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前列腺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对于ADT后病灶的变化,目前仍缺乏直接、精准的评估方法.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初步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日益增多,肾脏的肌样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yomatous angiomyolipoma,mAML)与恶性病变的鉴别对诊疗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探讨肾脏mAML的CT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mAML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8~64岁,平均53.2岁.分析其CT平扫、增强和临床资料,记录病灶的一般形态特征,有无可见脂肪、钙化、假包膜、瘤内囊变或出血,劈裂征是否阳性;观察其平扫及动态增强CT表现,并与邻近正常肾脏实质和同侧腰背部骨骼肌对照.结果:10例病例中,9例为单发,1例伴混合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位置位于左肾6例,右肾4例;5例位于肾外,5例位于肾内.所有病例均边界清楚,9例形态规则.肿瘤最大径15~80 mm,平均(43±19)mm.2例病灶含少量可见脂肪,3例含增粗的瘤内血管,2例伴囊变,所有病灶均无钙化或出血.CT平扫结果显示,7例病灶呈稍高密度,3例为等密度,5例病灶均质,3例为轻度不均,2例为不均.病灶平均CT值为(48.60±5.50)HU,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肾脏实质[(39.70±6.67)HU](P<0.05),与骨骼肌平均CT值[(48.90±2.2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结果显示,4例呈轻度强化,5例中度强化,1例明显增强;强化均匀、轻度不均匀和不均匀者分别为3例和4例、3例.持续性强化者为4例,渐进性强化者为4例,快进快出者为2例.结论:mAML在CT上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大多不含可见脂肪,平扫呈稍高密度,均质或轻度不均,增强后呈轻度至中度强化,强化均匀或轻度不均,渐进性强化或持续性强化.对于影像表现的综合分析有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脉管性疾病包括脉管畸形和血管瘤,表现为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畸形的鲜红斑痣是最常见的脉管畸形,其次还有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等。脉冲染料激光是鲜红斑痣治疗的金标准,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也是很多血管瘤治疗的选择。文中就脉管性疾病激光治疗的原理、疗效、不良反应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皮肤科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机制包括破坏瘢痕内血管、抑制胶原合成,目前临床常用激光包括CO2激光、脉冲染料激光、1064nmNd: YAG 激光等。本文对常用激光对病理性瘢痕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VI-RADS)在术前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得到认可,但当以3分为诊断阈值时仍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肿瘤大小在肿瘤浸润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VI-RADS联合肿瘤大小用于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9例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膀胱癌患者(共159个病灶)的术前膀胱多参数MRI及临床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每个病灶进行VI-RADS评分以及肿瘤基底接触长度(tumor contact length,TCL)的测量,对于评分或大小存在差异的病灶由两名医师讨论后达成一致结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VI-RADS、TCL及两者联合模型的肌层浸润诊断效能,在计算出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伴局灶癌变)的临床和CT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9-76岁,中位年龄61.5岁。结果本组12例均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为局部结节或软组织肿块,最大径8-37 mm,平均(17.5±8.8)mm,2例伴局灶癌变者最大径分别为37和18 mm。10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欠清。12例均无浆膜面累及,周围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11例中度强化、1例伴局灶癌变病例呈较高程度强化。6例伴胆管系统扩张(5例轻度、1例中度),其中4例同时伴胰管扩张。结论十二指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多表现为边界清楚、中度强化结节影,邻近乳头区可引起胆管轻度梗阻,瘤体大或强化明显者提示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