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5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脘痛症是临床上极其多见的疾患,无論城市与农村,患此症者为数均众,对于人体健康和生产之影响很大,在治疗中应力求达到多快好省之目的。笔者通过临床和巡回医疗的观察,对此症的辨証治疗,获得更进一步的体会,现介紹于下,希諸同道多予指正。本病多系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疡症,亦有少数为胃下垂症。我們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分为实症、虛症和虛实兼症三类。  相似文献   
2.
内科范围出血诸证为临床所常见,中医诊疗颇具特色。我多年来诊治此证,尚感应手。今就个人对内科血证辨治经验及体会,作一粗浅介绍,敬祈同道教正。验案选介一、泄热宁络案吴某,男,49岁,工人。原有“胃溃疡”,平日嗜饮,昨午餐饮酒过量,即感胃脘胀闷作痛,先吐食物,继呕紫红血液,夹有血块约半痰盂。刻诊仍感恶心,便秘色黑,苔黄腻,舌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水属于祖国医学的“臌胀”、“单腹胀”范畴。经临床初步观察,本病以健脾利水法为主治疗,收效较为满意。现简介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来源:我院内科病房自1979年9月至1981年5月住院治疗满1个月以上的全部肝硬化腹水病例。二、诊断依据:(1)全部有腹水(均为漏出液);(2)肝脾肿大、质硬,并有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或查见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3)麝浊、锌浊度及蛋白定量等项肝功能检验呈阳性结果。三、病例分析: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7岁,以40~60岁最多(占83.3%),既往有肝炎病史者26例;均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炎为临床常见的热性病,以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为主症,属于祖国医学“风温”、“咳嗽”等病的范畴。在多年实践中体会到:按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根据致病因素和发病季节的差异,机体反应和病理变化的不同,而同病异治,采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法则与方药,才能提高中医药治疗急性肺炎的疗效。现将其证治经验,结合单纯运用中药治愈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风证治体会——附332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是以卒然昏扑,不省人事,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中的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现将我院内科病区自1975年10月至1980年12月治疗332例中风病人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例一、蔡××,女,35岁。住院号:43500。产后发热六天,于1981年3月5日,以产后“发热待查”收住入院。入院时高热不退(体温39℃),出汗不止,微恶风寒,周身关节疼痛,外阴肿痛,左大阴唇有3.5×6厘米硬结一块,恶露不尽,尿黄溺痛,大便干结,无咳嗽及腹痛。血常规检查:白血球4790/mm~3,中性75%,淋巴25%,血沉42mm/h;胸透提示:间质性肺炎。经肌注青、链霉素十余日,高热持续不退,乃于3  相似文献   
7.
急性肌衄,不单是个病名,而且是热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症状之一。中医文献列为“血症”范畴,又有“发斑”、“葡萄疫”之称。现代医学名为“紫癜”,无论是由于过敏,或者血小板减少、败血症、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概为皮肤出血性疾患。笔者在临床中对急性者每以养阴凉血为法,曾有弋获,爰介绍体会一二。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疾病为内科急诊中的常见疾患,治疗棘手,死亡及致残率较高。我在多年临床中体会到通腑攻下法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患者药后腑通便泄,神志常能很快清醒,有扭转危急之功。现将本人诊治体会与机理探讨报导如下: 一、临床运用: 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在祖国医学历代  相似文献   
9.
1979年底至1980年上半年,我曾用清热滋阴法治疗11例糖尿病患者。根据观察,效果较为满意。其主要方药: 北沙参、麦冬、川石斛、地黄、丹皮、茯苓、泽泻、淮山药、知母、石膏、生甘草、天花粉、鸡内金。疗效观察:11例病人,都经过1~3个月的中药治疗,并有血糖、尿糖治疗前后的对比。其中陈某一例,几年来一直服用“降糖灵”无效,加用中药后才有效果;另外,蔡某经常出现尿酮体,每天注射胰岛素,经治少效。其余9例都是纯用中药治疗而获愈。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干金要方》,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在此基础上,对其适应范围不断有所扩大。我在多年临床中,喜用本方治疗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诸疾,收效颇卓。现将笔者对温胆汤的理论认识及其加味方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