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6年前行彩超检查发现右肾包块,自行口服中药治疗6年,自觉病灶增大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血尿、尿频、尿急;饮食、睡眠、二便正常,体重近期无明显增减。专科检查:右肾区轻叩压痛。实验室检查:尿培养、尿液分析无异常;肝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甲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形成性评价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儿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专业高职学生58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每轮实习学生参加2次儿科查房,每次查房结束前让学生自己、同伴、科室总带教老师进行现场评价,然后请学生评价教学查房质量。[结果]学生2次查房质量评价中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效果评价、教学效果4个维度和查房质量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形成性评价可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查房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形成结合病例深入分析的临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1病例 例1:患者,女,38岁。患糖尿病史,因反复咳嗽2个月,伴咳黄痰20d,无发然,厌食,盗汗,于2001年2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5mmHg,发育好,胸形正常,触诊左侧第八脊骨下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密集细小水泡音,心脏无异常,血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最新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的种类。方法 对50例(50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给予患者10g·L-1阿奇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滴眼2d后改为每天1次,治疗3d,于第8天再次行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80.0%,革兰阳性细菌占97.5%,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占培养阳性总数72.5%),其中包括2例苯唑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应用抗生素治疗后,47例(94.0%)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再次行病原学检查,原致病菌全部清除率为60.0%,部分清除率为5.0%。治疗后细菌培养仍阳性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培养阳性总数56.2%)。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我国目前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首要致病菌,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其予以重视,选择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谱域OCT(SD-OCT)观察LASIK对手术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接受LASIK的30例(60眼)屈光不正患者,采用SD-OCT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0 d以及术后30 d的黄斑总容积(TMV)和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30例(60眼)患者术前BCVA(logMAR)为-0.063±0.041,TMV为(7.31±0.31)mm3,CRT为(220.3±21.1)μm,术后10 d时相应的指标分别为-0.043±0.081、(7.32±0.26)mm3、(221.6±20.8)μm,术后30 d时相应的指标分别为-0.074±0.061、(7.35±0.29)mm3、(219.8±22.9)μm。患者术后视力满意,术后10 d的CRT较之术前、术后30 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0 d的TMV仅与术后30 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前术后的TMV、CRT的改变程度与术前等效球镜度不相关。结论LASIK术后短时间内黄斑区存在一定程度的视网膜水肿,程度与等效球镜度无关,并且不影响预后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儿童和成人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的形态特点, 并分析角膜地形图参数与年龄和屈光度的相关性。  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童和成人近视眼患者各100例200眼, 分别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测量及屈光度的检查。  结果  成人组角膜地形图参数中平坦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2)、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 SRI)、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 SAI)值均显著高于儿童组(P < 0.05), 而陡峭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1)、最小角膜屈光力子午线(minK)与儿童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参数在不同性别间比较, 女性K1、K2及minK均显著高于男性(P < 0.05);而SRI、S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成人组SRI、SAI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SRI:r=0.20, P < 0.05;SAI:r=0.19, P < 0.05), 而儿童组与年龄无相关性(P > 0.05);但SRI、SAI与两组的屈光度均无相关性(P > 0.05)。两组的角膜中央图形均以蝴蝶结形为主; 角膜散光轴位大多表现为循规性散光。  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 屈光度的增加, 角膜表面不规则、不对称指数等角膜形态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散光轴位趋向于垂直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眼反应分析仪(ORA)与压平式(GAT)、非接触式眼压计(NCT)眼压测量的差异。方法 对正常组、青光眼组及屈光术后组(分别为168眼、62眼、102眼)行ORA测量,正常组及屈光术后组行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青光眼组行压平眼压计测量,各组均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结果 正常组、青光眼组及屈光术后组平均ORA测量值分别为(18.33±4.00) mmHg、(19.91±4.44) mmHg、(16.69±5.24) mmHg,NCT/GAT值分别为(17.44±3.53) mmHg、(18.90±3.74) mmHg、(13.91±4.99) mmHg),各组平均ORA测量值均高于NCT/GAT值;正常组及屈光术后组NCT值与CCT值存在中度相关性(r分别为0.466、0.472),青光眼组GAT值与CCT值存在中度相关性(r为0.434),ORA测量值在各组中与CCT均仅存在低度相关性(r分别为0.258、0.221、0.249)。结论 与NCT及GAT比较,ORA测量值较少受角膜因素影响,能提供更接近真实眼压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起病急、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在夏季,对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的患者,除做好病情观察和对症护理,备好抢救用品外,还应及时送检乙脑相关实验室检测标本,以便早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所使用的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细菌污染菌种和位置.方法 前瞻性调查研究.20例(35眼)接受LASEK手术的患者于术后即刻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常规使用抗炎药物,术后第6天使用无菌镊摘除角膜接触镜,并采用无菌剪将角膜接触镜剪成两半,分正反面放置在巧克力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学检测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35片角膜接触镜中,5片(14%)细菌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4片细菌生长位置为角膜接触镜的内侧面,1片生长于角膜接触镜的外侧面.检测出的细菌有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微球菌.检测到的菌种对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敏感.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眼部感染表现.结论 LASEK术后使用的角膜接触镜具有发生细菌污染的可能,尤其在角膜接触镜的内侧面,可能与手术造成局部适宜细菌生长的微环境有关,手术前后合理用药、术中保护角膜瓣活性有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 例1:患者,女,38岁.患糖尿病史,因反复咳嗽2个月,伴咳黄痰20天,无发然,厌食,盗汗,于2001年2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5mmHg,发育好,胸形正常,触诊左侧第八脊骨下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密集细小水泡音,心脏无异常,血沉:第一小时50mm,血糖10.2mmol/L,血常规白细胞7.2×109/L,中性粒细胞62.9%,痰培养正常菌群生长3次,痰中未查到抗酸杆菌,胸部X线表现:左侧中下肺野见大片密度不均之片状影,临床诊断为左侧大叶性肺炎,Ⅱ型糖尿病,给予药物降血糖,积极抗炎治疗1周,复查血糖6.8mmol/L,血沉第一小时45mm,胸部X线表现左中下肺野见大片密度不均之模糊阴影,边缘不规则,同前片比较无明显吸收改变,病人于入院后第8天开始出现午后低热,体温37.5~ 38.5℃之间波动,晨起体温自行下降至正常,听诊左中下肺密集水泡音无减轻,积极查痰结核菌及结核抗体,抗炎治疗第16天时,两次痰结核菌阳性,致此更正诊断:结核性大叶性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