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靶向沉默髓鞘转录因子1(MyT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和黏附的影响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设计特异性靶向沉默MyT1基因的shRNA,包装慢病毒后感染人脑胶质瘤U-118MG和U-87MG细胞,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MyT1的表达水平,BrdU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分别检测两种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变化,qPCR检测细胞黏附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了特异性靶向MyT1基因的shRNA慢病毒,并成功感染了U-118MG和U-87MG细胞;两种细胞中My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均P<0.05),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均P<0.05),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 靶向沉默MyT1基因对人脑胶质瘤U-118MG和U-87MG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黏附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MyT1基因的表达,可能是脑胶质瘤诊疗的一个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2.
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水平隐斜视及聚散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测量屈光不正患者戴镜后的水平隐斜视及聚散力,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测量日常戴镜状态下的矫正视力,使用VonGraefe法检查远方(5m)、近方(40em)的分离性水平隐斜视,利用梯度法计算AC/A比率;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Risley棱镜检查远方、近方的水平聚散力。40例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屈光参差组远方、近方的分离性水平隐斜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0.05);AC/A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组水平聚散力的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值均小于对照组,除近方BO恢复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影响水平眼位,减弱聚散力,患者可拥有双眼单视功能,但注视近方距离时,患者可能存在单眼视状态。  相似文献   
3.
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亮度、眩光、空间频率、年龄和屈光不正度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用OPTEC6500对比敏感度仪模拟四种状态(85 cd/m^2无眩光、85 cd/m^2有眩光、3 cd/m^2无眩光和3 cd/m^2有眩光),对402例患者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①在85 cd/m^2和3 cd/m^2环境下,分辨低、中空间频率(1.5 c/d,3.0 c/d,6.0 c/d)物体时,有无眩光其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分辨中、高空间频率(6.0 c/d,12.0 c/d,18.0 c/d)的物体时。不同亮度(85 cd/m^2和3 cd/m^2)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于低度、中度及高度的近视患者来说.在85 cd/m^2无眩光、85 cd/m^2有眩光、3 cd/m^2无眩光、3 cd/m^2有眩光四种环境下,各种空间频率造成的对比敏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于各种屈光不正度的近视患者来说.在以下情况时屈光不正度造成的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85 cd/m^2无眩光状态下,空间频率为12.0 c/d的视标:在3 cd/m^2无眩光状态下,空间频率为6.0 c/d的视标:在3 cd/m^2有眩光状态下.空间频率为12.0 c/d和18.0 c/d的视标。(固在85 cd/m^2无眩光状态下,不同年龄(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的患者.分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标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亮度、眩光、空间频率和屈光不正度五个因素均会在某些情况下对对比敏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隐斜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56名大学生自愿者,分别使用不同的隐斜测量法对其水平眼位进行测量,远距离(5 m)隐斜测量方法为:VG 0.6、FVG 0.6、VG 0.9、FVG 0.9、MR、FMR及SCT;近距离(40 cm)隐斜测量方法:VG 0.5、FVG 0.5、VG 0.9、FVG 0.9、MR、FMR以及SCT,VG 7×7、FVG 7×7。各种方法对同一人分别进行前后连续两次远、近距离隐斜的测量,比较各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及"Flash"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远距离VG0.9与FVG0.9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它方法"Flash"参与后,测量的结果与无"Flash"的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后两次结果间的差异比较,远距离VG0.6、VG 0.9、FVG 0.9及SCT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lash"可彻底破坏融像,从而排除融像性辐辏量改变对隐斜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远距离FVG 0.6、MR以及FMR的可重复性较高,近距离所有的测量方法均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颅脑创伤(TBI)大鼠受损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TBI后注射生理盐水)和UC MSCs移植组(TBI后注射UCMSCs),每组10只.UCMSCs移植后第10天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损伤区周围脑组织中UCMSCs的比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区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损伤区周围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UCMSCs移植组大鼠损伤区周围脑组织中CD90、CD73和CD105全阳细胞数比例较模型组明显增多(0.4%比0.1%,P<0.05);HE染色结果显示UCMSCs移植组大鼠脑损伤情况较模型组有所减轻;UCMSCs移植组大鼠损伤区周围脑组织中VEGF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GFAP和BDNF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UCMSCs移植治疗TBI大鼠可有效改善损伤区域的血管重建并促进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AC/A值所得结果是否相同以及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57名在校大学生,使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进行规范验光后,分别用隐斜法、梯度法、同视机法测量AC/A值。结果:梯度法和隐斜法测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和同视机法测得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梯度法中附加不同镜片所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隐斜法中近方注视不同距离视标所得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视机法中附加不同镜片所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梯度法中附加正镜片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临床上测量AC/A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与该方法的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归纳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时,具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6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西药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和硝酸甘油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治疗后,研究组CPA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身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时,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并归纳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时,具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对象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以阿司匹林、吡拉西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两小组采取相同的疗程,以七周为一疗程,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情况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时,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无焦放大镜诱导下的不等像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区组设计实验研究.通过在被检者右眼前放置无焦放大镜,人工诱导2%、3%、5%、8%、10%不等像.用FLY立体视测试图和数字化随机点立体图(DSTC)分别测试在正常双眼视情况下及在2%、3%、5%、8%、10%诱导性不等像条件下的立体视锐度,分析诱导性不等像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采用多组相关样本的秩和检验Friedman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两组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独立样本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诱导性不等像对立体视功能具有显著性影响[FLY(x2=210.113,P<0.01),DSTC(x2=162.237,P<0.01)];当不等像为2%时立体视功能即受到影响,不等像大于5%时立体视锐度急剧降低.诱导性不等像值与立体视锐度下降呈正相关[FLY (rs=0.776,P=0.000),DSTC(r日=0.626,P=0.000)].结论 2%不等像视即会损害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临床实践中应关注不等像的检查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