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蜀系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三十载,尤擅使用火针治疗各种顽固性皮肤疾患,所创立的"蜀派火针"在业内享有盛誉。推崇火神派理论,重视阳气,强调扶阳,认为阳气虚为疑难顽固性皮肤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时应以温阳为主,适当配合祛风、散寒、除湿、化瘀等药物。笔者跟师侍诊,感悟良多,现将其运用温阳法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总结介绍如下。异位性皮炎又称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以青少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2.
痤疮是临床常见皮肤疾病,其中结节囊肿性痤疮与普通型痤疮相比具有病程较长、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火针在皮肤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整理近年来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单纯火针治疗、火针与其他中医药疗法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阐释火针对实验性痤疮兔皮损局部病理的影响,初步揭示火针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为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黄褐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上表现为面部凸出部位出现浅褐色或深褐色斑块,呈对称性,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但境界清楚;多分布在额、鼻、眉及上唇等部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性激素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联系,另外精神抑郁、过度疲劳、日晒、劣质化妆品等因素亦可诱发。于2008年2月~2009年10月间,笔者采用耳尖放血配合局部围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电提针与子午流注选穴治黄褐斑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蜀 《四川中医》1993,11(3):47-48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驱虫斑鸠菊穴位注射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火针配合驱虫斑鸠菊穴位注射治疗。结果:基本治愈20例,显效63例,好转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16%。结论:用火针配合驱虫斑鸠菊穴位注射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杨氏贴棉灸”与激素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差异。方法:94例局限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用“杨氏贴棉灸”方法治疗,对照组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涂抹,治疗1周后开始观察疗效,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2%,痊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痊愈率为71.11%,两组间比较,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杨氏贴棉灸”治疗局限性皮炎疗效显著,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8.
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系统观察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10例结节囊肿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火针与西药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局部加背俞穴,对照组采用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配合口服阿奇霉素,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皮损的改善情况,3周后判定疗效。结果在愈显率、临床症状、皮损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火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临床疗效肯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风失语症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言语障碍,多是伤及与语言有关的皮质及皮质间传导通路所致[1],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失语症的发病率较高,据国内报道,脑卒中患者中约25%伴有言语障碍,急慢性脑血管疾病中有56%~69%出现言语障碍[2]。据国外报道,脑卒中患者中有21%~38%伴有失语症[3]。失语不仅给患者带来难言之苦,影响患者的自理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3岁,2014年4月到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全身泛发紫红色扁平丘疹伴瘙痒半年,加重1个月。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出现扁平苔藓,曾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半年前胸腹部、背部、四肢等处再次复发扁平苔藓,全身可见多处粟粒大小的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部分皮损融合成斑块,形成苔藓样变,未见明显肿胀、水疱。诊断为扁平苔藓。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选取直径为0.4mm的细火针,于酒精灯外焰烧至通红后迅速垂直点刺局部皮损处,皮损面积稍大的可中心点刺1针,周围各点4针。背部皮损用相同方法治疗,3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次后瘙痒明显减轻,皮损结痂脱落后,皮损变薄,颜色由紫红色逐渐接近正常肤色,随访1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