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艾草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艾草是常见的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又有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等多种别称[1]。其作为一种效用特殊的民俗本草,生长适应性强,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民间常有俗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早已深入人心,但随着时代变迁,其价值逐渐被遗忘。本文就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演变及其价值展开探讨,现总结如下。1艾之起源人类对火的利用是历史进程进入文明的一大步,远古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临床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目前对疼痛的机制、分类、诊疗尚缺乏明确的客观标准。近年随着生物分子领域的研究发展,大量研究发现P物质与疼痛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神经末梢是痛觉的感受器,P物质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肽,因而是伤害感受器本身含有的神经肽,从多个方面参与痛觉的传递。一方面,P物质作为伤害性传入神经末梢释放的兴奋递质,在中枢端由脊髓背角释放,通过初级感觉神经纤维向上传递至脊髓中枢,参与脊髓水平的痛觉传导和调制。另一方面,外周端受到伤害性刺激释放更多的P物质,P物质作为神经源性介质,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因子,刺激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引起炎性细胞浸润,提高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通过P物质介导炎症反应及参与神经系统痛觉传递的生物效应,分析P物质与相关疼痛性疾病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