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提高对伴有t(8;16)(p11;p13)易位的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其化疗后继发伴t(8;16)(p11;p13)易位的AML,分析其相关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伴有t(8;16)(p11;p13)易位的AML患者继发于其他实体肿瘤,临床表现有乏力、皮疹、齿龈增生等,骨髓形态学提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证实位于8p11的MYST3与位于16p13的CREBBP形成融合基因MYST3-CREBBP.患者常规化疗后不易缓解,且短期内复发,总生存时间仅8个月.结论 t(8;16) (p11;p13)/MYST3-CREBBP阳性的AML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对常规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通过NKG2D受体和配体相互作用杀伤血液肿瘤细胞的机制。用含有rhIL-2,抗CD3抗体,IFN-1的培养液培养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2周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IK细胞的细胞亚群以及细胞表面NK细胞受体,同时检测血液肿瘤细胞株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水平。CAM标记靶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血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CIK细胞为CD3+细胞(97.85±1.95%),CD3+CD8+细胞和CD3+CD56+细胞的比率较培养前明显升高(P〈0.001;P=0.033);约86%的CIK细胞表达NKG2D受体,几乎不表达CDl58a,CDl58b和NCR受体;血液肿瘤细胞株U266、K562和Daudi均表达-定水平的NKG2D配体,CIK细胞对这3种血液肿瘤细胞株均具有较高的杀伤作用,这种杀伤作用可以被抗NKG2D抗体部分抑制(U26652.67±4.63%VS32.67±4.81%。P=0.008;K56271.67±4.91%VS50.33±4.91%,P=0.007;Daudi68.67±5.04I)S52.67±2.60%,P=0.024)。结论:大多数的cIK细胞表达NKG2D受体,NKG2D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CIK细胞杀伤血液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ofcytokinesignaling,SOCS)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MPN)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实时定量PCR和直接测序法等方法,在100例MPN患者中分别检测SOCSl、SOCS2、SOCS3基因突变和SNP发生情况。结果表明,SOCS315号外显子第63位核苷酸的A-c多态性(SNP库无报道)21例;SOCS315号外显子第1779位核苷酸的A-c多态性18例;SOCS315号外显子第2249位核苷酸的A-G多态性(SNP库无报道)49例;SOCs315号外显子第2366位核苷酸的T-C多态性(SNP库无报道)39例;SOCS215号外显子第2016位核苷酸的T-C多态性(SNP库无报道)9例。4组SOCs3SNP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87.65%SNP均存于JAK2突变。结论:SOCS可能是抗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SOCSSNP可能参与MP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常核型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基因突变谱系。方法:回顾性检测2013年6月—2017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正常核型的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共102例。采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FLT3?ITD、NPM1基因12号外显子、CALR基因9号外显子及CEBPA基因的TAD、BZIP功能结构域突变发生情况。结果:①82例AML患者中,总突变发生率为98.8%(81/82),其中≥ 3个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52.4%(43/82)。突变检出率最高为NPM1(35.4%,29/82),其他突变率>10%的基因依次为FLT3?ITD(25.6%,21/82)、CEBPA双突变(24.4%,20/82)、DNMT3A(19.5%,16/82)、TET2(18.3%,15/82)、NRAS(13.4%,11/82)、RUNX1(11.0%,9/82)、CSF3R(11.0%,9/82)。②20例MDS患者的总突变率为90%(18/20),其中≥3个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55.0%(11/20)。突变检出率最高为RUNX1(35.0%,7/20),其他突变依次为ASXL1(25.0%,5/20)、SF3B1(15.0%,3/20)、BCOR(15.0%,3/20)、FLT3?TKD(15.0%,3/20)。③AML患者总的基因突变率与MDS患者相似(P=0.097)。 AML患者中,NPM1、CEBPA双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患者(P < 0.05)。MDS患者基因突变主要为RUNX1、ASXL1、SF3B1及BCOR为主,发生率明显高于AML患者(P < 0.05)。④功能归类后显示,DNA甲基化调节基因及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患者(P < 0.05),而组蛋白修饰基因及RNA剪接因子突变在MDS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ML(P < 0.05)。结论:正常核型的髓系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多个不同功能基因突变组合的亚克隆,原发AML与MDS在基因突变谱上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