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发展及引进中国后在临床的应用概况,重点介绍其在妇科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症状相关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应用概况。临床如能将SF-36与特定疾病量表结合,将为妇科慢性盆腔疼痛评估提供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增生和肥大[1]。从青春期至绝经期均可发生,常见于育龄期妇女,以30~50岁多见。AM临床主要表现是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以及逐渐加剧的痛经[1]。这些症状无特异性,常可见于其他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故很难通过临床表现去明确AM诊断。目前腹腔镜下病理诊断是金标  相似文献   
3.
杨舫 《北京中医药》2010,29(3):209-210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许润三教授经验方少腹通络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少腹通络颗粒、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愈显牢分别为80.00%、58.82%(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通络颗粒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
经行浮肿是指每逢月经来潮前或行经时面目或肢体浮肿,经后自然消退.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7d开始浮肿,经净后浮肿消退.以育龄妇女多见.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范围,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杨舫  王清 《中医杂志》2018,(1):66-68
目的探讨益坤抑痛平颗粒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中药组以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法建立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10μl/(g·d)灌胃,中药组以益坤抑痛平颗粒混悬液15μl/(g·d)灌胃,均给药8周。肉眼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形态并称量子宫重量,检测各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小鼠子宫表面光滑,子宫表面未见异常结节;模型组和中药组小鼠子宫表面可见腺肌病结节。中药组和模型组小鼠子宫重量均重于空白组(P<0.05);而中药组与模型组小鼠子宫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NGF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中P75表达高于空白组,而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中P75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益坤抑痛平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子宫内膜中NGF受体P75的表达来达到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曾药物流产1次,人工流产2次,异位妊娠1次。未采取避孕措施未怀孕8年,有强烈的生育要求。于2003年开始分别在北京多家医院就诊。2008年10月7日入本院诊治。患者于1999年因左侧输卵管异位妊娠,行腹腔镜下左侧输卵管开窗术。近8年未避孕亦未怀孕。配偶2年前精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2008年9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左侧输卵管积水,右侧输卵管通畅。2003年曾2次内分泌检查示雄激素偏高,服达英35共3个月。  相似文献   
7.
1病例摘要患者,女,39岁,孕2未产(G2P0),2次药物流产。2001年11月12日因"药物流产不全"行清宫术,术后出现阴道大出血,伴高热及下腹痛,用克林霉素及新生化冲剂14天后阴道出血干净。此后出现经期延长,持续13~15天方净,经常出现下腹隐  相似文献   
8.
盆腔粘连导致盆腔生理结构改变,干扰输卵管的拾卵功能和受精卵的运输功能,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重要原因。认为"瘀""结"是盆腔粘连导致输卵管不孕症的重要病机,治疗应从"瘀""结"入手,在化瘀散结通络基础上辨证论治,以桂枝茯苓丸配合消瘰丸,随证加减,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是引起宫外孕及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虽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故将近年中医对CPID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坤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痛经(血瘀肾虚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2007~2008年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的患者56例.服用中药益坤内异丸3个月.治疗前后评价痛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并于月经期(月经周期第2~3d)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PGE2、TXB2、6-Keto-PGF1a、β-EP等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痛经缓解率为83.33%,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5%.子宫腺肌病痛经缓解率为90.09%,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9.45%."益坤内异丸"能明显降低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血清中PGE2、TXB2及6-Keto-PGF1α水平,升高血清中β-EP的水平.结论:"益坤内异丸"可缓解内异症、腺肌病血瘀肾虚证患者的痛经,可能与直接调节和改善参与疼痛感受的前列素PGE2、TXB2及6-Keto-PGF1α及β-EP等的变化有关,进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