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以及针刺督脉穴位治疗癫痫的机制。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中NF-κB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大鼠NF-κ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细胞浆中分布较多,在细胞核内分布较少;模型组癫痫大鼠NF-κ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细胞核中分布多;模型组癫痫大鼠与空白组大鼠的NF-κ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癫痫大鼠海马NF-κ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发作后NF-κB被激活后转移至细胞核内,其表达明显增加。针刺督脉穴位可明显抑制癫痫大鼠海马NF-κB的表达,其机理可能是使刺激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适度抑制NF-κB表达,减轻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抑制细胞过度凋亡,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达到抑制癫痫目的。  相似文献   
2.
郝利芳 《山西中医》2012,28(5):42-43
赵立新主任医师是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临床经验丰富,注重腧穴配伍,特别是运用益气补中针刺法治疗多种临床疾病疗效显著,现整理验案3则,简介如下。1处方简介益气补中针法源于王乐亭老先生所创的"老十针"[1],其穴位组成是: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双)、足三里(双)。赵立新老师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会、三阴交穴,合用具有益气升阳、健脾和胃之功效,谓之益气补中法,应用于临床诸多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赵立新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从医20余年,精研医理,勤于临证,擅长针刺治疗多科疑难杂症,对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跟师侍诊,每见老师治疗面瘫疗程短,疗效显著,感触颇深.现将老师针刺配合按摩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十二井穴流注放血对急性脑缺血(ACI)模型大鼠HSP70及CD31表达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通放血组、流注放血1组、流注放血2组、西药组,每个组10只,局灶性凝结大脑中动脉法制备ACI模型后分组治疗。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量表(m NSS)评价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HSP70及CD3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治疗后m 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西药组改善大鼠mNSS评分效果优于普通放血组和流注放血1组并与流注放血2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流注放血2组及西药组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构较模型组显著恢复,神经元形态完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后各组大鼠脑组织中HSP70及CD31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西药组HSP70及CD31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放血组和流注放血1组(P<0.05),并与流注放血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十二井穴流注放血可能通过促进HSP70及CD31的表达发挥对ACI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痰湿体质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体质调理介入针灸治疗过程中,对有效率、治愈率、疗程等的影响。方法 185例痰湿质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取穴基础上加化痰祛湿穴位,对照组仅常规取穴。经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愈率、平均治疗天数。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46%与98.5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率(74.63%)明显高于对照组(65.25%);治疗组平均治疗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将面瘫患者的体质因素介入治疗方案中,采取局部常规取穴与辨体质取穴相结合治疗思路,可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面肌萎缩、面肌痉挛等面瘫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各体质分组痊愈患者疗程分析.方法 7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结果 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平和质(28.8%)>气虚质(22.6%)>阴虚质(15.6%)>痰湿质(13.1%)>气郁质(8.0%)>阳虚质(7.3%)>湿热质(3.0%)>瘀血质(1.1%)>特禀质(0.7%);并对前4组体质痊愈患者疗程进行比较: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结论 周围性面瘫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类型多见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让周围性面瘫患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结合体质给予适当的饮食、药物、锻炼等调理来配合针灸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质论治,通过调整体质,来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临床医师能在患者就诊时结合体质给予其疗程和预后的评估,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调整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各体质分组痊愈患者疗程分析.方法 7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结果 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平和质(28.8%)>气虚质(22.6%)>阴虚质(15.6%)>痰湿质(13.1%)>气郁质(8.0%)>阳虚质(7.3%)>湿热质(3.0%)>瘀血质(1.1%)>特禀质(0.7%);并对前4组体质痊愈患者疗程进行比较: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结论 周围性面瘫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类型多见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让周围性面瘫患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结合体质给予适当的饮食、药物、锻炼等调理来配合针灸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质论治,通过调整体质,来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临床医师能在患者就诊时结合体质给予其疗程和预后的评估,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调整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