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的价值迄今尚无定论。部分研究显示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局控率和总生存率,但是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的设计、放疗介入时间、放疗剂量等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就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现状及争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ⅣB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全身治疗中增加放疗的生存获益情况。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入院的298例初诊为ⅣB期ESCC患者的治疗信息。根据治疗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早期放疗干预组(CRT组/197例)、挽救性放疗干预或不干预组(CT组/101例)。通过使用倾向评分匹配使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特征保持均衡,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差异,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2.8%∶31.5%(P=0.006)、98.9%∶85.4%(P=0.001)。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52.8%、31.5%∶10.1%、15.7%∶2.2%。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8.5个月(95%CI为6.7~10.3个月)∶4.4个月(95%CI为3.5~5.3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OS)期分别为17.1个月(95%CI为14.9~19.3个月)∶12.7个月(95%CI为8.0~17.4个月)(P<0.001)。不良反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血液学上。结论初诊ⅣB期ESCC患者,应尽早在全身治疗中联合放疗,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且能有效改善吞咽困难,不良反应可耐受。应在较大的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ⅣB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全身治疗中增加放疗的生存获益情况。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入院的298例初诊为ⅣB期ESCC患者的治疗信息。根据治疗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早期放疗干预组(CRT组/197例)、挽救性放疗干预或不干预组(CT组/101例)。通过使用倾向评分匹配使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特征保持均衡,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差异,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2.8%∶31.5%(P=0.006)、98.9%∶85.4%(P=0.001)。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52.8%、31.5%∶10.1%、15.7%∶2.2%。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8.5个月(95%CI为6.7~10.3个月)∶4.4个月(95%CI为3.5~5.3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OS)期分别为17.1个月(95%CI为14.9~19.3个月)∶12.7个月(95%CI为8.0~17.4个月)(P<0.001)。不良反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血液学上。结论 初诊ⅣB期ESCC患者,应尽早在全身治疗中联合放疗,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且能有效改善吞咽困难,不良反应可耐受。应在较大的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背景 仅有少量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总体疗效不令人满意。因此,选择有效的预后观察指标十分重要。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预测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回顾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收集患者免疫治疗第8周LDH水平。随访截至2021-08-31,记录随访结果。观察死亡情况、患者疾病缓解情况,并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基线LDH水平患者PFS、OS生存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PFS、OS的影响因素。 结果 44例患者中基线LDH低水平(基线LDH<200 U/L)者28例,基线LDH高水平(基线LDH≥200 U/L)者16例。基线LDH低水平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χ2=8.522,P=0.013)。44例患者中病情进展(PD)8例,无PD患者36例。PD患者?LDH(治疗过程中LDH的变化)高于无PD患者(t=2.394,P=0.021)。截至2021-08-31,9例(20.5%)患者存活;中位PFS为6(2,11)个月;中位OS为11(7,18)个月。基线LDH低水平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90、12.327,P值分别为0.009、<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DH水平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PFS的影响因素〔HR=2.686,95%CI(1.274,5.664),P=0.009〕;基线LDH水平〔HR=17.440,95%CI(2.254,134.962),P=0.001〕、血红蛋白〔HR=0.005,95%CI(<0.001,0.120),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0.066,95%CI(0.008,0.525),P=0.010〕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OS的影响因素。 结论 基线LDH可作为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预测指标,且基线LDH低水平者有更好的PFS及O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