+个月”就诊。术前穿刺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提示: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分化肿瘤可能。采用手术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石蜡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组织内增生的鳞状上皮伴多发小囊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上皮样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34βE1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10%+)。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内异位皮肤附属器组织伴毛源性肿瘤形成。术后恢复顺利,近期无复发。结论 腋窝淋巴结异位腺体少见,异位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肿瘤更罕见,此需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副乳腺癌、纤维腺瘤等鉴别,完整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结肠癌组织中 Bmi -1和 p53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对60例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 Bmi -1和 p53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组织中 Bmi -1阳性表达34例(阳性率为56.7%),相应癌旁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2例(3.33%),结肠癌组织中 p53阳性表达44例(阳性率为73.3%),相应癌旁组织中无阳性表达(0%),结肠癌与正常组织中 Bmi -1和 p53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mi -1和 p53的表达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方面关联不大(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P <0.05)及 Duke's 分期(P <0.01)方面关联明显。同时,Bmi -1和 p5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461,P <0.01)。结论:Bmi -1和 p53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评估结肠癌预后的有效指标,Bmi -1和 p53可能成为预测结肠癌高度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形态学基础上开展更加灵敏准确的体液肿瘤细胞基因变异临床应用转化项目。方法常规形态学诊断后,应用多重荧光PCR、基因测序和FISH法分别检测尿液细胞DNA微卫星的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缺失、胸/腹水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结果29例尿液样本中的10例泌尿系肿瘤患者有4个低度MSI,5个高度MSI,1例为正常,1例膀胱癌尿液发现P16缺失/CSP17三体;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0%。而7例膀胱癌术后尿液复查患者,9例泌尿系统炎症,血尿和膀胱异型增生患者及3例正常体检者中仅发现一例微卫星不稳定现象,阴性特异性达95%。30例肺癌患者的胸/腹水细胞中有3例分别检测出EGFR基因第19外显子746—750del缺失1例,752—759del缺失1例,18外显子281del缺失1例及c—kit基因第11外显子558—565del缺失1例。结论应用多重PCR,FISH和基因测序法检测体液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缺失及DNA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可早期确诊和提高体液癌细胞阳性率(90%),细胞HE染色后也可进行微卫星和基因测序检测,适于晚期肿瘤胸腹水和膀胱癌治疗后复查,是无创性的诊断高度敏感特异的分子病理临床应用新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形态学基础上开展更加灵敏准确的体液肿瘤细胞基因变异临床应用转化项目。方法常规形态学诊断后,应用多重荧光PCR、基因测序和FISH法分别检测尿液细胞DNA微卫星的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缺失、胸/腹水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结果29例尿液样本中的10例泌尿系肿瘤患者有4个低度MSI,5个高度MSI,1例为正常,1例膀胱癌尿液发现P16缺失/CSP17三体;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0%。而7例膀胱癌术后尿液复查患者,9例泌尿系统炎症,血尿和膀胱异型增生患者及3例正常体检者中仅发现一例微卫星不稳定现象,阴性特异性达95%。30例肺癌患者的胸/腹水细胞中有3例分别检测出EGFR基因第19外显子746-750del缺失1例,752-759del缺失1例,18外显子281del缺失1例及c-kit基因第11外显子558-565del缺失1例。结论应用多重PCR,FISH和基因测序法检测体液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缺失及DNA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可早期确诊和提高体液癌细胞阳性率(90%),细胞HE染色后也可进行微卫星和基因测序检测,适于晚期肿瘤胸腹水和膀胱癌治疗后复查,是无创性的诊断高度敏感特异的分子病理临床应用新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患者,观察其诱发的不同程度急性接触性皮炎临床特点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11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按贴敷后皮肤反应程度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喘息、哮鸣音、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肉眼下皮损表现、皮损病理学以及TSLP的表达。结果 中重度组患者贴敷后喘息、哮鸣音、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均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患者只有少数感到贴敷处痛痒、红斑、小丘疹或簇状小水疱,中重度组贴敷处痛痒难忍、红斑、水疱程度重于前者。病理学示轻度组表现为血管周围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中重度组表现为真皮血管扩张、充血明显,其周围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光镜下TSLP在轻度组主要分布于表皮全层,中重度组大量分布于真皮层血管周围。TSLP表达量与穴位贴敷后急性接触性皮炎炎性程度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穴位贴敷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皮炎炎症程度与临床表现及TSLP表达呈正相关,可能与真皮血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